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華
摘 要:學生學習有困難是不可避免的事實,尋找欠發(fā)達縣域中等專業(yè)學校學生學習化學困難的成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探索符合課程改革精神的中等專業(yè)學?;瘜W教學策略和模式,轉變師生教與學的方式,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的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關鍵詞:化學;困難;成因;對策
教育與地域經濟的發(fā)展程度有著重要聯(lián)系,經濟欠發(fā)達的山區(qū)縣,普通中等專業(yè)學校學生化學學習成績總體水平不高,特別體現(xiàn)在中等專業(yè)學校學業(yè)水平測試(中等專業(yè)學校期未考)中,優(yōu)秀率不高、合格率偏低,學生總說中等專業(yè)學?;瘜W知識面廣、橫縱向聯(lián)系多、疑難密布、難度太大,倍感中等專業(yè)學?;瘜W很難學。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關鍵在于實施,實施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新課程最重要和顯著的特點是模塊化的課程結構及走課形式。學生學習有困難是不可避免的事實,尋找欠發(fā)達縣域中等專業(yè)學校學生學習化學困難的成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探索符合課程改革精神的中等專業(yè)學?;瘜W教學策略和模式,轉變師生教與學的方式,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可持續(xù)的發(fā)展,是值得研究探索的問題。
一、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以中專一年級為研究對象。采用實驗研究法、調查研究法、策略研究法。運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來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設計一定的專門問卷和走訪樣本來把握影響學生學習困難的深層方面的主要因素。理論分析方法,通過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經濟發(fā)展對教育的影響,探討欠發(fā)達縣域中等專業(yè)學校教育發(fā)展的瓶頸及對策。
二、學生化學學習困難的成因分析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知識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動機是指直接引起、推動并維持個體活動以達到一定目標的內在心理動力,為個體提供方向和能量,被視為人類行為動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到“點燃火焰”的重要作用。學習動機是動機在學習過程中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動力,是整個學習過程的“觸發(fā)器”和“催化劑”,不僅決定著學習行為的喚起,而且還影響到學習的進程和績效。雖然學生的學習困難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但主要是受學習動機的支配。從本質上講,學習動機是一種外在于學習過程的控制力量,它對學習的影響不是以實體的方式直接參與認知過程之中,而是通過激發(fā)興趣、集中注意、喚起情緒和促進強化來對學習過程施加作用的。通過調查為尋找對策提供方向。
1.教材原因。
用“化學課程標準”代替“化學教學大綱”后,九年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變化非常大??傮w是:淡化了知識的系統(tǒng)性。強調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輕視知識結論的教學。中等專業(yè)學校教材與初中教材相比,深度、廣度明顯加強,由描述性知識向推理知識發(fā)展,知識的橫、縱向聯(lián)系和綜合程度提高,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現(xiàn)了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飛躍。有的內容如:“物質的量”、“離子反應方程式”、“氧化還原反應”等等知識理論性強,抽象程度高,這使得原有認知結構不完善并且以形象思維為主(或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尚處于經驗型階段) 的中專一年級的學生會感到更多暫時的學習不適應。
2.教法原因。
初中教學多以實踐或實物直觀教學為基礎,以形象思維和機械記憶為主,由于進入初中的學生沒有學習化學的基礎,因此教師幾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具體的元素化合物知識都當作定論直接呈現(xiàn)給學生,沒有給學生留下思考與發(fā)展的空間;教師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因此,學生通常被動接受,缺少參與。本人在調查中體會到大部分男生因為化學需要大量的記憶而畏懼甚至討厭化學??上攵踔械幕瘜W教學中過于強調記憶。但中等專業(yè)學校化學教材注重從微觀定量的角度揭示事物的本質,注重化學概念和原理的推導過程、產生條件,以及它們的靈活應用,由于知識面的拓寬,有了更多知識遷移機會。再則新課標要求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此,中等專業(yè)學校教學中往往會通過設問、設陷、設變,啟發(fā)引導,然后由學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較注意知識的發(fā)現(xiàn)過程,傾重對學生思想方法的滲透和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這使得剛入中等專業(yè)學校的學生不容易適應這種教學方法。聽課時就存在思維障礙,不容易跟上教師的思維,從而產生學習障礙,影響化學的學習。
3.教師原因。
中等專業(yè)學校教師不了解中專一年級新生的認識特點、學習特征。不少中專二年級的教師回到中專一年級后,沒有真正認識到教學對象已換成才離開初中的學生,因此沒有真正轉變自己的角色,仍習慣性地按同樣的教學方法,教學要求。教師對教材理解挖掘不到位。中等專業(yè)學校教師普遍漠視新生的學習基礎。很多中等專業(yè)學校教師根本就沒有看到過初中的教材,沒有去了解學生究竟在初中學習了哪些知識,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仍保留在原有初中生的認識上。因此在教學中出現(xiàn)了嚴重脫節(jié),在初中沒有講過的概念、沒有接觸過的知識或接觸不深的知識教師都一帶而過,使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
4.學生原因。
社會中唯錢是好的觀念,影響學生學習的發(fā)展??忌洗髮W讀出來找不到工作的困惑,影響學生學習的動力。多年來進入中專一年級后進行選修和必修分類的現(xiàn)實,導致部分學生選擇學文,就直接放棄化學的學習,這也是我們期未考優(yōu)秀率不高,合格率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學生學習已感負擔沉重,所以能不學則不學,這又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現(xiàn)實就是二年學習成功與否,往往取決于最后一關的入學測試(考電大)或成人高考。
三、中等專業(yè)學?;瘜W學習的對策
1.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而學習習慣是學習成績的保證,如化學學習要講究的程序:預習→聽課與筆記→復習看書→做作業(yè)→問教師→做好考前準備。要講究聽課的對策:注意疑難問題并記錄準備課后問老師;記一些課本中沒有的內容。要講究課后復習的對策。要講究做作業(yè)的對策:適當訓練量不可缺少,時間緊時根據自己的情況,采取快做與詳做及選做策略,計算題列式代入答案(計算要準確)。endprint
2.制定計劃抓好銜接教學。
(1)學期初的銜接。為了讓學生不會因為未知知識的出現(xiàn)導致學習上產生困難,因此教師在充分熟悉初中等專業(yè)學校教材的前提下,找出必須在新課進行前解釋的概念及復習的相關知識點。
(2)學習過程中的銜接。在新知識的介紹與學習時盡可能銜接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因為,一旦學生意識到新知識與舊有經驗相關時學生能積極地探索、思考、活動。特別是當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舊有知識、舊有經驗與習慣思維無法解決問題時就構成了矛盾,促使學生能動地進行積極探索。應該說在中等專業(yè)學校教學中有很多銜接處。例如:《物質的分散系》的教學、《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中的質量數、核素的概念?!段镔|的量》是學生覺得比較難以學習的內容,因此在教學中注意把握教學難度,確保學生新知識的自然形成。
(3)在進行知識銜接過程中及時關注相關問題。梳理知識,按需補救;注重基礎,刪繁就簡;前引后牽,自然過渡;循序漸進,注意知識學習的心理強度。
3.認清化學學習的思維方法和學習特點。
應從實驗事實及物質性質總結化學規(guī)律再以化學規(guī)律指導實驗及物質性質的研究;抓住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制法這一規(guī)則;由于化學物質個性強,化學物質千變萬化,要用辯證的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維方法,切不可將化學規(guī)律套用到任何場合,化學規(guī)律的應用要講究適合性;微觀物質用宏觀模型來研究,抽象問題直觀化。高度重視化學方程式及其它化學用語理解記憶;化學規(guī)律的小范圍總結對學習十分有用;化學計算基本手段就是比例式的計算。
(1)進行化學實驗觀察的指導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可以采用許多學校推薦學生使用的“VCM仿真實驗”軟件,它是為學生拓展課堂實驗、進行探究式學習、自主獲取知識、構建知識體系而研發(fā)的。用VCM仿真實驗高度仿真的實驗環(huán)境,讓學生課堂課外都可以隨時地、反復地親自動手做實驗。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會看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現(xiàn)象,為了解決問題,促使你動腦思考,同伴互助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樣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有利于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同時會將學過的物理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
(2)化學學習中學會提出問題。
一個人在學習過程中能否發(fā)現(xiàn)問題或能否提出好的問題標志著他的學習水平的高低和能力的強弱。從學生學習化學情況來看,提不出問題或者提不出好的問題,往往成為中學生學習化學過程中的常見問題之一。
(3)學會對信息的加工和處理。 加工,指的是對所感知的事物通過特殊的思維方法對獲?。ǜ兄┑酿I信息進行處理的過程,其目的在于是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取得聯(lián)系,增進對新知識的理解。加工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是高效獲取知識的基本條件之一。
對信息加工的重要方法有:類比法;比較法;質疑等。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學會這些策略,從而順利實現(xiàn)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4)學會閱讀和利用教材。閱讀和觀察一樣,也是感知化學事實、獲取信息的重要方法。會不會閱讀、研讀到什么程度直接影響到所感知信息量的多少、深淺以及學習效率等。打開中等專業(yè)學校新版化學課本,同學們立刻會發(fā)現(xiàn):課本中的每頁被明顯地分成左右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印刷著章節(jié)的正文內容,其面積約占書頁的三分之二;另一部分則印著與正文相配套的注釋、插圖等內容,約占書頁面積的三分之一。由于注釋、插圖等輔助性內容的篇幅總是有限的,因此在此部分中留出了大量的空白。要明確編書者留出這些空白并不是浪費,而是旨在通過同學科學、合理、有效地加以應用,使空白處成為同學們發(fā)揮才能的自由空間,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發(fā)展學習。然而,從過去課本使用情況來看,很多同學并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甚至有些同學在空白處信手涂鴉、胡亂地寫些與學習毫無關系的內容,使空白欄失去應有的作用。
4.加強練習的編制。
練習是教學和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老師和學生都高度重視化學習題的地位和作用,特別是老師不僅要關注怎樣做對、怎樣做快和怎樣做好等方面的解題方法、解題技巧、解題思路及模式,還要關注化學習題背后隱藏的知識和信息,更要領悟化學習題在教學活動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復習、鞏固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能力、訓練技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教師獲得反饋信息,檢查教學效果;教育價值導向的功能;傳遞和活化知識的功能;反饋與體驗知識的功能;還有化學習題包含一些教材上沒有的信息,可以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和鋪墊,對化學習題進行再加工、改造、深入地剖析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增強習題的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練習的精選精講是解放老師和學生的關鍵。如可能的話要做到使用自編練習。
5.加強課堂教學設計的研究。
所謂化學課堂教學設計就是化學教師運用系統(tǒng)科學方法,根據正確的教育思想和化學教學原理,分析教學問題,確立教學目標,針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對化學教學的總體結構、整個程序及其具體環(huán)節(jié)所作的預期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策劃。即在課堂教學工作開始之前教學的預謀和籌劃。新課程的教育目標是一個多維目標,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多元化都說明了達到這樣的目標不可能只用一種方法,也不只建立在一種理論基礎上。我們可以吸取認知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成果,用這些理論來指導課堂教學設計的研究。課堂教學是主陣地,要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教學,強化目標教學及學生學習的反饋和矯正,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如學案教學、典型示范、模式教學等等。
6.加強學生自控策略的研究。
從現(xiàn)代社會來看,意志力不但區(qū)分了人和動物,也區(qū)分了每一個人。每個人的意志力都是與生俱來的,但也有些人的意志力更強。無論從哪方面來看,能夠更好地近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行為的人,生活、工作、學習才會更專注、有效,這些人也往往都會活得更幸福。頑強的意志力是一個人最突出的的優(yōu)點。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于拿高分,而學習困難的學生往往都有自控力弱的特點,所以加強學生自控力的調整與提升,自控的策略可以幫助學生抵制各種各樣的誘惑,這對推動學生學習是一個很大的幫助。
教學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教學條件、教學環(huán)境、和考試制度等因素也對教學有著一定的影響,課堂教學是核心,其內含很豐富,除了知識的學習之外還有情感的培養(yǎng),能力的提高,更有學生實現(xiàn)其正常的人生發(fā)展的一種心路歷程,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向--去思考怎樣的問題、怎樣的問題值得思考、能為人類社會解決什么等等。教無定法、教有方法,在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來設計課堂有效教學,在信息時代如何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在新課程新標準下,怎樣更好體現(xiàn)基礎性、選擇性、分層性,還需努力再努力。
參考文獻:
[1]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lián)合編寫.心理學基礎.第1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242
[2]凱利·麥格尼格爾著.自控力[M]. 北京:印刷工業(yè)出版社,2012
[3] 葉增喜,周云蓉. 談化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J].化學教學,2006,(10):22-24
[4]理查德·懷斯特.正能量[M].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2012:90-100
[5]王祖浩.普通中等專業(yè)學校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