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子
“買了一套房子,花了一百多萬;買房子的錢,全靠銀行貸款;從今天以后,不能隨便請人吃飯了;不能多喝酒,不能去旅游;從今天以后,我要努力地還錢;我要拼命地還清,我要還清這貸款……”周云蓬的《買房子》如此唱道。
我十八歲背井離鄉(xiāng),赴京求學。寒窗六載,北漂兩年。從西單換到宣武門再到西直門,室友換了五茬兒共計十一人。條件最差的時候,廁所的瓷磚爆裂,好像一碰就要全部坍塌;臥室沒有鎖,毫無隔音效果,可以清晰聽到室友們廚房里“咣咣”的切菜聲和肆無忌憚的笑聲、關(guān)門聲;經(jīng)常聞到廁所和下水道的味道;沒有熱水,沒有正常運轉(zhuǎn)的洗衣機。
正當我安于清貧并以此為安時,爹媽告訴我這個夏天他們要來北京給我買房子,以了卻一個心愿。我沒當回事也不愿重視。沒想到我媽做事太有魄力,來京前竟然上網(wǎng)查好了擬購小區(qū)、房屋單價、中介聯(lián)系電話,將其密密麻麻地抄在了一個小本兒上。
來京第二天,父母就開始投入到漫長而痛苦的看房之旅。北京普通的一條街比家鄉(xiāng)最寬的路還要寬不少,橫七豎八的過街天橋能把人繞暈。我爹媽就在這龐大的鋼筋水泥中來回奔波,汗流浹背,我既心疼又心酸。
我一邊擔心他們看房會不會走丟,一邊為買房的事心里沉甸甸輕松不起來。父母將大半輩子的積蓄傾囊而出,而我關(guān)于自由散漫和流浪遠方的生活理想也就此破滅。
我說:“一下子花這么多錢,萬一有事急用錢上哪找?”我爸語重心長又胸有成竹:“我們都有工作,醫(yī)保社保也不缺。你不就怕還貸嘛,我們來還就是了?!?/p>
某天下午,我媽給我發(fā)短信說房子訂了。那天晚上風雨交加,我陪媽媽到中介簽了合同,交了定金和中介費,拿著一沓厚厚的合同回到住處,仿佛完成一件重大使命。
晚上我翻來覆去睡不著,媽媽也沒睡著。我是煩的,我媽是高興的。娘兒倆索性躺在床上聊天。媽媽跟我聊了好多事,說起他們裝修老房子時,一個夏天都住在爸爸的辦公室里;說起前段時間去醫(yī)院檢查身體時的擔驚受怕;說起我爸為了老了不給我添麻煩,天天堅持早起鍛煉身體……
我在黑暗中默默流淚,不管他們是否理解我,我已深深理解了他們。他們會漸漸老去,只是想在有能力的時候讓我擁有他們想象中最好、最幸福的生活。無論愛以什么樣的方式表達出來、生活理念如何不同,沒有什么比它后面蘊含的真摯感情更美好的了——這大概是人類最美好、最珍貴的東西之一。
這個世界上,有的人沉溺在自我世界和精神家園不能自拔;有的人為成為最早最快得到社會認可的那一個而摸爬滾打;還有的人,仰望星空,腳踏大地,大概只能以摸索著平衡著這兩種生活為樂了。從今以后我就是“房奴”了,但依然希望自己是個有志向、有理想、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
【原載2013年11月15日
《中國社會報·品味人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