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
(山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
——記音樂理論家、教育家李重光先生
王群
(山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李重光教授是我國著名音樂理論家,從教六十多年來,教授出多位活躍在音樂教育屆一線精英,本文就對李重光教授的成長經(jīng)歷進行了講述,讓大家一起走進這位著名的音樂教育家。
李重光;基本樂理;《音樂理論基礎》
一個世紀以來,中國基本樂理逐步的發(fā)展與中國音樂的整體規(guī)范化發(fā)展緊密相連。在這個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們不得不提起一個人,一本書——李重光先生的《音樂理論基礎》。此書自出版以來一直都是重要的樂理教材,它所占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它除了對歐洲基本樂理體系進行詳盡講述,還進一步強化了中國五聲調(diào)式體系在基本樂理學科體系中的重要地位,這是一本中國人真正的樂理書,其應用范圍之廣、影響之大是任何一本樂理教材都無法比擬的。今天筆者就帶領大家走進李重光先生。
1929年2月10日,農(nóng)歷正月初一,李重光先生出生于山東省棲霞縣一個農(nóng)民的家里。作為家里唯一的男孩,很受父母親的偏愛。先生曾經(jīng)戲言說:“爸爸媽媽怕我養(yǎng)不大,就在村里找了一個最窮的、孩子最多的人家認了干媽,干媽送我一個討飯籃子,一根打狗棍,這可就是我一生總想去討飯的一個原因吧。”
先生現(xiàn)在不僅僅音樂搞的很好,還酷愛畫畫和攝影,據(jù)先生自己說,這是受他干哥哥的影響,他曾說他的干哥哥會畫老鷹,畫的老鷹就像真的一樣。這種靜靜思索觀察的習慣為先生之后寫書、做學問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先生回憶說家里本沒有什么音樂環(huán)境,除了父親會拉點京胡,會唱幾句京劇,幾乎沒有什么音樂方面的活動了。姐姐們唱的《蘇武牧羊》,是先生小時候聽到的唯一的歌曲。小學的時候不知道音樂課是什么,直到三四年級才會唱幾句《義勇軍進行曲》。八路軍來到村子里宣傳抗日,孩子們就聚在一起唱歌,就在這個時候先生對歌曲產(chǎn)生的興趣,把一個個小歌曲抄在小本上,還曾經(jīng)偷偷的試著作過曲,先生的音樂天分在那個時候就有所展露。
13歲時的先生,面臨了一次選擇,八路軍縣大隊的隊長與我父親是好朋友,他曾經(jīng)極力勸我父親讓我去延安學習,我父親不放心,最后還是送我去青島我舅父家。到青島后,先生站過柜臺,送過貨、跑過腿……一直干了3年,最終成了賬房先生。在這三年里,先生學會吹口琴,幼小的心靈阻擋不了對音樂的渴望。
在青島舅父家寄讀的歲月,表妹的鋼琴激發(fā)了先生對音樂的無限向往。由于囊中羞澀,自學成為了他走上音樂之路的途徑。先生自己用心在,這段時間里學會了五線譜,自修鋼琴,并到電臺直播、參加音樂會上表演。至今李老師還清楚地記得演出的曲目:《致愛麗絲》。
1948年6月,因為家中生活貧困,在親戚的幫助下先生和父親去了上海,在繁華的南京西路擺地攤維生。童年時求學的不易經(jīng)歷,讓先生飽嘗艱辛之外,積累了大量豐富的自學經(jīng)驗,這也為他日后從事基礎理論的研究奠定了踏實的基礎。他總是認為自己是一個沒太有天分的“笨老師”,而且認為,天分極佳的老師并不適宜去給孩子們上課,因為他們根本體會不到學生學習當中的難點。
1949年,先生跟隨父親從上?;氐搅饲鄭u。青島解放后,他和同學們一起赴北平趕考。在解放前夕時,順利考入了北平藝專,并親歷了開國大典。
同年11月,學校與天津中央音樂學院合并,先生就這樣幸運的成為了國家最高音樂學府作曲系的一名學生,從此步入了夢寐以求的音樂殿堂。在中央音樂學院學習的日子師按先生的話來講就是“一步登天”。談起自己的母校,先生滿懷感恩之情。但也為當時入學水平差、政治運動多而深感惋惜。由于在讀期間治理淮河就用去了9個多月,導致達不到畢業(yè)水平全班延期一年畢業(yè),學習期限延長至6年。
大學畢業(yè)后,先生被分配到中央音樂學院的視唱練耳教研室教授視唱練耳課程,先生對課程精益求精,著名歌唱家、作曲家孟貴彬與先生在一次聽寫時發(fā)生了爭執(zhí),先生的譜面是四四拍,他記成了四二拍,先生說他不對,他不同意,說從音樂上應該是四二,先生就明確的跟他說你應根據(jù)我彈的去記譜,至此他才無話可說。先生于1956年9月被調(diào)到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教授合唱和基本樂理等課程。從教50年來,先生可謂著作等身。積累了相當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和體會。對于基本樂理課程的地位,先生甚是堪憂。先生曾經(jīng)說“基本樂理,在中國一直是不被重視的一門課,它產(chǎn)生最早,但問題卻最多”。先生在做學生的時候,唯一一本基本樂理書就是繆天瑞先生編譯的《樂理初步》(柏頓松著),先生教了50多年基本樂理,但從未正規(guī)學習過這門課,幸運的是,當先生正式開課時,斯波索賓先生的《音樂基本理論》中文譯本已正式出版。這是一本前所未有的具有很高學術價值的基本樂理教材,先生從中得到了許多新知識,自此大開眼界,倍受鼓舞,為先生寫作《音樂理論基礎》一書奠定了基礎。
嚴謹,率真,耿直,李重光先生至今仍然保持著這種做人風格和治學作風。
先生曾經(jīng)坦率的說,有人講他的書不是學術著作,當時他剛聽到這句話覺得不可以接受,但是現(xiàn)在想來卻越來越覺得有道理。用他自己的話說:“在不是學術著作的書中去找學術價值,確實是到不太出來?!币灿腥苏f,李重光的書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先生對于這個觀點是認同的,他一直都認為,現(xiàn)在的圖書有的太多的是浮華的表面和強大的理論,指導實踐的東西越來越少,而他的書確實是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因此,先生說自己的書雖然沒有學術價值但是實用價值卻非常高,這也就是它能存活半個世紀之久,印刷幾百萬冊的原因。
最后,讓我們共同祝福先生健康長壽,能為我們帶來更多更好的著作。
J605
A
1005-5312(2014)08-0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