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綜合報道
中國駐也門大使館23歲館員的自述:心在戰(zhàn)火中燃燒 老天也在哭泣
Readme from a 23 Years Old Offi cer in Chinese Embassy Yemen
□ 文/本刊綜合報道
中國駐也門大使館的館員們拍攝的一組“國旗”主題照片。
丁夢瑩,23歲,中國駐也門大使館最年輕的館員。2014年9月17日抵館工作。次日,也門首都薩那便經(jīng)歷了一場持續(xù)不斷的血雨腥風。讓我們聽一聽這位年輕女外交官在戰(zhàn)火中的感悟。
“阿拉伯明珠”—薩那
從北京出發(fā)的那天是我23歲生日?!耙查T,青春?!蔽以谖⑿胖羞@樣寫道。
經(jīng)歷幾十個小時的長途跋涉來到使館,第二天,胡塞組織武裝炮轟也門首都薩那,一場曠日持久的政治軍事斗爭拉開了帷幕。近一個月,聽慣了槍炮聲,竟也覺得噼里啪啦無比熱鬧,但辦公室的窗戶,在來的第二天我就悄悄鎖上了,再沒打開過。
10月9日,發(fā)生在離使館一公里的解放廣場的爆炸事件著實令人毛骨悚然。電視畫面中示威游行、爆炸現(xiàn)場血腥之至,令我不敢相信這就發(fā)生在身邊,耳畔巨大的爆炸聲卻提醒我正身在其中。200多名死傷者被抬入醫(yī)院,滿地的鮮血、尸體、殘胳膊斷腿,竟然沒有人哭嚎;醫(yī)護人員輾轉騰挪,簡單包扎處理后便轉移至下一個人,確定救治無效,便蓋一塊布,halas(阿拉伯語“結束”的意思)。生命,怎么可以如此脆弱!我仍然記得爆炸現(xiàn)場那四個緊挨在一起的男孩,他們一定是在游戲,卻突然就安靜地倒在了血泊里。爆炸不久后下雨了,老天也在哭泣,拭去孩子們的鮮血。另一邊,傷者似乎沒有傷痛,異常平靜地拿起記者的話筒,表達著自己的政治訴求。也門人是不怕的,繼續(xù)集結在爆炸現(xiàn)場示威游行,用他們的話說,命運由真主而定。如果真是那樣,我愿為也門唱一曲和平之歌,希望真主聽得見,讓這片古老的阿拉伯文明誕生之地重歸和平,讓薩那這顆“阿拉伯明珠”再現(xiàn)當年盛世,熠熠生輝。
使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我和同事們時刻關注各種媒體,用盡一切辦法獲取最新動向,形成文字材料。寫完初稿的時間通常已是半夜,為了能讓國內(nèi)第一時間了解情況,中國駐也門大使常華總是反復修改稿件并趕在國內(nèi)上班時間前發(fā)出。而那時的薩那,早已進入了夢鄉(xiāng)。
在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目錄的薩那古城,銷售旅游紀念品的商販稱因也門安全形勢遲遲無法改善,到薩那古城旅游的外國游客數(shù)量大幅下降。
緊張的工作之余也有輕松快樂的時刻。上一秒還在審時度勢、運籌帷幄的大使,下一秒就饒有興致地舉起相機為館員拍了一組“國旗”主題照片;同事紛紛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異彩紛呈的才藝表演,把大家的心緊緊連在一起。領導和同事們的淡定、樂觀、無私無畏、無怨無悔也讓我深受鼓舞,膽怯的心也變得勇敢起來。這樣戰(zhàn)亂的環(huán)境給使館帶來的是“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工作生活氛圍,給館員們帶來的是風雨同舟的珍貴友誼。
也門一月,除去在防彈車中飛馳外出參加外事活動外,我?guī)缀跷丛鲩T。我曾貪婪地看著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車輛行人,卻總也來不及領略這座千年古城的魅力;我曾不止一次想爬上樓頂平臺,望望薩那老城燈火輝煌的夜景,聽聽宣禮塔悠悠經(jīng)文亙古長鳴,卻又不止一次被槍炮聲“拒絕”。我只能透過天井,仰望老鷹在天空盤旋哀鳴,空嘆湛藍的天空如何蒼涼;偶爾也能與遠方的人共賞一輪明月,靜靜地和這座美麗的古城聊聊天,聽聽它古老的歌謠和傳說。
窗外槍聲響起的時候,想念遠方家人的時候,我就透過辦公室的窗子,看看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心中氤氳著一股暖意。在這個時候,是祖國,為我們在戰(zhàn)火硝煙中撐起了一片和平的藍天。大使說,近年來在也門發(fā)生的事情,也給我們上了一堂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課。沒有一個堅強有力的執(zhí)政黨,沒有找到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發(fā)展道路,沒有一個和平穩(wěn)定的內(nèi)外環(huán)境,一個國家就只能陷入動蕩、貧窮和落后。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也門67歲老人可以脫口而出“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的中文口號,也門幾乎家家戶戶都接受過中國醫(yī)生和中國教師、教練的幫助。在這亂局之中,只有中國在也門問題上一貫秉持公正客觀立場,受到也門各界一致贊賞。我們不能失去也門這位傳統(tǒng)的老朋友,鮮艷的五星紅旗定會一直飄揚在薩那上空,那是祖國對也門人民的光榮承諾,也是中國在也機構和公民的堅強后盾。
10月8日,中央電視臺播放了電視片《為祖國堅守》,講述駐敘利亞使館的先進事跡。我曾在部里七·一建黨慶祝大會上看過這部片子。第一次看時,感到震撼和感動,以為這一切都離自己很遙遠。而今天,再次看這部片子時,聽《情對祖國講,愛對祖國說》這段旋律,聽駐敘利亞張迅大使的演講,才有了更多真切的感觸。張迅大使說,“不怕死”的是共產(chǎn)黨員,樂觀向上的是共產(chǎn)黨員。在外面槍炮聲最激烈的時候,常華大使也帶領全體黨員在黨旗面前莊嚴地重溫入黨誓詞,“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這,不是一句空話,在個人與國家、小家與大家之間,我們別無選擇。正如在戰(zhàn)火中堅守的敘利亞使館一樣,我想,我們都做到了。
我一度竊喜家人對這里的情況一無所知,近日才從表哥那里得知,爸媽每天都關注著也門新聞,只是怕我惦記才假裝不知道。每次打電話媽媽都很平靜,家長里短日常起居僅此而已。爸爸留言給我:“北風呼呼地刮,樹葉飄飄灑灑??諝庵杏辛硕斓奈兜??!蔽也辉冢@個粗人也學會了寫“詩”。
在到館后的第二天便經(jīng)歷了戰(zhàn)火洗禮,我想,我是幸運的,趕上了使館最需要人的時候,來到了祖國最需要我的地方。作為一名年輕的外交人,我定會不負重托,不辱使命,用忠誠與信念,用青春和熱血,努力踐行“忠誠、使命、奉獻”的中國外交人員核心價值觀,懷赤子心,立強國志,鑄外交魂,圓復興夢,為祖國堅守。先烈回眸應笑慰,擎旗自有后來人。我們就是新一代舉旗人。弘揚發(fā)展中也關系,傳承中也人民友誼,是中國新時期大國外交對在也外交工作的要求,也是我們新一代外交人需用青春與熱情去踐行的使命。
如果說也門一月是一場夢,那一定是也門的和平之夢;如果說也門一月是一首歌,那一定是一首戰(zhàn)火中的青春之歌;如果說也門一月是一段情,那一定是中華兒女對祖國的赤子情。
也門一月,經(jīng)歷尚少,不足以稱之為堅守,卻深深刻進了我的青春紀念冊。
戰(zhàn)火青春,終生銘記。
使館工作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