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隆
中國自有鐵路以來,就和鐘表有了不解之緣。鐵路作為一個國家的經(jīng)濟動脈,為了保證列車的正點運行和旅客的行程,對于時間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這就要靠我們生活中一刻不能缺少的鐘表了。
比如我們國人眾所周知的北京火車站,兩側鐘樓上的雙子座鐘,自一九五九年建成投入使用后,距今五十多年從未停止過轉動,日日夜夜把準確的時間提供給來自世界四面八方的旅客。
其實在此之前,更為久遠的還是建于一九零一年的京奉鐵路正陽門東火車站,老北京人過去也稱它為前門火車站。它是由英國人一九零一年開始設計建造,于一九零六年建成通車,當時的旅客候車室面積達到1500余平方米,是當時北京最大的火車站。正陽門東火車站的建筑完全是地道的歐式風格,平面呈矩形,在這座建筑物的左側英國人修建了一座壯觀的鐘樓。因為受當時的科學技術發(fā)展所限,那時的鐘表還完全是機械式的,靠齒輪、發(fā)條和鐘擺運行,但機械運行肯定會出現(xiàn)一定的誤差。調整鐘樓上的時針還要靠人工去撥動。直到一九五九年如今的北京火車站建成通車,正陽門東火車站作為曾經(jīng)的京奉鐵路始發(fā)站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它的使用壽命長達五十多年。
而今,這座已經(jīng)一百多歲的古老建筑幾經(jīng)周折,經(jīng)過修繕改造,已成為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館內陳列了大量的文物,面向全社會開放,向人們講述中國鐵路的百年發(fā)展歷史。而建筑物鐘樓上的時鐘也與時俱進,由過去的羅馬針換上了現(xiàn)代化的面孔,機芯也換上了電子脈沖機芯,誤差零點幾秒,與時代的脈搏同步運行。
在博物館的一樓展覽大廳里,還陳列著一臺2.4米高,50公分寬,20公分厚的大座鐘。三月里的一天,中國鐵道博物館副館長、著名的鐵路文物收藏專家金萬智還專程來到正陽門館為我們做了講解,他介紹說“這臺座鐘原本是京漢鐵路跑馬場車站使用過的鐘,(今天的西便門小馬廠一帶)后來跑馬場站取消之后,被當時的廣安門站站史館收藏,后被中國鐵道博物館征集,陳列在這里,它從上個世紀初使用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這臺歷經(jīng)百年的座鐘從外觀上看仍然很完整,表盤上的羅馬數(shù)字還十分清晰,時針、分針俱全,肚子里的零件也不缺少什么,曾經(jīng)記錄了那個時代的座鐘如今像一位走累了的時間老人靜靜的肅立在那里,估計給它擦擦油泥,上滿弦它還會走起來。
老金笑著說:“車站建筑是英國人造的,這臺座鐘也是洋貨,是法國人制造的”。
說也湊巧,我和老金走出博物館時,在門口遇到了兩個40多歲向我們問路的男人,聽口音像是從外地來的。他們問這個博物館的領導在哪兒辦公?老金問他們有什么事?其中一個人對老金說:“他有一塊鐵路上使用過的老懷表,想問問這里收不收”,他說是從東北來的,父親曾經(jīng)在鐵路上跑過車,所以留下過這么一塊表。
老金讓他拿出來看看,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從懷里掏出一個布包,打開布包,露出一塊懷表讓老金看,一看果然是鐵路上乘務員使用過的懷表。這種表是1957年新中國成立之后,瑞士鐘表廠商歐米茄公司專門為中國鐵路的專家、技術人員和乘務人員制作的一批歐米茄鐵霸表。鐵霸表裝置了雙層防磁表殼,確保機芯不受電力磁場的干擾,同時還裝置了歐米茄革命性同軸擒縱機芯,確保運行的準確度。表盤很完整,背后還刻有鐵路標記。按那時的工資標準,一般人是買不起這種懷表的,但為確保列車的正點運行,鐵路部門給職工配備了這么高級的懷表,足見對時間的要求是多么的重視。
其實,早在19世紀末的1985年,上海鐵路局成立之初,需要為鐵路員工配備精確的鐘表,以確保列車的正點運行,瑞士歐米茄鐘表公司就為中國鐵路生產(chǎn)了第一批懷表,供車站的站長、列車長和值班員等使用,為保證列車正點率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由于質量可靠,不出差錯,售后服務也好,歐米茄公司旗下的產(chǎn)品捷足先登,成為中國鐵路的首選指定計時鐘表。
而在不久前的2005年,歐米茄公司為紀念110年前與中國鐵路合作,而專門設計生產(chǎn)了鐵霸表黃金限量版手表,集原一九五七年歐米茄鐵霸系列的設計和特色于一身,表殼用18K黃金制造,防水深度150米,具有44小時動力儲存功能。表背刻有火車頭圖案和限量編號,曾獲得瑞士官方天文臺的認證,在中國限量發(fā)行1895支。
老金很內行,不愧是鐵路收藏的專家,一看便知道這款表的由來。因為他自己就收藏有大量不同歷史時期鐵路上使用過的手表和懷表,在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機車館里就陳列著許多他收藏的各種品牌和類型的舊表文物。
我和老金與這兩位客人聊了一會兒,就把他們介紹給了館里負責征集文物的同事。
鐵路上關于鐘表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在此,我們還會慢慢地向廣大讀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