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思棟,王曉琴,徐暢洋
體育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會客觀條件的制約下,社會中的個人、群體或全體成員以一定的價值觀為指導,滿足多層次需要的全部體育活動的穩(wěn)定形式和行為特征[1]。體育生活方式的行為特征包括參與體育的方式、類型、手段、持續(xù)時間、體育消費等因素[2]。體育生活方式是人類生活方式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健康狀況。良好的體育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響,建立良好體育生活方式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徑。
隨機從云南大學、云南財經(jīng)大學、云南文化藝術職業(yè)學院、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云南師范大學,昆明理工大學6所高校中抽取大一至大三的學生共1 320人作為調(diào)查和測試樣本,其中男生700人,女生620人。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體育生活方式相關資料,明確選題的科學性和理論假設的合理性,并掌握目前國內(nèi)外相關問題的最新研究動態(tài)。
1.2.2 問卷調(diào)查法
隨機向云南省6所高校的大學生共發(fā)放1 320份調(diào)查身體活動水平的問卷,回收問卷1 236份,回收率94%,有效問卷1 200份,有效回收率為97%,其中男生652份,女生548份。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采用SPSS19.0對問卷調(diào)查所獲取的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
表1中身體活動指數(shù)的分數(shù)=強度×持續(xù)時間×頻率[3]。表1可知,云南省大學生的身體活動水平總體偏低,身體活動水平高的僅占2.75%,中等的占27%,而身體活動水平低的占70.25%。從性別看,身體活動指數(shù)高、中等的男生所占比例都高于女生。這與李玉寶等人研究結(jié)論大致相同,其研究表明男生具有良好體育生活方式的人數(shù)明顯多于女生[4]。說明男生可能比女生擅長和喜歡參與各種體育活動,并且經(jīng)常性參與。從文理分科來看,身體活動指數(shù)中等水平中理科學生所占比例高于文科,而在高、低兩個水平中,文理科學生差異不大。這可能主要因為理科類中男生比女生多,文科類中女生比男生多,并且男生比女生更愛好運動,男生的身體素質(zhì)總體水平高于女生。從年級高低看,身體活動指數(shù)高、中的低年級學生所占比例高于高年級,說明低年級學生具有較好的身體活動水平,這可能由于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沒有公共體育課有關。
表1 云南省大學生身體活動狀況的情況分析(n=1 200)
體育運動方式是體育生活方式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由表2可知,男生較喜歡的運動方式依次是籃球、跑步、乒乓球、散步、健美操;女生對運動方式選擇上,依次是跑步、散步、健美操、乒乓球、籃球等。對比表2中數(shù)據(jù)可發(fā)現(xiàn),男女生各自偏好的體育項目差異很大。男生對對抗性強的運動更偏好;女生對對抗性相對較弱的、不受人數(shù)限制、運動量可隨意控制的運動方式更偏好。運動方式上文理科沒有差別。從年級上看,低年級與高年級在運動方式的選擇上差異也不大。
表2 體育運動方式分布特征調(diào)查 (n=1 200)
體育運動習慣是體育生活方式的起點和基礎[5],由表3可知:性別上,男生在經(jīng)常參加和頻繁參加運動的比例明顯高出女生,說明男生的運動習慣好于女生;文理科上,文理科學生顯著性差異不大,但理科生的運動習慣稍好于文科生;年級上,低年級學生的運動習慣好于高年級。
表3 運動習慣的情況分析(n=1 200)
表4可見,云南省大學生體育消費水平較低,每學期體育消費在50元以下占35.17%,50-100元占25.33%。從性別看,男生的體育消費水平稍高于女生,這可能是因為男生比較喜歡買一些體育用品或體育服飾。從科目上看,文理科學生在體育消費水平上差異不大。從年級上看,低年級學生的體育消費水平高于高年級,這可能與低年級有公共體育課相關。
表4 體育消費水平調(diào)查(n=1 200)
由表5可知,從性別上看,男生對生活方式的認知趨于兩個極端,在很不健康與非常健康兩個認知中所占比例明顯高于女生。從文理科看,理科生在對生活認知方面低于文科生;從年級上看,低年級的學生對生活方式的認知總體高于高年級學生。
表5 對生活方式認知的情況分析(n=1 200)
1)云南省大學生身體活動狀況較好,只是在性別、科目類別、年級上所體現(xiàn)的身體活動水平層次比例有所不同:男生的身體活動指數(shù)高于女生;理科學生的身體活動指數(shù)高于文科;低年級的身體活動指數(shù)高于高年級。2)運動方式選擇上,男生和女生存在著明顯的性別差異,男生主要選擇活動量較大、競爭性和對抗性較強的球類項目,女生則主要選擇身體不直接對抗、有一定健身娛樂性質(zhì)的球類及健身項目;低年級學生在運動方式與高年級沒有差異;文理科學生沒有明顯差異。3)運動習慣上,男生的運動習慣要明顯好于女生;理科學生的高于文科學生;低年級的學生高于高年級學生。4)體育消費上,男生的消費水平高于女生;文理科學生差異不顯著;低年級學生的消費水平高于高年級。5)對生活認知上,男生的認知水平高于女生;文科的認知水平高于理科;低年級的要高于高年級。
1)培養(yǎng)大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幫助大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2)充分滿足大學生體育活動的空間需求,豐富大學生的體育生活形式。3)培養(yǎng)大學生的體育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4)正確引導大學生的體育消費。5)培養(yǎng)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1]苗大培.論體育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2]李文川,肖煥禹.體育生活方式的概念界定及其范疇結(jié)構(gòu)[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34(3):33-37.
[3]劉 昕,李 偉.運動健康完全手冊[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2.
[4]李玉寶,劉振杰.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及心理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2011(6):123-129.
[5]張玉秀.生活方式、體育生活方式的界定及其研究現(xiàn)狀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5(3):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