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拓
我有許多書,沒有好好讀;有的剛讀完還記得清楚,過些日子又忘了;偶然要用,還要臨時翻閱,自己常常覺得可笑。
這種情形別人不了解,總以為我有什么讀書的秘訣,不肯告人。其實我的確什么秘訣也沒有。把真相坦白地告訴讀者,還有一些人仍然不相信。幾個學(xué)校的青年同學(xué)來信約我去講讀書的經(jīng)驗,我很慚愧不能答應(yīng)他們的請求。昨天到書店門市部走走,遇見幾位同學(xué),不客氣地拉住我,說要“聊一聊”。我們終于就目前讀書的問題聊了一陣子??磥硭麄兌荚谡視x,而以找不到自己需要的書籍為苦。我們的話題就從這里展開了。
有書的人不一定讀書,沒有書的人卻到處找書讀,這是多么不合理的現(xiàn)象!然而,這又是很自然的現(xiàn)象。因為沒有書的人如果不向別人借書,不到圖書館借書,也不來書店門市部看書,那就簡直毫無辦法;而有書的人,總覺得書已經(jīng)屬于自己所有,隨時都可以讀,滿不在乎,反倒不急于讀書或者不想讀書了。這種現(xiàn)象不是人人都能遇見的嗎?
大家也許還記得,以前報紙介紹過宋代蘇東坡寫的《李氏山房藏書記》和清代袁枚寫的《黃生借書說》這兩篇文章吧。我們要學(xué)習(xí)古代讀書人的勤奮精神,千萬不要藏著一大堆書而不加以利用。
我想在這里向大家介紹另一個故事。明代有一部筆記,名為《澤山雜記》,不知作者是誰。這部筆記中敘述了明代洪武年間的一位御史大夫景清的事跡。景清與方孝孺齊名,為反對永樂政變而同時殉難的明代杰出人物。他在青年時代,勤奮讀書,過目不忘,為同輩之冠。據(jù)載:“景清倜儻尚大節(jié),領(lǐng)鄉(xiāng)薦,游國學(xué)。時同舍生有秘書,請求而不與。固請,約明旦即還書。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書,亦未假書于汝。生忿,訟于祭酒。清即持所假書,往見,曰:此清燈窗所業(yè)書。即誦輒卷。祭酒問生,生不能誦一詞。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書還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此相戲耳。”
像景清這樣勤學(xué)強(qiáng)記的人,實在難得。但是正因為他自己沒有秘本,而如饑如渴地想讀同舍朋友的秘本,所以他特別努力,只用一夜的工夫,就能背誦全書。反之,他的同舍朋友雖然藏有秘本,卻沒有讀它,所以經(jīng)不起考問。顯然,景清的目的是要警告他的朋友,要朋友注意利用書籍,不要死死地藏書不用,而不是想要強(qiáng)占他朋友的秘本。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得到什么體會呢?我以為,最重要的體會是:有書就要趕快讀,不論是自己的書,或是借別人的書。即便有些書籍本頭太大,內(nèi)容很多,無法全讀,起碼也應(yīng)該扼要地翻閱一遍,知道它的內(nèi)容,以免將來要用,臨時“抓瞎”。
(選自《中外名家經(jīng)典作品選:讀書卷》/蘭東輝 編/當(dāng)代世界出版社/2012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