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呵護孩子心靈
在許多家長看來,“收拾”不聽話的孩子是天經地義的。殊不知,家庭暴力不僅帶給孩子身體上的傷害,還給他們留下難以消弭的精神創(chuàng)傷。忽視孩子主體性,將孩子看成一個“欠管教”的客體,這種居高臨下、自以為是的教育觀念,說到底就是教育功利化、工具化的產物。盧梭曾經說,最好的教育就是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fā)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fā)揮了潛能。一些習慣替子女做主的家長,需要從“暴力育人”走向“愛的教育”。
——楊朝清(據《人民日報》)
超常兒童,能培訓出來嗎?
超常兒童班,顧名思義是為智力超常兒童設立的,它的授課內容也許并不適宜絕大多數孩子。但因為有了各種超常兒童培訓班,不少家長堅定了“造神童”的信念,甚至對不少培訓學校打出的400元-800元一小時的天價,也在所不惜。從轟動一時的中科大少年班開始,我國關于超常兒童的研究35年來一直沒有止步。但是,近年來也有不少輿論認為,選拔出來的“超?!眱和罱K并沒有達到人們預期的成就,甚至不乏一些令人失望的例子?!皞儆馈钡恼f法不脛而走。
——姚曉丹(據《光明日報》)
我們?yōu)槭裁葱枰暗谝粋€北大”
反觀中國大學這些年的發(fā)展,呈現出高度同質化趨勢,一些比較有個性的高校改革嘗試,比如南方科技大學的創(chuàng)辦,舉步維艱。本該是創(chuàng)新發(fā)源地的大學出現同質化,意味著多樣化思想火花碰撞的空間縮小,直接導致創(chuàng)新能力的僵化,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單一化。在這樣的背景下,重新回到“第一個北大”的初心,回到愛國、進步、科學、民主的“五四”精神,回到啟蒙國人、復興中華的中國現代教育的基本立足點,是指引中國大學重新出發(fā)的啟示。
——施平(據《解放日報》)
教育藍皮書:學習壓力成學生自殺主因
2014年教育藍皮書發(fā)布,在中小學生自殺案例中,壓力主導型自殺在中國中小學生的自殺中占絕大多數,包括師生沖突、學業(yè)壓力等類別。這類自殺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意志力被耗盡而失控,根據意志力損耗的原因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崩潰之死,由于學習壓力自我耗損,導致突發(fā)自殺或者蓄謀自殺;一類為羞辱之死,在他人的言語暴力和身體暴力下自我耗損到一個極致,以致自殺。由學業(yè)壓力導致的自殺基本上屬于崩潰之死;很多師生沖突導致的自殺案例基本上屬于羞辱之死。程平源認為,師生沖突暴露了中國應試教育以升學率為主的考核指標體系,使教師嚴重缺乏對學生的愛,反而把學生當做羞辱對象。
——許路陽(據《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