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慧,張治國,向麗華
(1.北京市豐臺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北京 100072;2.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基礎理論研究所,北京 100700)
偏頭痛以反復發(fā)作的一側或雙側頭角痛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為主要臨床特征,是社區(qū)中醫(yī)全科門診的常見疾病,屬于中醫(yī)學“頭風”范疇。從經絡循行看,病位在手足少陽經、手少陽三焦經頭部走形為“上項,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病機多由于外邪侵襲少陽經脈、肝火夾痰夾瘀阻塞少陽經脈、脈絡不通,不通則痛,臨床多選用少陽經穴治療偏頭痛。筆者在另一臨床實驗中證實,選用少陽經穴遵循“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局部取穴原理和“經脈所通,主治所及”的遠道取穴原理,采用遠近配穴針刺治療偏頭痛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本實驗旨在通過復制實驗性偏頭痛大鼠模型,通過檢測血清中CGRT、ET-1含量,探索遠近配穴法針刺治療偏頭痛的治療效果及作用機制。
SD大白鼠40只,雌雄各半,體質量180~290 g,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許可證編號SCXK(京)2009-0017)。動物清潔級實驗室喂養(yǎng),自由攝食、飲水。飼養(yǎng)溫度20~25℃,濕度40% ~70%,噪音<60分貝,換氣次數10~20次/min。
硝酸甘油注射液由廣東白云山明興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00704),1ml硝酸甘油含量為5 mg;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ELISA試劑盒和內皮素-1(ET-1)ELISA試劑盒,均來自于上海越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將健康SD大鼠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正常組、模型組、非穴組、遠近配穴組4組。干預方法:正常組SD大鼠不做任何處理,作為正常對照組;模型組造模成功后不做針刺處理;非穴組選取雙側肋下2個固定非穴點作為對照刺激點;遠近配穴組采用“遠近配穴”法,局部選穴風池、配伍遠端選穴中渚、外關。非穴組和遠近配穴組均根據華興邦等制作的大鼠穴位圖譜[1]選穴。2組均于造模術后30 min行針刺手法,留針20 min。
參考倪麗偉等[2]方法,在大鼠頭部(額顳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 mg/kg),復制實驗性偏頭痛大鼠模型。
將動物斷頭處死、打開腹腔,用負壓采血器收集腹主動脈血約10 mL,注入含0.3 mg肝素鈉的冰冷試管中輕輕搖勻。然后,4℃3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漿,按編號放入低溫冰箱中,-20℃儲存?zhèn)溆谩?/p>
2.4.1 血漿CGRP含量測定方法(放免法)[3]
將備用的血漿置于室溫中復融后混勻,再次4℃3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層清液0.5 mL,加1 mL酸性無水乙醇(100 mL無水乙醇加1.2 mL冰醋酸)振蕩1 min,4℃ 3500 r/min離心15 min。將上層清液倒入青霉素小瓶內,45℃水浴蒸干,樣品完全干燥后(約24 h)加蓋、封口,-20℃放存。測定時,每瓶加pH7.4 PBS 0.5 mL溶解、混勻,倒入塑料試管中,-20℃放存4 h以上,樣品完全凍結后取出放置。4℃情況下完全溶解后,取上清液200 mL檢測。取聚苯乙烯試管編號,按說明書中CGRP RIA加液程序進行操作后充分混勻,室溫放置20 min,4℃ 3500 r/min離心25 min,吸棄上清液,在r計數器上測定各管中沉淀的放射性計數cpm,FJ-2003r自動計數器可以直接得到樣品CGRP的血濃度。
2.4.2 血漿ET-1含量測定方法(放免法)[3]
將備用的血漿置于室溫中復融混勻,4℃ 3000 r/min離心5 min,取上層清液100 μL檢測。取聚苯乙烯試管編號,按說明書中ET RIA加液程序操作后充分混勻,室溫放置15 min,4℃ 3500 r/min離心15 min,吸棄上清液,測各管中沉淀的放射性計數cmp,在FJ-2003r自動計數器上可以直接讀出ET-1的血濃度。
應用SPSS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模型對照組和空白對照組組間比較,各針刺治療組與模型對照組進行兩兩比較,非經非穴組與遠近配穴組間進行比較。
除空白對照組外,其余動物造模后30 min左右均出現耳紅、前肢頻繁搔頭、爬籠次數增多、煩躁不安現象。遠近配穴針刺治療組大鼠在針刺治療5 min開始,上述現象逐漸消失趨于正常。模型組及非經非穴針刺治療組大鼠上述現象持續(xù)不能緩解約150 min,繼而出現蜷臥、活動減少狀態(tài)。
表1顯示,模型對照組CGRP含量明顯升高,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非經非穴針刺治療后,CGRP含量有所下降,與模型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經遠近配穴針刺治療后大鼠血中CGRP含量顯著下降,與模型對照組和非經非穴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提示遠近配穴針刺治療實驗性偏頭痛大鼠模型,有顯著降低動物血中CGRP含量的作用,其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非經非穴針刺治療組。
表1 遠近配穴法針刺對偏頭痛大鼠模型血漿中CGRP、ET-1含量的影響
本實驗中,模型對照組動物血中ET-1含量明顯降低,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非經非穴針刺治療后ET-1含量有所升高,與模型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經遠近配穴針刺法治療后大鼠血中ET-1含量顯著升高,與模型對照組和非經非穴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提示遠近配穴針刺法治療實驗性偏頭痛大鼠模型可以顯著升高動物血中ET-1含量,其效果明顯優(yōu)于非經非穴組。
近年來,對偏頭痛發(fā)生機制的研究多集中于各種血管神經肽類物質。姚干[3]等研究表明,在硝酸甘油誘發(fā)的實驗性偏頭痛大鼠模型血漿中,具有強烈舒張血管作用的神經肽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的含量升高,具有強烈收縮血管作用的內皮素(ET)含量降低。血漿中CGRP、ET含量的不平衡,是偏頭痛發(fā)作時的重要機理。我們在另一臨床研究中證實,采用遠近配穴法針刺治療偏頭痛,可以有效改善偏頭痛發(fā)作時的疼痛程度,控制發(fā)作頻率。本實驗研究證實,遠近配穴針刺法治療前后大鼠的行為特征發(fā)生明顯變化,說明遠近配穴針刺法可以明顯減輕硝酸甘油誘發(fā)的偏頭痛。實驗性偏頭痛模型大鼠血漿中CGRP含量升高、ET-1含量降低。經遠近配穴法針刺治療后,CGRP含量降低、ET-1含量升高。表明遠近配穴法針刺治療使實驗性偏頭痛大鼠模型血漿中CGRP和ET-1的含量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狀態(tài),從而起到治療偏頭痛的作用。
[1]華興邦,李辭榮,周浩良,等.大鼠穴位圖譜的研制[J].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1991(1):1.
[2]倪麗偉,馬莎,陳祥芳,等.針刺對實驗性偏頭痛模型大鼠行為學癥狀的影響[J].福建中醫(yī)學,2008,6(39):49-50.
[3]姚干,陳明嶺,任永欣.頭風膠囊對偏頭痛大鼠血中CGRP、ET和His含量的影響[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1,12(24):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