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薇王蕊
(武漢理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0)
設計中的推手
羅薇王蕊
(武漢理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0)
提筆寫這篇文章,源自筆者切身從實踐中體會到模型制作對設計的重要性,以及設計院校對于此類能力訓練的重視程度的反差和思考。本文通過模型制作在學生設計中的幫助、比較國內外模型教學的區(qū)別、對比有無模型制作對設計的影響,以及增強設計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對這一設計手段的重視。
模型制作;設計學習;設計掌控力
(一)對學生在設計表達上的幫助
作為一個設計師,首先要是一個優(yōu)秀的技工,只有長期的實地的進行模型制作體驗,才能在設計中將最不可能的錯誤減少到最低,才能確保設計不僅僅是“紙上談兵”。我們學生最大的弊端,是圖紙上的造型在設計中時并沒有考慮到是否可以實際建造出來,只是單純追求形式美感,成為一個個“形式主義者”。而當真正開始制作模型時才發(fā)現(xiàn)很多想法和造型是無法在現(xiàn)實中得到實現(xiàn)的,這樣的表達往往是想象中的,并不切合實際的。
(二)對材料和施工工藝的認識
之前無論是方案、空間還是尺度都是學生按照設計創(chuàng)意進行的雛形制作,考慮的僅僅只是外觀和功能。質感和顏色都合適的材料或許因為強度不夠便不適合作為模型中外墻面,適合硬度的材料卻因為不便于加工裁剪所以不能用作門窗細部,等等類似的問題。所以考慮材料的顏色、質感、裁剪方式等對材料進行篩選、對比,綜合比較以確定適合材料是實際施工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而這些都加深了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對施工工藝的認識。
利用有機玻璃的材質特點,表現(xiàn)出空間通透、晶瑩潔白的藝術效果。在模塊裁剪、打磨等制作工藝中慢慢摸索,期間仔細觀察模型的形態(tài)、空間和細部,不斷修改。通過雙手實實在在的與材料直接接觸和制作,讓設計者更能深化了解材料、施工工藝對于建筑設計和形體的約束和控制。
(一)課時的設置
國內主要開設的模型制作課程大概是四周時間,60個學時左右。期間,課程的進度較緊湊,將前期設計、模型制作和模型展示這三個階段都囊括其中。學生在剛接觸到空間上的制作時,課程也接近尾聲,往往接觸不到材料以及工藝上的制作就草草收尾了。國外將模型制作課分攤于各個學習階段,在室內設計領域中模型主要分為主要模型和次要模型,主要模型是針對設計方案發(fā)展和探索的抽象模型,他們通常關心的是設計的改進過程。主要包括概念模型、簡圖模型、體塊模型、發(fā)展模型和展覽模型、陳述模型等。次要模型關注的是所設計的建筑結構以及局部設計的模型。它主要包括場地模型、室內外模型、剖面模型、框架結構模型以及細節(jié)模型。長期的訓練和循序漸進的課程設置將這門技能融入設計中,形成開放式思維以輔助設計。
(二)參觀、實驗以提高審美意識和設計高度
在實際操作之前,老師都會給學生看一些優(yōu)秀作品以提高設計高度和審美意識。國內老師會利用電腦播放一些圖片和案例來講述制作過程和制作歷史。不同的是,國外老師會帶領學生門進入車間實地學習和勘探。這就好比自己你去發(fā)現(xiàn)一件事物和別人告訴你一件事物,前者更能讓你印象深刻并積極思考。
(三)以問題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問題解決能力
國外教師在課堂上多半是給學生拋出問題,讓學生就這一課題上所存在的問題來尋求解決方法。比如制作概念模型,這個階段就是將腦中的想法用模型搭建起來一個概念,假若你完成了這一階段的模型,你的問題便得到了解決。而國內老師大多會給你一個設計思路,讓你沿著這個思路去尋找問題,并將其中的問題解決,在解決問題的期間給予你提示和幫助。
這樣兩種方法都有利弊,前者是就事論事讓你得到一個階段應有的訓練,后者是循序漸進摸著繩子找結果。這也是兩種課程設置的不同帶來的兩種教學方式的不同。
有人說建筑模型制作是把平面設計轉化為真實的立體三維或四維空間的過程,而在實際中,模型的作用遠遠不僅僅是一個制作的結果。計算機建模便是一個將平面圖紙轉化為三維立體模型最快捷的方式,其中可以忽略承重和構造,將體塊疊加附上材質便可做出非常漂亮的效果圖,但卻無法在實際操作中得到實現(xiàn),這在筆者親身經歷中是有跡可循的。所以,動手能力的訓練是要在設計過程中輔助設計的,而不能只是一個無異于效果圖的三維效果圖。
如學生設計方案階段時利用電腦繪制的效果圖,設計中利用每一塊板的可拼接性來表現(xiàn)可移動式展廳這一想法,但在實際操作中卻由于接口處沒有卡口而產生瓶頸。此設計最大的特點便是可拆裝,在形式、材質、理念都非常到位的情況下,卻無法在制作中實現(xiàn)這一想法,是此設計最大的硬傷。
另一學生利用不規(guī)則異形來創(chuàng)意出一個空間,并利用三部分空間的高低錯落來完成這一創(chuàng)意。此學生利用模型輔助思考,期間該生修改了中間體塊玻璃的造型,在內部加筑了骨架以支撐建筑重量,最后利用了模型手段完成了設計。
兩位學生的設計過程充分說明了模型制作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學生設計過程中,起到對方案可行性把握的控制力作用。
[1]潘榮,李娟.設計·觸摸·體驗—產品設計模型制作基礎[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5.8.
J05
A
1005-5312(2014)08-00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