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娟
(遼寧職業(yè)學院,遼寧 鐵嶺 112099)
淺談音樂教育對大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
何麗娟
(遼寧職業(yè)學院,遼寧 鐵嶺 112099)
大學被譽為“象牙塔”,是莘莘學子向往的“學府高地”,那是因為,大學是精英的“搖籃”,是放飛夢想與熱情的地方。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素養(yǎng),使之成為知識、內(nèi)涵豐富的全面人才,是大學教師的主要任務。
大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
正所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世紀之交,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在市場經(jīng)濟競爭激烈的今天,只有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才能適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社會環(huán)境。而審美教育從教育的意義和目的來講,都毋庸置疑的成為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它在人才培養(yǎng)中起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而作為審美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音樂教育,以其獨特的美感內(nèi)涵,發(fā)揮著重要的美育作用。如何在音樂教育過程中實現(xiàn)對大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揮其對學生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鑒別美的能力是值得廣大音樂欣賞課教師思考的問題,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體會,淺談幾點看法:
目前,社會所需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的人才,在音樂教育中對學生實施培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何東昌曾說過“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國家教委頒發(fā)的《全面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guī)劃》中指出“美育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全面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美育與德、智、體育、和勞動教育之間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但是美育在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全面素質中也有其它各育所不能代替的特點和規(guī)律性”。審美教育在塑造人類、完美人性方面是有特殊的功能,只有把藝術知識與技能結合起來,才能發(fā)展學生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鑒別美的能力,因此,要在音樂教育中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注重教學資料的選材,激發(fā)學習興趣
大學生以其年輕、活潑的天性,對于音樂大都是比較喜愛的,即使對音樂不太感興趣的學生相對于枯燥乏味的理化、政史等學科,音樂欣賞課在大學校園里也是較為受到青睞的。然而,來到音樂欣賞課的課堂,往往令學生們大失所望,多半的原因是由于:在他們所向往的音樂課堂上并沒有出現(xiàn)他們所感興趣的音樂元素,充斥課堂上大量時間的是那些冗長而乏味的音樂史。因此,我們上好音樂欣賞課的第一步是選好教學資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要與時俱進,站在潮流的前沿,把握大學生喜聞樂見的音樂元素,將其呈現(xiàn)在大學音樂欣賞的課堂上,使能力的培養(yǎng)變被動灌輸為主動吸收,為發(fā)揮音樂欣賞對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營造審美氛圍
審美是一種感受,我們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要避免生硬的強調作品的歷史意義和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而要通過靈活的教學設計,生動的語言講述,營造審美氛圍,在提供給學生必須了解的音樂知識和有關的背景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藝術語言和音樂要素的運用,進而了解作品的藝術特點,提高審美感受能力。
(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增強藝術感染力
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音樂學習的特點,靈活運用各種講授法、討論法、情境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開發(fā)學生的潛能,穿插使用課件、視頻、現(xiàn)場演唱、敲擊打擊樂等多種教學形式,滿足不同愛好的學生的不同需要,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有能力參與獨立探究、自主學習的實踐機會,從中不斷體驗、總結,積累一套帶有規(guī)律的音樂學習方法,增強音樂教育對學生的藝術感染力。
(四)巧設藝術情境,加深“美”的理解
音樂是美的化身,我們想通過音樂欣賞達到審美培養(yǎng)能力,就要在音樂欣賞課堂上盡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以講授藏族歌曲《青藏高原》為例,鼓勵引導他們想象在美麗的大草原上,蔚藍的天空,如茵的綠草,以及草原上的羊群、牛群、蒙古包,還有這一簇,那一株的小花兒,……,然后讓學生把自己想象的畫出來,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畫的景物美在哪里,再邊看圖看欣賞,領悟如花的意境美。通過音響的感知、情感的體驗與分析,獲得了感知音樂美和表現(xiàn)音樂美的能力。因此,審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師要是能創(chuàng)設適合音樂教育的美的環(huán)境,讓學生積極參與歌唱、欣賞、表演等藝術實踐活動中,學生才能感受和領悟音樂的美妙和音樂的力量,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五)關注音樂要素,獲得審美體驗
音樂的基本要素包括節(jié)奏、旋律、和聲、音色、速度力度、曲式、織體等。這些基本要素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掌握這些基本要素對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知識認知能力也是幫助極大的。在單純欣賞的同時,我們應該適時的加入這些音樂要素,當然要注重方式方法,比如:對于音樂的速度,可讓學生參與律動去感受快與慢的變化,對于音樂的節(jié)奏,可讓學生拍手或敲擊打擊樂,有效調動肢體和感官的能力,感受和領悟音樂藝術的精髓,進而獲得審美體驗。
(六)提高教師素質,貫徹審美教育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達到藝術教育的目的,關鍵決定于教師的自身藝術修養(yǎng),綜合教學能力的水平。因此教師一要樹立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敬業(yè)樂業(yè),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認真對待音樂欣賞教師這份崇高的職業(yè);二要練就扎實專業(yè)基本功,不斷加強學習,為自己加油充電,讓自己一張口歌唱,一投足舞蹈,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由對教師的敬仰轉化為對美的向往;三要潛心鉆研教學技法,合理安排課堂內(nèi)容,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先進的教學設備,盡可能自己制做音樂電腦教學課件,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教案,組織教學程序,努力營造美的氛圍、設計
美的過程,從教師的儀表美和語言美,到授課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美育的滲透和參與。
此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基于大學生樂于追求新事物的特點,大部分同學對如今流行的通俗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通俗音樂之所以能大面積流行,一是順應時代潮流,二是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因此,教師不但不能對此全盤否定,而是要跟隨時尚,倡導時尚,正確看待通俗音樂對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意義,正確認識和處理學生對于通俗音樂的興趣,使其成為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深化音樂欣賞對大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作用。
總之,我們應采取多種手段,使音樂浸潤學生的心靈,通過音樂欣賞課程達到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通過審美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自信和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激發(fā)了學生各種美好的情感,提高他們對生活中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的識別能力。必須清晰認識到的是:我們一定要增強以審美為核心的觀念,弄清技能技巧只是手段,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才是我們的目的。
愿廣大音樂教育戰(zhàn)線的工作者們,都能深刻的認識到音樂教育對于大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能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啟發(fā)學生更好的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通過音樂藝術形象,感染學生心靈,實現(xiàn)“美”的浸潤,心靈美的花朵就會在他們心中悄然開放,常留。
[1]王麗燕,孫英.淺談女性在音樂中重獲詮釋[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 2006年07期.
[2]張婧.試析對音樂審美的教育[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3]崔寧.音樂教育的大腦心理效應與情感認知功能[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4]趙鳳艷.論音樂教師的素養(yǎng)[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5]賴鳳騰.論高等學校普通音樂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龍巖師專學報,2003年05期.
[6]楊奇陽.我校高師鋼琴課程改革初探[J].莆田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7]楊奇陽.如何提高普通高校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J].
J605
A
1005-5312(2014)08-02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