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峰
摘 要:素質教育改革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教育,它不僅改變教師在教育中的角色,也改變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處的地位。作為教師由傳統(tǒng)教育的主宰變成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而學生則變?yōu)閷W習的主體。學生和教師的關系也變得和諧、民主、融洽。在課堂教學中更能充分展示教師和學生各自的個性的發(fā)展,知識的學習與傳播。
關鍵詞: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21世紀是一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不只是科學技術和經濟飛速發(fā)展,還有教育的飛速發(fā)展。教育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階梯,它的發(fā)展關乎一個國家的前途和未來。因此,教育部進行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課改中的教育理念充滿了創(chuàng)新精神,洋溢著時代的氣息,也顯示了新課程改革的生命力。通過對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理解和研究,使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新的見解。特別是對教師角色的轉變的反思,我有了幾點很深的體會。
一、教師由課堂的主導者地位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學生只是服從教師的安排要他們做什么就做什么。學生不是主體地位,唯師是從,唯師是聽,教師即使講錯了,學生也不敢提出質疑,俯首靜聽。在這種教學課堂中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被壓制,想象的翅膀被折斷,創(chuàng)新意識沒了,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得不到更好的發(fā)展,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件很悲哀的事情。而課堂教學強調“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在課堂教學中師生應該是互教互學,教師應以學生朋友的身份存在,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自己的學生,用啟發(fā)式教學來引導學生,充分給予學生發(fā)揮自己個性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合作交流,共同探討,學生運用這些教學形式展示自己的個性和特長。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只是為學生提供實間和空間即可,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因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當尊重學生,滿足學生學習方面的表現欲望,這是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課堂教學環(huán)境怎么樣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況,新課程把課堂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之間相互交往、積極互動、共同學習發(fā)展的過程。如果沒有師生的交往、沒有師生的互動,就談不上教學的存在和發(fā)展。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相互交往、互動、啟發(fā)、交流、理解、溝通、補充的過程。學生的智慧與學習能力只有在課堂才能發(fā)展,教師的教學生命力也只有在課堂教學才能延伸。只有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如,我們在教學《匆匆》這篇文章時,可以組織學生共同探討、共同學習。讓學生了解作者朱自清和文章的背景,以及散文最基礎、最淺顯的美的意境。因為小學生的理解很有限,他們發(fā)揮到什么水平除了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啟發(fā)之外,要給學生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發(fā)揮學生自身的潛力,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學生自身的發(fā)展。
二、教師由課堂教授者的地位變?yōu)閷W生學習的指導者
發(fā)現問題而引導學生做出判斷是一個教師最基本的素質,因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以往的教學中因為教學資源少,沒有多媒體網絡資源,所以教師用的只能用教材和教學參考書,這就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的發(fā)展,而現在科學技術發(fā)展迅速,網絡文化資源豐富,師生獲得學習資源的范圍更加廣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自身豐富的文化知識盡可能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性學習,把“填鴨式”的教學過程變成學生對學習內容不斷質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教師與學生的積極交流思想和問題,這樣在學習知識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個性,并對學生學習的不同內容,教師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除了正常的教學內容,教師還讓學生進行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實踐課程,在這些課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一些不會的問題,對于有些問題學生就應主動尋求教師幫助。教師在指導學生時要含而不漏,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fā)。這樣不僅能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而且也能引導做人的價值。
三、教師由課堂教授者的地位變?yōu)閷W生參與者
在新課程里面有這樣一句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边@說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由教授者變?yōu)閷W生的參與者,教師要用親切的語言和學生對話,以學生朋友的身份和學生一起學習、探索、研究,并積極建立民主、和諧、寬松課堂氛圍,讓自己融入學生課堂學習當中。正因為這種和諧的課堂氛圍使教師和學生建立起民主融洽的關系,以便教師更好地了解每一位學生興趣、愛好、特點特長等,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學生,不論學生答的錯與對,都不要帶任何不好的語氣,要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觀察學生的反應,積極和學生互動,共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s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堅信他們都有學習的潛在能力。這些都是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學識水平和實力,因為只有提高自己各方面水平才能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各方面知識,教師自身的優(yōu)秀作風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所以,教師不論是生活中還是教學中都要加強自身的各方面修養(yǎng),“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相信教師才能充分調動起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更好地學習知識。
總之,教師本著“一切為了學生”這個奮斗目標,把新課程改革的內容充分與教學相融合,教師要了解和學習新課程改革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賦予學生自主的權利和自由。時刻記住自己是教學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而學生是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讓學生在和諧、民主的課堂學習中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qū)亞泰小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