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燕
中學階段的英語教學必須注意讀、寫、聽、說四個方面的能力的培養(yǎng),聽說領讀寫并進,許多我認為:在啟蒙階段側重聽、說能力的訓練,使學生有較堅實的語音基礎。掌握了一些基本句型,初步養(yǎng)成了語感以后,才可進行閱讀。其實學生閱讀能力與聽、說、寫的培養(yǎng)并非是不相容的矛盾,而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聽說訓練是閱讀不僅使已學的單詞、習語得到多次的重現(xiàn),句型和語法得到綜合的運用,而且有助于擴大詞匯,豐富語言知識,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所以當學生有了一定的詞匯量和語言知識和技能之后,訓練的重點就應該逐漸地轉移到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來。
過去,我們對閱讀是交際活動這個概念認識不夠,因而在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課堂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滿堂灌,不注意對學生閱讀技能的培養(yǎng),學生被動地接受語言知識。其二、受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法和直接法的影響,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過多地重視語法,把閱讀當精讀,教學過程就是拼讀生詞,講解單詞,補充詞組,羅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結構、語法等。有的甚至把閱讀當課外閱讀上,勾劃詞組,對對答案,學生自讀了解一下故事情節(jié)即可。教學方法單一,陳舊,學生感到乏味,沒有閱讀興趣,很難鍛煉他們的閱讀能力。其三、教師忽視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尤其是課堂聽課習慣、課堂合作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或者是不能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去培養(yǎng)學生的好習慣,稍遇到阻力和困難就退步,失去信心,怕影響教學預案、教學進度,對課堂上學生的一些壞習慣一味地遷就,造成學生的壞習慣得不到有效制止。其四、許多教師對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不夠,實踐不多,沒有形成一套科學、有效、易操作、體現(xiàn)新英語課程標準、體現(xiàn)學生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體驗參與,形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法。
那么,如何改變這一現(xiàn)狀,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呢?
首先,必須改變觀念,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加強對閱讀的基本技能的訓練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葉圣陶先生也曾說:“教師之為師,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領悟之源光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币虼耍谔岢刭|教育的新形式下,教師應避免滿堂灌,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對閱讀的速度、技巧及猜詞技巧等作相應的指導。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使精讀與泛讀緊密結合。精讀的目的是深入分析語言現(xiàn)象,細致地逐詞逐句地了解讀物的內(nèi)容,從而提高學生運用基本語法和基本詞匯的基礎。但是,除了少數(shù)從事文學研究和語言教學工作的同志,一般來說,精讀不是我們的目的,只是教和學的必要過程,而泛讀更接近于言語活動的目的。此外泛讀也可以鞏固語法知識和擴大詞匯量,由此可見看出精讀是教學的基礎,泛讀是教學的目的,作為教學手段,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改變傳統(tǒng)方式,精講多練。例如:教一篇新課文,可以先要求學生用指定的時間快速閱讀,按課文長短和難易程度規(guī)定的時間,然后做課文后面的理解題或做教師設計的測試題,教師最后進行講評,評議答案。這實際上是泛讀課。泛讀之后,鼓勵學生提問討論,以弄清各語言重點。這樣就把精讀和泛讀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發(fā)展。
第二,閱讀后應利用對比、圖表等手段再現(xiàn)文章的整體結構,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對語言知識加以鞏固,閱讀可以結合聽、說、寫來加強訓練。
如閱讀材料可以作為聽力材料,可以改為完型填空,可以作為討論的話題,還可以當作書面表達要求學生進行改寫、續(xù)寫等。同時必須擴大課外閱讀。大量的閱讀也可以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鞏固語言知識,豐富認知圖式。閱讀是一種技能,雖然可以通過培訓學習一些技巧,但要真正獲得技能,最終是要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來完成。擴大課外閱讀的方式有很多,如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收音、電視、報刊、雜志等來達到,甚至還可以讓學生互相閱讀自己的作品。
第三,在整體法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傳統(tǒng)的課文分節(jié),分段教學是有害的。它破壞了課文內(nèi)容的連貫性,單純強調(diào)詞、句語言知識,不利于培養(yǎng)閱讀能力。整體教學法不但有利于強化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對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我們應該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只見局部不見整體性課文教學,首先讓學生預習好課文,在課前查找生詞,找出詞組,通過上下文了解其大意,找出自己學習的難點和疑問,并引導學生分析不同題材的課文,從課文本身的結構特點著手,提高學生迅速抓住課文大意的能力,不僅使學生了解課文大意和結構、寫作技巧,而且為課文的講解,背誦,復述打下了基礎。
總之,要提高英語教學有效性,教師要改變觀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加強對學生閱讀技能的訓練,采用語篇教學法,閱讀前作有效的導入,采用問題教學模式,有效地設問貫穿整個閱讀過程,閱讀后加強訓練以鞏固,同時課外擴大閱讀量,形成一套科學的教學習慣,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