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朝武+林青平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工具,由英國著名教育學家Tony Buzan提出并創(chuàng)立,其運用有助于培養(yǎng)學習者的高級思維技能和知識建構能力。思維導圖主要是使用顏色、線條、符號、詞匯和圖像等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xiàn)思維過程、表達知識結構和知識信息。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可以使教師立足于學生實際,直接應用到地理知識學習的預習、整理(如筆記)、記憶、復習、交流、寫作等過程中,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同時促進學生心智的健康成長。
一、思維導圖的作用
地理學科的特點是難、偏、繁,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得不到重視。而思維導圖可以將龐雜、繁瑣的知識以形象、直觀的方式進行加工整合,促使知識模塊分割明確、易懂和易記。因此,思維導圖充分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和學習模式中的諸多不足。
1.前置預習中可激發(fā)興趣和化解難點
課前預習時,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提出知識要點,引導學生展開前置性探究。由于學生在預習時通過先做后學,對新知識有了初步感受和淺層理解,從而更有目的性地進行課堂學習,可降低對新知識的畏難情緒。同時在課堂上,教師可適當引入學生的預習作品作為教學資源,并分析和有針對性地講解學生所畫思維導圖中存在的問題。這樣不僅豐富教學手段,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化解教學難點。
2.課堂學習中可梳理知識和把握重點
思維導圖主要運用圖文并重之技巧,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按各級主題的關系,用互相隸屬于相關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并建立記憶鏈接。在地理教學中主要采用主樹圖和對比圖兩種方式。主樹圖用于梳理知識點,歸納各知識點間的關系,促使學生掌握其相關性。對比圖則以對比形式歸納相關知識點間的異同點,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培養(yǎng)他們主動尋求答案的學習習慣。通過靈活運用這兩種思維導圖的結合,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將零散的知識和資源融會貫通成為一個系統(tǒng),形成系統(tǒng)學習和思維的習慣,而且可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
3.課后評價中可整合知識和深化提高
學生通過思維導圖進行自學,就如同帶著地圖和指南針外出到陌生地方旅游,可以選擇合適的路線,做出有效的安排而不致于迷失方向。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很好地應用思維導圖,可以使其學習更加有效。同時,教師收集學生上交的作品并進行批改,再組織學生集體分析作品的對錯優(yōu)劣,進一步化解教學內(nèi)容的疑點和難點,不僅可幫助學生學會知識、善用知識,更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評價意識,使思維導圖真正服務于地理學與教。
二、思維導圖的應用
1.教學中的應用
地理教學中許多學生在學習上習慣于跟著教師步伐走,一步一步地學習,不太注意學科整體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往往是只見眼前,不見整個過程。 但隨著學習時間的推移和知識量的不斷增加,很多學生會感到所學內(nèi)容越來越繁雜,頭緒越來越理不清,記憶負擔也越來越重。事實上,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任何一個整體都是由各個部分組成,因此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知識結構系統(tǒng),學習一門學科前首先應了解這一系統(tǒng),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學習每一部分內(nèi)容都要弄清其在整體系統(tǒng)中的位置,這樣做往往能使所學知識更易把握。例如,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七章“中國鄰近的國家和地區(qū)——日本”,作為第一個地區(qū)學習案例,通過對該地區(qū)的學習,不僅可教會學生從哪些方面描述一個地區(qū),如何通過對地圖和相關資料等的分析歸納一個地區(qū)的特點,同時也為后面學其它地區(qū)和國家地理區(qū)域提供了基本方法和策略,起到鋪墊作用。本節(jié)思維導圖歸納教學知識點如圖1。
2.學習中的應用
學生動手畫思維導圖的過程,也是學生知識主動建構和內(nèi)化的過程,長此以往,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以促使學生習得一種學習方式,對今后其它學科的學習都有幫助。地理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把當天學到的地理知識繪制成一張思維導圖。這是對一天所有學過知識最有效的整理和梳理過程,也是對所學知識內(nèi)容進行倉儲式管理的最好方式。知識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存儲和分類,就像物品沒有歸類。同樣,如果教師讓學生把每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制成一張思維導圖,再把每節(jié)課所繪的圖以一章為單位繪成一張大的思維導圖,那么學生在繪圖過程中,無疑是一次高效率的強化復習過程,因為前面所學知識通過幾天的消化和沉淀,一定會有許多新的感悟和體驗。例如,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可作為一個大洲學習的案例。本章教材共分兩節(jié),學生通過把兩節(jié)內(nèi)容所繪的思維導圖經(jīng)過加工繪制成本章的知識梳理圖,歸納教學知識點后的思維導圖如圖2。這樣,學生在分析理解基礎上,又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同時激發(fā)學習興趣,鍛煉其發(fā)散思維,在輕松氛圍中掌握地理知識。
三、思維導圖應用的注意事項
1.注意思維導圖的適用性
雖然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工具,但并非所有地理教學內(nèi)容都適用,這就要求教師根據(jù)具體教學內(nèi)容合理使用思維導圖。從學生層面看,思維導圖在學生自主學習時使用效果更加突出,學生通過繪制單元知識思維導圖可以檢驗自己的單元知識結構是否完整有效,教師也可從學生的單元知識思維導圖中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
2.注意正確及時引導
思維導圖有利于教師教學設計的整體把握,有利于學生完整知識體系的構建以及對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等方面都有積極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和及時點評,從而充分發(fā)揮思維導圖的積極作用。
根據(jù)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大腦由兩部分組成,左大腦負責邏輯、詞匯、數(shù)字,而右大腦負責抽象思維、直覺、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所以地理教學中圖像的使用可以加深記憶,因為使用者可把關鍵字和顏色、圖案聯(lián)系起來,強化視覺感官。將思維導圖熟練應用到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不失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endprint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工具,由英國著名教育學家Tony Buzan提出并創(chuàng)立,其運用有助于培養(yǎng)學習者的高級思維技能和知識建構能力。思維導圖主要是使用顏色、線條、符號、詞匯和圖像等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xiàn)思維過程、表達知識結構和知識信息。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可以使教師立足于學生實際,直接應用到地理知識學習的預習、整理(如筆記)、記憶、復習、交流、寫作等過程中,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同時促進學生心智的健康成長。
一、思維導圖的作用
地理學科的特點是難、偏、繁,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得不到重視。而思維導圖可以將龐雜、繁瑣的知識以形象、直觀的方式進行加工整合,促使知識模塊分割明確、易懂和易記。因此,思維導圖充分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和學習模式中的諸多不足。
1.前置預習中可激發(fā)興趣和化解難點
課前預習時,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提出知識要點,引導學生展開前置性探究。由于學生在預習時通過先做后學,對新知識有了初步感受和淺層理解,從而更有目的性地進行課堂學習,可降低對新知識的畏難情緒。同時在課堂上,教師可適當引入學生的預習作品作為教學資源,并分析和有針對性地講解學生所畫思維導圖中存在的問題。這樣不僅豐富教學手段,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化解教學難點。
2.課堂學習中可梳理知識和把握重點
思維導圖主要運用圖文并重之技巧,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按各級主題的關系,用互相隸屬于相關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并建立記憶鏈接。在地理教學中主要采用主樹圖和對比圖兩種方式。主樹圖用于梳理知識點,歸納各知識點間的關系,促使學生掌握其相關性。對比圖則以對比形式歸納相關知識點間的異同點,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培養(yǎng)他們主動尋求答案的學習習慣。通過靈活運用這兩種思維導圖的結合,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將零散的知識和資源融會貫通成為一個系統(tǒng),形成系統(tǒng)學習和思維的習慣,而且可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
3.課后評價中可整合知識和深化提高
學生通過思維導圖進行自學,就如同帶著地圖和指南針外出到陌生地方旅游,可以選擇合適的路線,做出有效的安排而不致于迷失方向。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很好地應用思維導圖,可以使其學習更加有效。同時,教師收集學生上交的作品并進行批改,再組織學生集體分析作品的對錯優(yōu)劣,進一步化解教學內(nèi)容的疑點和難點,不僅可幫助學生學會知識、善用知識,更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評價意識,使思維導圖真正服務于地理學與教。
二、思維導圖的應用
1.教學中的應用
地理教學中許多學生在學習上習慣于跟著教師步伐走,一步一步地學習,不太注意學科整體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往往是只見眼前,不見整個過程。 但隨著學習時間的推移和知識量的不斷增加,很多學生會感到所學內(nèi)容越來越繁雜,頭緒越來越理不清,記憶負擔也越來越重。事實上,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任何一個整體都是由各個部分組成,因此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知識結構系統(tǒng),學習一門學科前首先應了解這一系統(tǒng),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學習每一部分內(nèi)容都要弄清其在整體系統(tǒng)中的位置,這樣做往往能使所學知識更易把握。例如,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七章“中國鄰近的國家和地區(qū)——日本”,作為第一個地區(qū)學習案例,通過對該地區(qū)的學習,不僅可教會學生從哪些方面描述一個地區(qū),如何通過對地圖和相關資料等的分析歸納一個地區(qū)的特點,同時也為后面學其它地區(qū)和國家地理區(qū)域提供了基本方法和策略,起到鋪墊作用。本節(jié)思維導圖歸納教學知識點如圖1。
2.學習中的應用
學生動手畫思維導圖的過程,也是學生知識主動建構和內(nèi)化的過程,長此以往,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以促使學生習得一種學習方式,對今后其它學科的學習都有幫助。地理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把當天學到的地理知識繪制成一張思維導圖。這是對一天所有學過知識最有效的整理和梳理過程,也是對所學知識內(nèi)容進行倉儲式管理的最好方式。知識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存儲和分類,就像物品沒有歸類。同樣,如果教師讓學生把每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制成一張思維導圖,再把每節(jié)課所繪的圖以一章為單位繪成一張大的思維導圖,那么學生在繪圖過程中,無疑是一次高效率的強化復習過程,因為前面所學知識通過幾天的消化和沉淀,一定會有許多新的感悟和體驗。例如,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可作為一個大洲學習的案例。本章教材共分兩節(jié),學生通過把兩節(jié)內(nèi)容所繪的思維導圖經(jīng)過加工繪制成本章的知識梳理圖,歸納教學知識點后的思維導圖如圖2。這樣,學生在分析理解基礎上,又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同時激發(fā)學習興趣,鍛煉其發(fā)散思維,在輕松氛圍中掌握地理知識。
三、思維導圖應用的注意事項
1.注意思維導圖的適用性
雖然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工具,但并非所有地理教學內(nèi)容都適用,這就要求教師根據(jù)具體教學內(nèi)容合理使用思維導圖。從學生層面看,思維導圖在學生自主學習時使用效果更加突出,學生通過繪制單元知識思維導圖可以檢驗自己的單元知識結構是否完整有效,教師也可從學生的單元知識思維導圖中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
2.注意正確及時引導
思維導圖有利于教師教學設計的整體把握,有利于學生完整知識體系的構建以及對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等方面都有積極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和及時點評,從而充分發(fā)揮思維導圖的積極作用。
根據(jù)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大腦由兩部分組成,左大腦負責邏輯、詞匯、數(shù)字,而右大腦負責抽象思維、直覺、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所以地理教學中圖像的使用可以加深記憶,因為使用者可把關鍵字和顏色、圖案聯(lián)系起來,強化視覺感官。將思維導圖熟練應用到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不失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endprint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工具,由英國著名教育學家Tony Buzan提出并創(chuàng)立,其運用有助于培養(yǎng)學習者的高級思維技能和知識建構能力。思維導圖主要是使用顏色、線條、符號、詞匯和圖像等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xiàn)思維過程、表達知識結構和知識信息。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可以使教師立足于學生實際,直接應用到地理知識學習的預習、整理(如筆記)、記憶、復習、交流、寫作等過程中,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同時促進學生心智的健康成長。
一、思維導圖的作用
地理學科的特點是難、偏、繁,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得不到重視。而思維導圖可以將龐雜、繁瑣的知識以形象、直觀的方式進行加工整合,促使知識模塊分割明確、易懂和易記。因此,思維導圖充分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和學習模式中的諸多不足。
1.前置預習中可激發(fā)興趣和化解難點
課前預習時,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提出知識要點,引導學生展開前置性探究。由于學生在預習時通過先做后學,對新知識有了初步感受和淺層理解,從而更有目的性地進行課堂學習,可降低對新知識的畏難情緒。同時在課堂上,教師可適當引入學生的預習作品作為教學資源,并分析和有針對性地講解學生所畫思維導圖中存在的問題。這樣不僅豐富教學手段,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化解教學難點。
2.課堂學習中可梳理知識和把握重點
思維導圖主要運用圖文并重之技巧,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按各級主題的關系,用互相隸屬于相關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并建立記憶鏈接。在地理教學中主要采用主樹圖和對比圖兩種方式。主樹圖用于梳理知識點,歸納各知識點間的關系,促使學生掌握其相關性。對比圖則以對比形式歸納相關知識點間的異同點,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培養(yǎng)他們主動尋求答案的學習習慣。通過靈活運用這兩種思維導圖的結合,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將零散的知識和資源融會貫通成為一個系統(tǒng),形成系統(tǒng)學習和思維的習慣,而且可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
3.課后評價中可整合知識和深化提高
學生通過思維導圖進行自學,就如同帶著地圖和指南針外出到陌生地方旅游,可以選擇合適的路線,做出有效的安排而不致于迷失方向。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很好地應用思維導圖,可以使其學習更加有效。同時,教師收集學生上交的作品并進行批改,再組織學生集體分析作品的對錯優(yōu)劣,進一步化解教學內(nèi)容的疑點和難點,不僅可幫助學生學會知識、善用知識,更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評價意識,使思維導圖真正服務于地理學與教。
二、思維導圖的應用
1.教學中的應用
地理教學中許多學生在學習上習慣于跟著教師步伐走,一步一步地學習,不太注意學科整體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往往是只見眼前,不見整個過程。 但隨著學習時間的推移和知識量的不斷增加,很多學生會感到所學內(nèi)容越來越繁雜,頭緒越來越理不清,記憶負擔也越來越重。事實上,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任何一個整體都是由各個部分組成,因此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知識結構系統(tǒng),學習一門學科前首先應了解這一系統(tǒng),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學習每一部分內(nèi)容都要弄清其在整體系統(tǒng)中的位置,這樣做往往能使所學知識更易把握。例如,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七章“中國鄰近的國家和地區(qū)——日本”,作為第一個地區(qū)學習案例,通過對該地區(qū)的學習,不僅可教會學生從哪些方面描述一個地區(qū),如何通過對地圖和相關資料等的分析歸納一個地區(qū)的特點,同時也為后面學其它地區(qū)和國家地理區(qū)域提供了基本方法和策略,起到鋪墊作用。本節(jié)思維導圖歸納教學知識點如圖1。
2.學習中的應用
學生動手畫思維導圖的過程,也是學生知識主動建構和內(nèi)化的過程,長此以往,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以促使學生習得一種學習方式,對今后其它學科的學習都有幫助。地理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把當天學到的地理知識繪制成一張思維導圖。這是對一天所有學過知識最有效的整理和梳理過程,也是對所學知識內(nèi)容進行倉儲式管理的最好方式。知識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存儲和分類,就像物品沒有歸類。同樣,如果教師讓學生把每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制成一張思維導圖,再把每節(jié)課所繪的圖以一章為單位繪成一張大的思維導圖,那么學生在繪圖過程中,無疑是一次高效率的強化復習過程,因為前面所學知識通過幾天的消化和沉淀,一定會有許多新的感悟和體驗。例如,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可作為一個大洲學習的案例。本章教材共分兩節(jié),學生通過把兩節(jié)內(nèi)容所繪的思維導圖經(jīng)過加工繪制成本章的知識梳理圖,歸納教學知識點后的思維導圖如圖2。這樣,學生在分析理解基礎上,又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同時激發(fā)學習興趣,鍛煉其發(fā)散思維,在輕松氛圍中掌握地理知識。
三、思維導圖應用的注意事項
1.注意思維導圖的適用性
雖然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工具,但并非所有地理教學內(nèi)容都適用,這就要求教師根據(jù)具體教學內(nèi)容合理使用思維導圖。從學生層面看,思維導圖在學生自主學習時使用效果更加突出,學生通過繪制單元知識思維導圖可以檢驗自己的單元知識結構是否完整有效,教師也可從學生的單元知識思維導圖中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
2.注意正確及時引導
思維導圖有利于教師教學設計的整體把握,有利于學生完整知識體系的構建以及對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等方面都有積極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和及時點評,從而充分發(fā)揮思維導圖的積極作用。
根據(jù)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大腦由兩部分組成,左大腦負責邏輯、詞匯、數(shù)字,而右大腦負責抽象思維、直覺、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所以地理教學中圖像的使用可以加深記憶,因為使用者可把關鍵字和顏色、圖案聯(lián)系起來,強化視覺感官。將思維導圖熟練應用到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不失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