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霞
【摘 要】小學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基礎教育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一些英語教學的技巧
【關鍵詞】英語教學 技巧
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要想在英語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僅要求老師有淵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有高超的教學設計能力,英語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節(jié)課,把英語知識事例在娛樂中,或創(chuàng)設故事情景巧妙串聯(lián)英語知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探討英語,獲得有效的知識。
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首先,我們應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物來學習英語.例如:去國外旅行的話題活動目的:1、練習問句“Where is he?”Where is he from?”2、記住若干外國地名如:England,F(xiàn)rance,Japan,Australia,America,Canada等。3、道具準備:用紙制作以上幾個國家的小國旗;活動指導:在一張大紙上畫一張世界地圖,將幾個已學過的國家名稱寫在紙上,在自制地圖上把每個國家的范圍內剪一個小洞,可使一只手從洞中穿過。幾個學生站在“地圖”背后。其中一位學生從洞中伸出一只手,表示該生旅行到這個國家。手中的小旗表示他來自哪里,全班猜猜他是誰。
活動過程:
1、張志洋、王宗義、秦兵偉站在“地圖”背后(張志洋手里拿“日本”國旗伸入“美國”洞,王宗義手里拿“澳大利亞”國旗伸入“加拿大”洞)。
T:Where is Zhang Zhiyang?Guess
S:He is in America.
T:Where is he from?
S:He is from Japan.
T:Where is Wang Zongyi?
S:He is in Canada,He is from Australia.
2、找另外一些學生接替“地圖”后面的人,回答正確者成為主持人。
通過這個活動,把游戲與語言學習結合起來,易于調動初學者的學習興趣??磥砟軌蚣せ顚W生學習興趣活動的任務必須有明確的目標。首先與外語教學的目標掛鉤,其次活動涉及的內容盡量與學生自身及周邊的生活有關,覆蓋的話題和活動形式要多種多樣,參與者之間要設有信息溝,要讓學生手中有可以看到的或捉摸到的東西,而且這些東西必須是與當前要做的事情密切相關。另外,在操作時既要讓學生有緊迫感和挑戰(zhàn)性,又要讓他們感到有趣,好玩;要有開放性的提示,激活想像,最好還帶有表演色彩,讓參與者有出人意外的表現(xiàn)。
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
1、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是學生成長的土壤。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的安全的課堂氣氛?!睅熒g建立親密融洽的關系有利于學生產生創(chuàng)造的勇氣和信心。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的成績、優(yōu)點以及思維中的合理因素要及時鼓勵。
本人在課堂教學中常常以“用英語嘮家常”的方式不引出每堂課的新知識點。并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理解語言、掌握語言和運用語言。例如有一次我在復習教材Junior English for China第7單元Could you help me,please?時,我抱了個大紙箱子走進教室,隨口就說:“the box is heavy.Who can help me?”許多學生都舉手要來幫我拿,于是我把這個箱子交給了一位男同學問他:“Could you help me?”他接過箱子便說:“Certainly.”然后我又問他:“Is it heavy?”他掂了掂箱子的份量說:“No,it is not heavy.It`is light.”(這些正是這一單元所學的內容。)隨后我又借機問學生:“What is in the box,do you know?”學生便好奇地猜起來了箱子里的東西來。接著我如同變魔術般從這只大箱子里拿出了足球、小盒子、茶杯、娃娃、彩蛋、水果等東西,每樣東西都要求學生描述它們的顏色和形狀。凡是猜中箱子中物品的學生都得到了相應的東西作為獎品。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已經掌握了如何用英語提供幫助和如何描述事物,學生們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自由寬松的情境教學中感受到了學習語言的無窮樂趣,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學好英語的自信心也在這些“似教非教”的課堂活動中被激發(fā)了出來。
2、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語言
學生在母語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常常會遇到英語和母語在語音、詞匯和各種表達方式上的沖突,而這正是引導學生自覺歸納語言學習規(guī)律的最佳切入點。例如:在語法結構教學中,實踐學生往往會對都能在漢語中表示“有”的結構“there be”和“have/has”頗感疑惑,教師可利用時機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掌握語言規(guī)律。老師可讓學生搜集含有“there be”和“have/has”結構的例句并將他們分類羅列,學生們的分類羅列過程,正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便會發(fā)現(xiàn)“have/has”表示“擁有”而“there be”表示“在…有…”.又如語音教學中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worse,word,world,work這些詞中的or都念[з:],便好奇的問老師:“是不是所有的or只要放在w后就發(fā)[з:]的音,老師此時便可賣一下關子,而應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的方式自己去尋找答案,找出單詞的發(fā)音規(guī)律來,并啟發(fā)學生對于其他的語言現(xiàn)象進行思考,自己總結出語言規(guī)律和英語學習的小竅門來。
總之,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工具學科,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具有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在英語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我們英語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