楊永舟 陳育才
一、課程開發(fā)背景
結合我?!跋蛑利惓霭l(fā)”的文化主張,依托“讓學校成為美好的童年記憶”核心理念,我們著力開發(fā)“與大師同行”“美麗校園”的校本課程,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校園環(huán)境資源,充分引導學生在優(yōu)秀文化藝術的氛圍里,欣賞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讓學生從心靈深處感受藝術帶給他們的魄力,讓“美麗”深深地滲入到學生的心田和童年記憶里。
二、課程設計
1.校本課程開發(fā)設計的總體目標
通過校本課程的賞析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趣,擴大學生的審美視野和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視覺思維以及動腦、動手等諸多能力的發(fā)展,同時不斷地感受自己身邊的精美作品,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和不同藝術帶來的樂趣,既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2.校本課程的內(nèi)容
開設“與大師同行”經(jīng)典名家百幅名畫賞析。
(1)美術課堂中課前或課中簡要地讀圖式欣賞。世界名畫中體現(xiàn)著人文的光輝,但是中、低年齡段的學生認知水平尚未達到一定的層面,不能夠完全讀懂名家作品中的深刻內(nèi)涵與理性思想,所以面對中、低年齡的學生,教師更多的應該從引導學生觀察畫面中表現(xiàn)的內(nèi)容的層面和角度讓學生欣賞作品。如,觀察畫面人物的表情、服裝、動態(tài),畫面中描繪的樹木、房屋等。學生以看圖說話的形式欣賞作品,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品質和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
(2)利用夢想藝術館定期展出世界經(jīng)典名畫。要充分借助“夢想藝術館”的平臺,因為繪畫的展出需要特定的環(huán)境和裝裱,藝術館具有這樣的空間和光線。上學期我們做過印象派畫家的經(jīng)典名畫的復制品展出欣賞,展出后取得的效果很理想,可以說是給學生和老師做了一次印象派名家名畫的普及,絕大多數(shù)師生是第一次了解這些世界級的名家名作,雖然是復制品,但是展示出來的效果比在電腦上或書本上的小圖效果要好得多。
(3)校園公共空間或走廊的名畫名作(雕塑)復制品的展示。點綴校園環(huán)境,提升校園品味。對藝術的理解吸收需要比較長久時間的視覺刺激,有時往往久參不透、欲速不達,所以光靠書本和藝術館的賞析還是遠遠不夠的,有時對某件藝術品的心靈感悟往往是不經(jīng)意間的瞟那一眼后的“頓悟”。
(4)通過家校通向師生家長發(fā)布各層次的書畫藝術展覽。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以名畫作為課堂素材能夠充實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以名畫欣賞作為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人文色彩。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讀名畫、賞名畫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3.課程設置
根據(jù)名家大師的藝術特色進行分類,按年段分成三個層次,開展藝術品的欣賞學習。
(1)美術課在期初排課時可以為中高年級安排兩節(jié)課美術課連上,這樣賞析的時間可以有足夠的保障。
(2)結合“與大師同行”的主題畫展,每月開設不同風格名畫名作賞析課,課堂多媒體展示或夢想藝術館觀賞。
(3)美術、書法興趣組專門安排時間或專門開設名畫名作賞析興趣組。
4.課程實施
每一位教師都是校本課題組的成員,針對校本課程的主要方向,設置與校本內(nèi)容相關的美術團隊,發(fā)揮教師的興趣專長,人人有一個主攻團隊,盡可能地圍繞與大師同行的內(nèi)容,開展相關的校本課程專長學習,同時約請校外老師專家開展學習講座等交流活動。
應該以點帶面,不斷推進,不能一蹴而就,要有長遠的目標和眼光,從一年級開始,根據(jù)藝術大師的藝術風格、特色和兒童的認知特點,分階段、一步一步實施。如,低年段以線為主,圍繞線條特色,教師和學生對作品開展系列學習欣賞和練習,以團隊少數(shù)帶動全體,循序漸進。每學期安排三到五節(jié)課專題學習欣賞校本課程內(nèi)容。
5.課程評價
設置專門的藝術品展示墻“聆聽”(音樂)與“對話”(美術)。定期地更換名家大師的賞析作品,引導或激勵全體學生參與評價。
把入展藝術館的作品同學列入平時藝術考核。
(1)課程中教師可以點名式的讓學生在欣賞后說說自己的認識,有何感受啟發(fā),把這種發(fā)言綜合到學生的課業(yè)總評中。
(2)經(jīng)典名畫名作的觀后感賞析短文:低年級簡單的一句話表述,中年級書寫幾句賞析感言,高年級百字左右賞析短文。
(3)學生學習、與老師對話次數(shù)和好習慣的評價。
(4)課外參加藝術活動或觀看展覽經(jīng)歷的評價。
6.課程的成效
具體通過“夢想藝術館作品展”“藝術作品評價墻”“班級藝術墻”“個人或團隊專題作品展”等渠道展示藝術賞析學習成果。
“與大師經(jīng)典名作的對話”系列展覽
(1)期中、期末的“與大師對話”的經(jīng)典名畫名作的臨摹與變體畫創(chuàng)作,結合學?;顒娱_展校園走廊或班級走廊展示。
(2)配合“與大師對話”活動設計經(jīng)典名畫名作的“觀后感賞析短文貼”展示于“藝術作品對話墻”,每期布置對話名家畫作簡介,藝術館員登記每班學生張貼的短文貼:低年級簡單的一句話的表述,中年級幾句賞析后的感言書寫成文(教師可以下發(fā)名畫的名稱、畫家名或打印圖片,然后請學生把賞析感言寫下來),高年級的學生書寫百字左右賞析短文,或以電子文檔傳給教師或教師的博客。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小學)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