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國
微博上有條消息備受關注,消息說,吃到苦瓜子,要馬上吐掉,因為里面含有黃曲霉毒素,毒性是砒霜的68倍。這讓大家驚呆了,這是真的嗎?
黃曲霉毒素毒性確實強,但并非每顆苦瓜子都含有
黃曲霉毒素進入人體后,在肝臟中存留最多,因此對肝臟的損害也最大。人如果誤食了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輕則可能出現(xiàn)發(fā)熱、腹痛、嘔吐、食欲減退等癥狀,重則可能出現(xiàn)肝區(qū)疼痛、下肢浮腫及肝功能異常等中毒性肝病癥狀。
“黃曲霉毒素是霉菌代謝的產物,它確實是致癌率最強的毒素。”不過,浙江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系副主任朱家進表示,這并不意味著每顆壞掉的苦瓜子都含有黃曲霉毒素。所以,不管黃曲霉毒素有多強,偶爾吃到苦瓜子或者誤吞問題也不大,一是苦瓜子未必都含有黃曲霉毒素,二是它真要導致人中毒還要有兩個條件:一次性進入人體的量比較大,或者長期誤食。
多種食品霉變后都可能含“毒”
黃曲霉毒素既然是霉菌代謝的產物,它還可能存在于其他一些霉變的食物中。除了花生、瓜子外,其他堅果類食品如核桃、開心果、榛子、松仁,及大米、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中,都可能產生黃曲霉毒素。
避免接觸黃曲霉毒素當然是要避免食物發(fā)霉,比如控制濕度、低溫保存、保證通風等。大家在選購、食用這些食品時要注意幾點:盡量買新鮮的,生產日期近的食品;瓜子等堅果類食品最好選原味的,放久了更加不要吃;吃堅果的時候,不要一次性吃太多,畢竟油脂含量高,吃多了也不好;發(fā)現(xiàn)霉變食物一定要剔除。
(摘自《大河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