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雨露,葛亞英,唐 斌,吳 玲,楊 帆,賴齊賢?
(1.浙江農(nóng)林大學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浙江臨安 311300;2.浙江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花卉研究開發(fā)中心,浙江杭州 311202;3.浙江農(nóng)林大學農(nóng)業(yè)與食品科學學院,浙江臨安 311300)
杭州市垂直綠化現(xiàn)狀調查及分析
楊金雨露1,葛亞英2,唐 斌1,吳 玲1,楊 帆3,賴齊賢3?
(1.浙江農(nóng)林大學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浙江臨安 311300;2.浙江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花卉研究開發(fā)中心,浙江杭州 311202;3.浙江農(nóng)林大學農(nóng)業(yè)與食品科學學院,浙江臨安 311300)
為了解杭州市垂直綠化發(fā)展現(xiàn)狀,對市內垂直綠墻進行調查,選取代表性案例在植物種類、綠化形式、灌溉系統(tǒng)、景觀效果等方面進行實地調查研究。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共記錄42科65屬70種植物,綠化形式有水苔種植塊技術、無紡布袋技術、植物幕墻技術及全智能移動綠墻4種,灌溉系統(tǒng)采用自動滴灌模式,輔以人工澆灌。分析杭州現(xiàn)有綠墻的特點,提出相關建議。
垂直綠化;杭州;建造工藝;景觀效果
杭州市作為國家園林城市與休閑之都,一直把城市綠化作為推進環(huán)境立市、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內容。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城市建筑密度大,人們對綠化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建筑用地與綠化用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垂直綠化作為未來綠化的新趨勢,將植物種植在垂直立面上,有效緩解了地面可用綠化資源緊張的局面,同時使冰冷的建筑單體和各種硬質構筑物得到美化,達到功能與景觀的雙向結合[1]。因此垂直綠化是提高綠化效率、改善人居環(huán)境、拓寬城市綠化空間的有效途徑。杭州市綠墻還處于起步階段[2-4],目前關于垂直綠墻發(fā)展現(xiàn)狀的資料文獻較少,因此通過對杭州市垂直綠墻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旨在為該地區(qū)垂直綠化的發(fā)展提供參考。
1.1 杭州概況
杭州是浙江的省會和經(jīng)濟、政治、文化中心,位于中國東南沿海北部,地理坐標為118°21′-120°30′E,29°11′-30°33′N。地處中北亞熱帶過渡區(qū),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豐沛,年平均氣溫為16.2℃,夏季平均氣溫為28.6℃,冬季平均氣溫為3.8℃,無霜期230~260d,年平均降雨量為1435mm,平均相對濕度在74%~85%。一年中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變化,形成春多雨、夏濕熱、秋氣爽、冬干冷的氣候特征。
1.2 調查方法和內容
2014年1月對杭州市主城區(qū)內的垂直綠墻進行調查。調查范圍包括上城區(qū)、江干區(qū)、西湖區(qū)、濱江區(qū)、下城區(qū)等。通過資料和調查發(fā)現(xiàn),該范圍內有新型墻面綠化案例21例,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8面綠墻進行植物種類、綠化技術、景觀效果等幾個方面的實地調查。在此次調查的綠墻中,4面綠墻位于室外,分別位于浙大華家池校區(qū)、南佛精舍、杭州電子信息職業(yè)學校、延安南路。其余案例皆位于室內,分布于浙大華家池校區(qū)、華凱酒店、頂尚迷蹤蟹餐廳、外婆家餐廳、瑞香源生態(tài)休閑餐廳、森禾園藝中心、西湖銀泰綠茶餐廳、綠城GOA設計院、黃龍飯店等地點。其中華家池校區(qū)有室內與室外2處案例,瑞香源生態(tài)休閑餐廳使用了2種綠化形式。
2.1 綠化形式
杭州市植物綠墻的綠化技術分為水苔種植塊技術、植物幕墻技術、全智能移動植物墻、無紡布袋技術4種。水苔種植塊技術在此次調查的18面綠墻中廣泛應用,共有9處11面綠墻,包括室內與室外。多塊綠墻面積較大,最大的位于西溪天堂外婆家,約245m2,其余15~150m2。其他技術則相對使用較少,每種具體形式均只有1~2面綠墻出現(xiàn),面積為14~80m2。
2.1.1 水苔種植塊技術
以金屬制作成的鏤空立方體種植塊作為種植容器(圖1),植物塊分室內與室外2種,室外一般采用440mm×320mm×80mm的規(guī)格,室內則多采用440mm×320mm×60mm的規(guī)格,可種植2~12棵植物。分別在種植塊后鋪設1層透明塑料薄膜,再在盒中填滿水苔。薄膜用于防水,水苔作為優(yōu)良的栽培基質,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與保水性。單元種植塊之間以束線帶固定連接,一定數(shù)量的種植塊相連組合成所需綠墻的面積。
該系統(tǒng)支撐構架利用金屬條焊接成水平向和垂直向交錯的支架,利用種植塊后方的掛鉤將種植塊與構架結合在一起,安裝簡易,裝填方便。由于種植容器需懸掛在支撐架上,所以水平向的金屬條可以選擇細圓形的不銹鋼管或與支撐架相同材料的凹槽型或卡齒型鋼條。
2.1.2 植物幕墻技術
由支撐構架、防水層、灌溉系統(tǒng)、基質布、植物等共同組成的1種薄層輕質的無土栽培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以長度51~76mm的化纖絲人工疊合形成的基質布作為種植介質,對植物起到扎根、均勻提供水肥和支撐3種作用[5]。植物幕墻支撐構架采用50mm×50mm×4mm的鍍鋅角鋼和泡沫板及幕墻基質布一起固定在豎直墻立面上。根據(jù)植物大小縫有50~100mm的水平開口的基質布袋,布袋下端留有20mm的小口排水;再用槍釘將布袋固定。種植植物時,除去根部土壤,再用苔草包扎置于布袋中[6]。黃龍飯店的垂直綠墻使用了該技術(圖2)。
2.1.3 全智能移動植物墻
由支撐結構、種植毯、水箱、全自動養(yǎng)護系統(tǒng)、植物組合而成(圖3)。植物墻支撐結構所用材料均為PVC板與ABS工程塑料,多種顏色選擇,環(huán)??苫厥?,安裝簡易便捷。種植毯以黑色無紡布作為材料制作而成,有1200mm×1800mm,1980mm× 540mm,1200mm×540mm等3個規(guī)格可供選擇,可綠化面積分別為15~25m2,10~15m2和10~13m2,施工時根據(jù)一定的綠化面積進行規(guī)模化生產(chǎn)。以種植毯上的模塊式種植袋作為種植容器,方形種植袋在生產(chǎn)時就已固定在無紡布上,規(guī)格相同,排列整齊。在完成植物墻施工后,將培育的植物連同培養(yǎng)基質一起置于種植袋中。
2.1.4 無紡布袋技術
以人工合成的無紡種植布作為種植介質,一方面成為承托植栽花草根莖的載體,另一方面,又可以防止植物的根莖侵蝕墻體,起到保護墻體的作用。該技術結構系統(tǒng)由支撐構架、防水層、吸水棉、種植布、灌溉系統(tǒng)、植物組成。杭州現(xiàn)有的無紡布袋技術有3種相似的形式(圖4),一種是以單只獨立的半圓形種植袋作為種植容器,在施工時臨時固定在種植布上;另一種種植布在生產(chǎn)過程中就帶有縫制好的種植袋,施工時直接種入植物即可;還有1種將2層吸水棉與種植布固定生產(chǎn),有縱向與橫向縫制線痕組成的方格,種植布與中間1層吸水棉上有劃開的種植穴口。在植物種植的過程中,可直接將栽培基質一起置入或除去根部基質進行無土栽培。
圖1 水苔種植塊技術
圖2 植物幕墻技術
圖3 全智能移動植物墻
圖4 無紡布袋技術
2.2 植物種類
調查結果(表1)發(fā)現(xiàn),杭州地區(qū)的綠墻使用的植物涉及43科69屬[7],共計77種(79個品種),其中蕨類植物有4種,木本植物20種,草本植物53種。使用最多的是天南星科和百合科,其次是竹芋科、五加科、薔薇科等。
在室內室外的植物選擇上體現(xiàn)了一定的差異性,4面室外植物墻使用了30種植物,木本植物與草本植物混合搭配,有多種小灌木出現(xiàn)。常綠植物占大多數(shù),也出現(xiàn)了金葉佛甲草、絡石、南天竹、紅花檵木、紫葉小檗、羽衣甘藍、紅葉石楠等彩色葉植物。單個植物墻使用的植物種類較少,規(guī)則排列和自然式種植均有。室內植物墻使用植物共48種,包括綠蘿、鳥巢蕨、青蘋果竹芋、吊蘭、龜背竹、波斯頓蕨、袖子椰子、小天使、金邊吊蘭、竹芋、合果芋、大王黛粉葉、安祖花等常見的室內觀花觀葉植物,還有草莓這種具有觀賞性的水果。單個綠墻大部分使用的植物種類較多,植物布局以自然式為主,木本植物較少。另有3面植物墻只使用了1種植物綠化,分別是綠蘿、草莓、波斯頓蕨。
從整體來說,使用最多的草本植物為綠蘿、波斯頓蕨、吊竹梅、青蘋果竹芋、金邊吊蘭、花葉冷水花等,在18個案例中12處應用了綠蘿,使用率達到66.7%。木本植物中鵝掌柴、袖子椰子、南天竹、菜豆樹等較為常見。
2.3 灌溉系統(tǒng)
調查中發(fā)現(xiàn),杭州市垂直綠化的灌溉方式以自動滴灌為主,輔以人工澆灌。養(yǎng)護人員根據(jù)具體的天氣情況、植物的生長期、綠墻朝向等調節(jié)控制面板,設置澆水的周期和每次的時長。室內環(huán)境較為穩(wěn)定,植物綠墻每天平均需要0.5~5L·m-2,在氣候溫和的春秋季,每日約需3L·m-2。每日灌溉2~3次,每次灌溉時間約3~5min[8]。室外綠墻夏季每天澆水1次,每次20min,在特別高溫的天氣時還需配合人工澆灌。冬季則每周澆水2次,每次10min。
灌溉系統(tǒng)的進水管安裝在植物綠墻一側垂直給水,綠墻頂端水平設置PE材質DE20管,滴灌管間距100mm打1個2mm的出水孔對綠墻進行供水[9]。根據(jù)不同的綠化形式和需要,進水管上可隔一定距離設置多條水平滴灌管,水苔種植塊技術與部分無紡布袋技術采用這種形式。滴灌系統(tǒng)在每次澆透水后,水苔或種植布可長時間保持濕潤狀態(tài),進行持續(xù)給水。多余的水分自上往下滴落到下端的排水槽,部分綠墻可將這部分水回收利用,實現(xiàn)循環(huán)用水。在出水口相繼連接控制面板、機械泵,機械泵可將植物所需的鹽分、礦物質等養(yǎng)分溶解到水中,通過灌溉系統(tǒng)供給植物所需。
其中全智能移動植物墻只需在水箱中注滿水,插上電,智能系統(tǒng)就會自動養(yǎng)護。當水箱中的水過少時,系統(tǒng)會進行低水位預警,提醒用戶及時補充水源,水箱中缺水時還會及時進行斷電保護。
2.4 景觀效果
垂直綠墻可使用的植物種類眾多,包括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包括木本的常綠或落葉植物。在色彩方面,大多使用了多色處理或對比處理,將幾種顏色的植物種植在一起,在以綠色為主色調的同時,搭配了彩葉植物,或適當配些鮮艷的假花,使綠墻更具欣賞性。此次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一些綠墻利用植物特有的形態(tài)制造出超乎尋常的效果,如華凱酒店的一面綠墻雖然只使用了波斯頓蕨一種植物,但將植物垂掛的特點與拱門相結合,自然清新,賞心悅目(圖5)。
杭州市植物綠墻的種植方式有規(guī)則式與自然式2種。規(guī)則式是按一定幾何圖形進行栽植,給人整齊、嚴謹?shù)母惺埽饕w現(xiàn)植物的整體美和圖案美。延安南路的室外綠墻就采用了規(guī)則式種植(圖6)。而自然式則采用不規(guī)則種植,自由的形態(tài)和沒有規(guī)定的變化模式表現(xiàn)出柔和、舒適的藝術效果,室內綠墻多采用這種方法,體現(xiàn)室內優(yōu)雅、自然的環(huán)境,如華家池校區(qū)室內綠墻(圖7)。
表1 杭州市綠墻植物種類
調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杭州市植物綠墻有以下幾個問題:(1)植物選擇不考慮一些彩葉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在陽面和陰面使用相同植物,如花葉絡石、紫葉小檗、灑金珊瑚、南天竹等,無法體現(xiàn)植物的色彩美[10];(2)光照不足,一些餐廳追求幽靜私密的空間,室內照明較暗,造成植物的徒長,昏暗的燈光也讓顧客不能更好地欣賞植物墻,弱化了植物墻帶來的感官體驗。有些室內植物墻使用玻璃屋頂或燈光來進行補充光源,但下部的植物光照相對不足,生長狀態(tài)明顯較差;(3)缺乏后期養(yǎng)護,缺失植物、枯死的植物得不到及時的更換;(4)一些植物在補植或更換時,后期的植物與原來的植物搭配不和諧,影響了植物墻的整體觀賞效果,如南佛精舍(圖8)。
圖5 華凱酒店綠墻
圖6 杭州電子信息職業(yè)學校綠墻
圖7 瑞香源生態(tài)休閑餐廳綠墻
圖8 南佛精舍綠墻
經(jīng)過調查發(fā)現(xiàn),杭州市植物綠墻已有一定的發(fā)展,在綠化形式、植物種類、規(guī)模大小、景觀效果方面有以下幾個特點。
使用時間短,綠化形式少。杭州的植物綠墻起步較晚,現(xiàn)有垂直綠墻基本上施工完成的時間都在2013年4月之后,使用期至調查時大多都不滿1年。按照現(xiàn)階段調查結果來看,后期維護相對及時,一些公司采用每月維護1次,免費維護半年的措施,因此景觀效果較好,但是今后能否一直保持還有待持續(xù)觀察。較垂直綠化發(fā)展較快的城市,杭州市垂直綠化的方式略顯單一,超過一半綠墻都使用了水苔種植塊技術,其余方式呈現(xiàn)不足,有待繼續(xù)推廣。
室內綠墻多,缺乏代表性。杭州的植物綠墻大多分布在室內,其中又以餐廳、酒店為主,此次調查中僅有4面綠墻位于室外,占杭州市綠墻總數(shù)的19%。而只有延安南路的綠墻是位于完全開放的場所,其余綠墻均面向特定的人群,由私人或單位所擁有,大眾普及度較低。相較臨近的上海,世博園、外灘、思南公館、南京路、8號橋等公共場所都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綠墻景點,同時在工地外墻、住宅區(qū)、商業(yè)區(qū)、公園等都可以看到綠墻的應用[11],因此杭州植物綠墻在推廣應用方面差距較大。
植物種類少,景觀效果單一。在植物種類的選擇方面較為單調,一些植物使用的重復性高,室內植物如綠蘿、龜背竹、鵝掌柴、菜豆樹等,室外植物如千葉蘭、南天竹等,特別是同一公司的案例,在植物的選擇上大多沒有改變,缺乏新意。在植物造景方面,除延安南路與丁橋電子信息職業(yè)學校采用規(guī)則式種植外,其余均采用自然式種植方式。
杭州市的植物綠墻起步較晚,現(xiàn)在還沒有在杭州市的公共場所推廣使用,在未來發(fā)展中,需要政府部門對其規(guī)劃、科研、建設進行引導,率先在政府投資的項目中推行,并對民用建筑植物墻的使用給予支持與優(yōu)惠。同時相關企業(yè)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不能被固有的形式所限制,在技術、植物篩選和種植形式方面應不斷學習創(chuàng)新,推動杭州市垂直綠化的全面發(fā)展。
[1] 楊風.城市住宅區(qū)墻面垂直綠化探究[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3,15(4):146-148.
[2] 馬大慶,蘆建國.武漢地區(qū)新型墻面綠化現(xiàn)狀調查[J].現(xiàn)代園林,2013,10(3):22-27.
[3] 馬麗榮,閻浩,高楊.杭州市上城區(qū)垂直綠化建設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J].中國園藝文摘,2012(1):59-60.
[4] 尚全明.深圳地區(qū)垂直綠化現(xiàn)狀及植物墻技術發(fā)展探析[J].中國園藝文摘,2012(7):43-48.
[5] 賴齊賢,包志毅,符秀玉,等.幕墻植物基質布:中國,200920196999.6[P].2009-09-18.
[6] 賀曉波.垂直綠化技術演變研究及植物幕墻設計實踐[D].臨安:浙江農(nóng)林大學,2013.
[7] 劉燕.園林花卉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3.
[8] 賀曉波,賴齊賢,陳珺,等.杭州市某飯店SPA室內植物幕墻裝飾設計[J].建設科技,2013(1):93-94.
[9] 賴齊賢,賀曉波,包志毅,等.景觀植物幕墻制作方法:中國,201310022747.2[P].2013-01-21.
[10] 許超.彩葉植物的色彩美及在園林造景中的應用[J].綠化與生活,2010(5):34-36.
[11] 朱苗青,秦俊,胡永紅.上海市可移動式垂直綠化現(xiàn)狀調查[C]//中國觀賞園藝研究進展(2010),2010:572-576.
(責任編輯:張瑞麟)
TU985
A
0528-9017(2014)08-1187-05
文獻著錄格式:楊金雨露,葛亞英,唐斌,等.杭州市垂直綠化現(xiàn)狀調查及分析[J].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14(8):1187-1192.
2014-03-11
浙江省創(chuàng)意農(nóng)業(y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3E10037)
楊金雨露(1989-),女,浙江蘭溪人,碩士生,研究方向為園林植物應用與效益評估。E-mail:yangjinyulu19@163.com。
賴齊賢(1965-),男,四川成都人,博士,研究方向為觀賞植物研究及利用。E-mail:laiqixian@zaf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