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辦公室?guī)孜煌麻e聊,說到某某明星發(fā)福了,胖得有些難看。同事小云走進來,聽見了個尾巴。她認為大家之前是在議論自己,那幾天情緒一直不好。后來我觀察發(fā)現(xiàn),生活里很多人聽到負面評價,不管是不是在說他,都愛往自己身上靠。這是為什么呢?
晶 晶
晶晶你好,俗話說在乎者多傷害。不論是小云,還是你觀察到的其他人,我想都是這句話的最鮮活的注腳吧。仔細想想,如果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讓自己黯然傷神,那這樣的自我是不是渺小得有些可憐、有些卑微呢?
現(xiàn)在我們再來分析,為什么很多人愿意把負面評價往自己身上扯。心理學上有一個術語叫求證性認同。它是指當我們心中對某件事有了自己的認知傾向之后,就會不斷地收集證據(jù),以證明自己傾向的正確性,盡管這個認知傾向往往是自己內心回避和不愿接受的。
比如,妻子開始懷疑丈夫出軌,她就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丈夫開始手機不離視線、回家越來越晚,對自己越來越?jīng)]有耐心,這些更加堅定了妻子的判斷。相反,如果丈夫按時回家,并且下廚做飯,妻子又會認為,這是丈夫因心存愧疚而做的補償。其實,丈夫一點都沒有變,手機不離視線是有重要的業(yè)務電話要接,偶爾對妻子發(fā)脾氣是因為最近工作遇到了一些麻煩、壓力太大??捎捎谄拮觾刃睦镆呀?jīng)有了丈夫出軌的認知傾向,所以會對丈夫的行為作出符合自己認知傾向的解讀。
晶晶,你來信中說小云聽到同事們說到發(fā)福就直接對號入座,也正是這種心理在起作用。作為一個女孩子,肥胖的身材可能是小云最不愿碰觸與提及的事情。而且她內心里十分擔心別人嘲笑她,因為她對與胖有關的一切都十分敏感。因此聽到同事們說發(fā)福、五大三粗時,會不由自主地認為是在議論自己。小云心里肯定在想:看吧,她們就是在說我。這也是我們常說的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求證性認同心理本是十分正常的心理過程,對自己有認知傾向的事物給予更多的關注,幾乎每個人都會有,這樣也利于個體更好地實現(xiàn)認知與內心的平衡。但如果過多地或者單一地關注負面評價,并總是往自己身上聯(lián)想,就需要引起注意了。這很可能源于對自己不夠自信,是自卑心理在作怪。
每一個人都不如想象中完美,我們遇到的所有問題都不是特例,要相信其他人也會有類似的困擾。聽到負面評價,如果一味將負向情緒積累、升級,被他人的反應裹脅著后退再后退,極有可能導致無法接納自己。
因此,要改變簡單對號入座的思維方式,走出情緒陷阱。理性分析自己可能做出的改變,大膽向外界尋求幫助,建立積極的自信,而不是一味地退縮。比如,小云可以主動參與同事的討論,與同事交流減肥的有效方法,慢慢地就會發(fā)現(xiàn)肥胖不那么可怕,同事們也沒有那么在意自己的身材。這是一個心理修通的過程,行動起來吧!
賴麗妍( 心理學家)
本欄責編 / 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