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令壽
穿越時空的隧道,聆聽歲月老人的娓娓敘述,那個關(guān)于杏花村的故事一樁接一樁地在腦海里鮮活和生動起來。
清明時節(jié),在光(州)黃(州)古道上,一個眉清目秀、神情有些沮喪的中年人,背著沉重的行囊踽踽獨行。江南的雨細膩而稠密,紛紛地下個不停。從京官貶為州官的中年人,心情郁悶而惆悵,在蒙蒙細雨中,他忽然看到路邊一個騎在牛背上的稚童朝他頑皮地嘻嘻做笑。正想避雨消愁的中年人躬身向前,打探酒家的所在。牧童揚手一指,脆生生道:喏,就在那兒!中年人順著牧童手指的方向,透過紅杏梢頭,在落英繽紛中看到了若隱若現(xiàn)的杏花村酒家。中年人入得酒家,一番借酒消愁,在昏暗的燈光下,伏案寫下了千古詩篇《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于是,便有了千年不衰的絕唱。
深秋時節(jié),我因公務(wù)來到歧亭。在3A景區(qū)杏花村的游客中心,一首用童音起頭的《麻城杏花村》在液晶銀屏上呈現(xiàn)出來。
有一首古詩\從唐傳到今\有一位詩人\在這里寫下《清明》\尋尋覓覓\又見唐朝的背影\青山隱隱\白鷺歡歌入了畫屏。
有一個村落\古樸又文明\有一群文人\在這里吟誦《清明》\賦詩飲酒\又見杜牧的背影\流水潺潺\萬畝杏樹化作詩韻。
“寫得好美?。 蔽颐摽谫澋?。坐一旁的歧亭鎮(zhèn)黨委書記肖裕明接道:“可不是嘛,在全國歌曲大賽中得了金獎呢!”
肖裕明生得魁梧高大,說話聲如洪鐘,氣場很強。離開游客中心,我們在導游的引領(lǐng)下,走向杜牧廣場。我與肖書記一路走一路攀談起來。在來杏花村之前,我在網(wǎng)上百度了一下,全國叫杏花村的不下20個,為什么偏偏認定歧亭的杏花村是“小杜”筆下的?肖書記不愧是名鎮(zhèn)古村的掌門人,不急不緩,娓娓道來,說得你心服口服。
眼下叫得最響的是山西汾陽的杏花村,還有就是安徽池州的。據(jù)唐詩專家繆鉞考證,《唐書》本傳和《杜牧年譜》中,杜牧一生都沒有到過山西汾陽的記載。山西杏花村之所以名氣大,因為借助于汾酒把文章做得足。杜牧寫的“雨紛紛”應(yīng)該是江南的清明時節(jié)的氣候,而北方的山西應(yīng)該干冷少雨。杜牧在黃州任刺史是公元840年,時年39歲,從京城貶到三等州黃州,心情因仕途不得志而郁郁寡歡,這與詩中所表現(xiàn)的“雨紛紛”、“欲斷魂”是相一致的。據(jù)史料考證,詩人從長安到黃州,啟程是農(nóng)歷二月二十一日,到黃州歧亭正好是清明,時間吻合。歧亭自古為官道驛站,駐足歇息,賦詩抒懷是很自然的事。而詩人到池州任刺史是在黃州任刺史三年以后,池州是一等州,顯然是朝廷重用,詩人的心境應(yīng)該明朗而不是憂郁的。另外,去池州當從水路,沿江順流而下,自然不會有“借問酒家”的情景。
肖裕明說到這兒,導游小楊插話說:“我們歧亭自古就有一首歌謠,與杜牧《清明》的背景也極為相符。那歌謠在我們這一帶傳唱了一千三百多年哩:三里桃花店,五里杏花村,店里有美酒,村里有美人。”
“杜牧離開人世已經(jīng)1161年,我們只能從有限的史料中進行考證。見仁見智,有時候誰也說服不了誰。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只爭朝夕,把景區(qū)打造成詩人所描述的景區(qū),成為麻城旅游的名片。不然,僅僅停留在考證上,你做不好,即便專家考證了,游客也不會買你的賬。歷史的東西不能光說在嘴上,而要做在地上,有看頭,有想頭。這一點,我們應(yīng)該向山西汾陽和安徽池州人學習,他們的景區(qū)做得比我們大,比我們好,品牌效應(yīng)早已顯現(xiàn)。”我的一番話,同行們都表示贊同。
歧亭因為杏花村變得人文厚重,歷代文人紛至沓來。就在詩人杜牧寫下《清明》后的237年,宋代大儒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謫授黃州團練副使,赴任途中,意外地與闊別了十九年的好友陳季常邂逅。千古之間,總有一些錯不過的相遇。陳季常與蘇東坡年齡相仿,性格相近,當年蘇在其父陳公弼麾下任鳳翔知府時,蘇陳常在一起談兵論道,相交甚密。這次意外重逢,蘇東坡喜出望外。自此,蘇東坡便常來歧亭與隱居在杏花村陳季常飲酒撫琴,賦詩文、論佛性,并有歌女宴客,以舞助興??勺屓瞬凰氖牵惣境5睦掀帕阌?,不是個省油燈,醋意大發(fā),常常撒潑使性,使蘇陳乘興而聚,敗興而散,讓陳季常很丟面子。有一次,他們正在回憶當年牽馬墜登,帶著歌姬歡娛之時,只聽得柳秀英一聲吼:你們那些丑事濫事還好意思講?!陳季常一驚,拐杖從手中落地。蘇東坡寫詩戲謔道:龍丘居士(陳季常別稱)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我們常說女人是老虎,這柳秀英不是老虎而是獅子,獅子可能比老虎還厲害些,怪不得陳季常那樣懼內(nèi)。中國妻(氣)管嚴(炎)大概就是從這兒來的。”我一說,大家哈哈大笑。
往景區(qū)深處走,果真有一尊 “河東獅吼”雕塑。這尊雕塑由湖北和西安美院的項金國、陳云崗教授共同設(shè)計創(chuàng)作。雕塑里的柳秀英怒目圓瞪,手指說笑正歡的蘇陳二人。陳季常驚怵中手杖砰地滑落,蘇東坡則愣愣地望著陳季常。其情其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從肖裕明口中得知,這河東指河東郡,乃山西地名,柳氏乃河東名門望族。如果不是名門撐腰,在婦女地位低下的封建社會,即使給她十個膽,恐怕也不敢吭聲。獅吼,在佛家象征威嚴。因陳季常喜歡談佛論經(jīng),故而聯(lián)想?!昂訓|獅吼”的典故來源于此,常常用來比喻女人的兇悍和潑辣。
在杏花村還埋葬著陳季常、張憨子、甘望魯?shù)娜t墓。張憨子何許人也?康熙版麻城縣志上有記載:張憨子隱居歧亭九螺山,自號九螺山逸人。行止如狂人,見人則罵云:放火賊!狂人大概也是奇人,總有過人之處,若是魯莽平庸之輩,也不會進入名人之列與陳季常同葬一處。甘望魯,幼為牧人,奮志研究程朱之學,卒成大儒。生前遺命其子:死必葬陳季常之側(cè),邑人從之。三個風流名士,雖不生于同時代,卻性情相同,意趣亦然,死后葬于一處,讓后人瞻仰。三人中,陳季常名聲冠頂,依愚之見,另二人屬后來者,有傍賢沾光之嫌。
杏花湖邊杏林園,草色蒼蒼秋意深。西風勁吹,落葉颯颯。杏枝在風中搖曳,天已暮,秋已晚,成片的杏林在細語淺吟中迎接冬天的來臨。
“明年農(nóng)歷三月,這里將是杏花的天地。屆時,我們將舉辦杏花節(jié),您一定要來捧場?!毙ぴC鳠嵴\邀請。我頷首應(yīng)是,盼望著來年的春天早日來到杏花村,讓四方游客一覽“三里桃花店,五里杏花村”的醉人風采。
責任編輯:侯娟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