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鋒
師資力量均衡是教育均衡、公平的基礎。支教的目的是通過城市學校派出優(yōu)秀教師到農村學校頂崗支教,給農村中小學校帶去先進的教育理念、教改前沿信息,傳授科學的教學方法等,提高農村學校教育質量,從而實現(xiàn)區(qū)域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目的。
近年來,從國家到省、市、縣教育主管部門都大力推行城市學校教師支教制度,要求城市學校優(yōu)秀教師到指定的農村學校頂崗支教,承擔教學任務,發(fā)揮“示范引領、雪中送炭”的作用。從教師角度來說,支教是一個提升自己、豐富人生閱歷、增長才干的機會;從受援學校來說,支教教師會給學校帶來教育新觀念,在教育教學改革及學校管理方面起到“及時雨”、“雪中炭”的作用,又能緩解師資緊缺的局面。
但是,支教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就支教學校來說,選派優(yōu)秀骨干教師支教難以落實,因為,這樣的老師作為學校骨干,一個蘿卜一個坑兒,在沒有足夠師資力量的情況下,支教學校無法派出也“舍不得”派出。因此,很難完成教育主管部門規(guī)定的“在受援學校帶出一個好徒弟,承擔一門主學科,講好10節(jié)示范課,主講兩場新課程講座”類似這樣的目標任務。在支教人員的選派上,支教學校左右為難,既要考慮自己學校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轉,又要考慮派出人員自身的實際條件。在現(xiàn)實中,大部分學校其實將末位淘汰的規(guī)則用到了支教人員的選派上,在受援學校很難達到應有的目標。另外,支教人員的考核及管理雖受雙重管理,但實際上被人為地放在了兩個學校的邊緣,而且因為是短期支教,支教教師的責任很難靠實,表演一陣子,應付一陣子,時間一到,拍屁股走人。種種原因導致支教政策在具體執(zhí)行過程中落實得不是太好。
那么,如何才能下活支教工作這盤棋呢?一是支教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克服狹隘的本位主義思想,從全局意識出發(fā),在選派人員上精挑細選,確實把具備“示范”、“引領”、“培訓”條件的教師派出來。二是著力落實支教教師服務期間的生活補貼和優(yōu)惠政策,對支教教師加強管理、嚴格考核,實行責任目標管理,以績效定待遇,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充分認識到支教工作的意義。三是受援學校要積極支持支教教師的工作,解決支教教師生活上的各種困難,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讓支教教師融入學校教師群體中,參與學校各項活動,大膽地給任務、壓擔子、挖潛力,使其更好地發(fā)揮支教作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支教這個“及時雨”、“雪中炭”成為“透墑雨”、“旺火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