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炎迅 王繼周
坐在下家的那個日本人,貌似一手小牌,就算和牌,估計也就12番左右。64歲的西安老太王桂英,打算“冒一次險”,她想“和一個大番”。
這時摸來一個三餅,王桂英猶豫了一下,還是打了出去。
日本人果然將牌面一推,說了一個漢字:“和”??茨桥泼?,王桂英吃了一驚,看似小牌,但仔細一算番數(shù)卻不低——“一色三節(jié)高”(注:麻將術語),24番,又是“全小”(注:麻將術語),又是24番,加一塊是48番,另外還有幾個小番,算在一起,共計51番。
這一把,王桂英輸了51分。手風也就此急轉直下,剩下的牌打得很糟糕。
這是7月6日,在法國東部城市斯特拉斯堡舉行的麻將歐錦賽的最后一局。來參加這次比賽的中國人,一共十人,平均65歲,其中有6位大媽。除了一人來自新疆,一人來自云南,其他的都來自西安。
來自“麻將王國”的隊伍成績不太好——團體第37名,單人最好成績第30名。而隊長王桂英只得了第45名。
“終于能理解世界杯巴西被德國7∶1血洗的心情?!庇芯W(wǎng)友調(diào)侃。
“世界麻協(xié)”在中國
王桂英出國比賽,得益于一個名為“中華麻將公開賽組委會”(下稱中麻組委會)的民間機構的推薦。
秘書處設在北京市海淀區(qū)一處公寓樓內(nèi)。一進門,可見一面大銅鑼,鑼心涂成紅色,這是麻將比賽的開賽鑼。里面一間大客廳,布置成寫字樓格子間,幾位年輕人正伏案工作。隨處可見各種麻將、骰子形狀的裝飾品,而墻上掛著的一面“東”字,十分醒目,在每一次比賽中,都需要掛上這樣一個“東”,確定牌局的做東方位。
這里同時也是世界麻將組織秘書處所在地。據(jù)中麻組委會官方介紹,2005年該組織與日本、美國等8個國家的麻將團體協(xié)商,成立了世界麻將組織(下稱“世麻”),經(jīng)濟學家于光遠(已故)被推選為“世麻”主席。
“世麻”秘書長江選旗的助理姚曉雷,一個二十出頭的青年介紹說,“世麻”和中麻組委會,目前基本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主要負責世界麻將錦標賽、歐洲麻將錦標賽和中華麻將公開賽這三個國內(nèi)外賽事的承辦和組織。“歐洲麻將錦標賽主要是針對歐洲國家的比賽,中國這次是受邀去參加比賽,作為一種文化交流的形式去參加這次比賽。”
王桂英說,她老家是北京的,每次回京看望老父親,都會順道來“世麻”辦公室串門。今年2月,她得知將有一場歐錦賽,便主動提出:“這是一個好事,有可能的話,我們陜西隊會參加。”不過當時只是這么一說,也沒定。
后來回到西安,王桂英跟“西安麻協(xié)”的眾人傳達了這個消息,特別強調(diào)了一句:“要參加,牌技只是一個方面,主要是文明、規(guī)范、友好,出去是要傳播麻將文化?!?/p>
此后她們就參加了中麻組委會舉辦的幾場國內(nèi)比賽,成績不錯,加重了她們獲得出國比賽的籌碼。
來自多地的多位麻將牌手告訴記者,目前在國內(nèi),中麻組委會與另一民間組織中華麻將運動聯(lián)合總會,幾乎各占中國麻將江湖的半壁江山。而兩大組織幾乎“老死不相往來”,是圈子里公開的秘密。
“這樣導致了當世界級別的比賽出現(xiàn)的時候,國內(nèi)無法展開一場讓不同派系都誠服的統(tǒng)一選拔賽。”多位牌手發(fā)出相似的感嘆。
而姚曉雷則說,中麻組委會更看重的,還在于王桂英們“牌風好,素質(zhì)高,也曾在第三屆麻將世錦賽中獲得過精神文明獎”。
“我們沒有丟人”
王桂英們也深知肩負的牌局之外的“重任”。
她們都穿了統(tǒng)一的服裝——中麻組委會給她們準備的——紅色的短袖,上面有“中國”二字,右邊是這一次第五屆公開賽的會標,左邊是中國國旗,看起來和奧運會上的那些國家隊運動員別無二致。
“咱們中國每一個公民出去以后,你出去了你的言行不是代表你個人了,你的一言一行都牽扯到祖國,一定要注意素質(zhì)?!蓖豕鹩⒄f。
她們從西安趕到北京,馬不停蹄轉飛德國法蘭克福。因為時差倒不過來,一行人都沒睡好,安眠藥也不頂用,“年紀大了,瞌睡的時間點過去以后就睡不著”。但疲憊的老人們還不忘溫習一下比賽規(guī)則和番法。
次日一早,轉車越過萊茵河,他們到達河西岸的目的地法國斯特拉斯堡。比賽兩小時一局,一天四局,這讓深陷時差困擾的老人們難免有些體力不支,但他們還是個個昂首挺胸。
比賽中,王桂英感受到了“中西文化的差異”。“咱們國內(nèi)一比賽,開始也是很安靜,但是漸漸地各人說話聲音就大了,也有零星的閑聊聲。但在法國的這個賽場里,由始至終都很安靜,會場里不能抽煙,比賽用語只能是中文發(fā)音的‘吃、碰、杠、和等幾個字。”
“出去了以后公共場合不能大聲喧嘩,見了外國朋友你不會簡單的英語,你就用中文來說你好,人家為你做了什么事情要表示感謝,碰到人家了要說對不起,因為咱們是文明古國?!崩咸@樣總結。
不過,成績糟得無法交代。網(wǎng)友們看到新聞里王桂英們穿著疑似國家隊服,還自稱“國花隊”,覺得這些“爛牌技”老太千里迢迢出國比賽,不僅是丟人,更是“浪費國家的錢”。
對此,姚曉雷和王桂英都說,這是網(wǎng)友的誤解,“我們所有的選手都是沒有花國家一分錢的,花銷費用基本上要不是自費,要不是有一些民間團體資助”。而那個“國花隊”稱謂,不過是福建一家名為“國花”的企業(yè)冠名而已。
“我們這次是牌沒有打好,但是我們沒有丟人?!蓖豕鹩⒁蛔忠痪涞卣f。
“為老同志服務”
不僅被網(wǎng)友冷嘲熱諷,比賽回來之后,連熟人朋友不免也在茶余飯后調(diào)侃幾句,比如:“我們要去了就不至于打這么臭?!?/p>
老太太的兒子和兒媳出來擋駕:“你們根本就不懂那144張牌的競技麻將,有一套規(guī)矩,全世界都執(zhí)行,可不是隨便鬧著玩兒的!”
在陜西,本地人玩的是136張牌的麻將,與144張的競技麻將比較,少了8張花牌,規(guī)則也簡單,與北京等大多數(shù)北方城市的地方麻將類似,俗稱“推倒和”。
王桂英是個老牌手,也是陜西競技麻將聯(lián)誼會的核心成員之一。成員都是來自各個高校的退休教師,還有中央駐陜企事業(yè)單位、機關單位的退休人員。大約180人。
麻將成為一項賽事,始于老干部群體。1980年代末,在當時安徽省體委退休老干部張普生的建言下,國家體委嘗試著搞起了全國首屆老干部麻將邀請賽。1998年,國家體委正式推出首部《中國麻將競賽規(guī)則》,并在哈爾濱舉辦了競技麻將規(guī)則培訓班。
各地體委都派人去學習,其中陜西省派出了三人,都是來自國防系統(tǒng)的老干部,其中一名處長,正是王桂英的丈夫趙寶國。三人學習歸來,在陜西省內(nèi)辦了幾期學習班,培養(yǎng)了很多競技麻將的裁判員和教練員。
王桂英那時48歲,在當?shù)氐膰老到y(tǒng)里負責老干部工作,因為丈夫的緣故,便參加了省內(nèi)第一屆競技麻將學習班?!拔覀儼堰@當成為老同志服務,當成一個工作來干?!?003年,陜西成立了全省競技麻將聯(lián)誼協(xié)會。
在協(xié)會里,王桂英很少上桌打牌,更多的時候,她是組織者,只有在某一桌三缺一時,她才臨時補個缺。
平時實戰(zhàn)不多的王桂英,近年來參加了不少比賽。2013年在法國西南部大城市圖盧茲的那屆法國麻將錦標賽,她也帶隊參加了。當時一同前往的,還有來自北京的三名大學生組成的高校聯(lián)隊。
當年身為北京大學數(shù)學系研一學生的楊政,就是高校聯(lián)隊的三人之一。對當年一同戰(zhàn)斗的“王阿姨”,楊政的印象很深。
“年齡大了以后,整個反應各方面還是會差一些,在水平上她們可能和年輕人還是有一點差距。”楊政說。
最后,在與那些年輕的老外牌手對決中,王桂英領銜的西安隊獲得第七名,而高校聯(lián)隊獲得第四名。這也已經(jīng)成為當年轟動一時的“丟人的”新聞。
“在這個麻將大國,不拿個冠軍,都不好意思回來?!睏钫髞碚f,這就是一個“無知而殘酷的現(xiàn)實”。
“麻將牌手沒有常勝的,當然我們是牌技不如人,回來以后要認真總結?!蓖豕鹩⒄f,“這次輸,引起大家罵,也是一種關注,等于宣傳了一下競技麻將?!?d:\2013今日文摘\固定圖片\btbta.tif>
(羊進田薦自《看天下》)
責編: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