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濤
A8L的變化在意料之中,但這種變化帶來的效果又讓我感到意外:新車在營造年輕、運動、科技的形象方而達到了新的高度。
按照慣例,德系豪華旗艦車型通常都是8年一次換代,中間會有一次中期改款。這代A8在2010年上市,現(xiàn)在正是推中期改款的時候。
看得見的變化
意料之中,除了車頭和車尾,新A8L的動力、底盤甚至內飾都基本保持了原樣。作為車廠中最會玩燈的一個,新A8L車頭車尾的變化自然是以燈為重點。前大燈造型更為方正簡潔,科技感十足,又多了幾分陽剛之氣。按照這個思路,你又會發(fā)現(xiàn)新A8L的大嘴也變得有棱有角了,而為配合這個氛圍,車頭蓋上也多了兩條棱線。你知道,我說的這個氛圍就是運動。也許你會說,一輛軸距超過3米1的大型房車整這么運動干啥!但事實就是這樣,除了棱角分明的車頭,奧迪還給它配了四個運動型輪圈,就連橫貫車尾(尾燈)的那根鍍鉻亮條以及左右兩個矩形排氣口,也是為了增加車子低矮運動的視覺效果。在這個級別打運動牌,寶馬7系也許會笑,但我不得不承認,這款A8L簡潔、干練的外形營造的運動感的確比悶騷的7系來得直接。車如其人,那些年輕或心態(tài)年輕的精英們說不定正需要這樣一款車來襯他們時尚、干練的形象。
動力方面,原A8已有比較豐富的動力組合,從4缸(混動)到12缸都湊齊了,來自ZF的8速手自一體變速器也已是業(yè)界的頂級貨色。因此這次改款并沒有做動筋骨的調整,只是將個別機型的輸出做了些許調整。例如4.0L V8 TFSI發(fā)動機由先前的420馬力調到了435馬力,尾標也從“55 TFSI”變成了“60TFSI”。不過,機械部分還是有一個值得一說的變化——新A8L的轉向從原先的液壓助力換成了電動助力,其目的主要是為降低能耗。在911都采用電動助力轉向的今天,我并沒有固執(zhí)地認為電動助力會讓新A8L失去路感(對這個級別的車來說,路感不是必需品)。我反而看到新ASL因此增加了車道保持、自動泊車等這個級別應有的駕駛輔助技術,如果沒有電動助力,這些功能將難以實現(xiàn)。
熟悉的感覺
此次試駕,我抽到的是50 TFSI,也就是3.0L V6機械增壓的高輸出版。D擋模式下,變速器早早升擋,轉速很少越過2000rpm,盡可能省油并降低噪音。機械增壓特有的線性油門令加速過程毫無突兀,松開油門時,特殊調校的變速器即便處于低速擋,也不會有發(fā)動機制動感,相當滑溜。同樣滑溜的還有方向盤,新ASL的電動助力轉向輕盈但不輕浮,沒有畫蛇添足的模擬路感,起落自然,自在輕松。
撥到S擋,油門變得更加敏感,變速器升擋推遲。頂著油門不放,讓245kW的動力悉數(shù)爆發(fā),Quattro按40:60的比例將動力分配給265mm寬的前后車輪,這臺重量接近2.1噸的大車只需大約6秒就能破百!當然,這臺D級車的運動感基本也就在這里表現(xiàn)完了,轉向、懸掛依舊是舒適取向,長度接近5米3的大塊頭更多時候給人的感覺是穩(wěn)重。787再輕量化也玩不出F18的動作,而且也沒必要。
不知為何,面對這樣一臺后排為尊的大型豪華車,我仍喜歡坐在駕駛位,但如果不體驗一下后排,這次試車肯定就不完整。對于一輛加長的A8,后排的空間可以用奢侈來形容,甚至后驅(四驅)車型常被人詬病的后排中央凸起,在這也無需擔心,因為它的后排壓根就沒給中間那個人抱怨的機會,后排只有兩座,中間座位和凸起已被寬大的扶手和控制臺取代。如果覺得坐在這沙發(fā)上還不夠愜意,你可以通過控制按鈕讓副駕座椅向前倒并放下一張擱腳板,同時讓身下的這張沙發(fā)斜躺下來,這時你就可以由“坐”變“躺”了。這有點討好后排VIP的嫌疑,但德國人對豪房舒適性的理解依舊沒變,新ASL的座椅仍相對日系豪房硬朗,即便是空氣彈簧懸掛仍只是有限過濾震動,車輪碾過什么樣的路面,后排同樣可以清晰感知。
試車結束,隨車工作人員問我對新車有什么感受,我說:除了外形,其它跟老款幾乎一樣。這樣說完,我又覺得有失偏頗,畢竟新車的駕駛輔助裝置多了,特別是那神奇的大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