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觀點
作家張浩文耗費5年寫成一部30余萬字長篇小說《絕秦書》,獲得稅后稿酬3萬元,繳稅近1萬元。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作家張抗抗再次提案呼吁提高稿酬個稅起征點。
媒體人晏揚認為,中國文人向來講斯文,而這往往建立在體面收入的基礎上,至少建立在受社會尊重的基礎上。充滿歧視意味的稿酬個稅起征點讓斯文掃地。即便不論發(fā)展文化事業(yè),單論給創(chuàng)作者公平的待遇、尊重創(chuàng)作者的正當權利,也應將稿酬個稅起征點提高到與工資、薪金個稅起征點相當的水平。
據報道,武漢一位家長為其4歲的女兒舉辦了一場特殊鋼琴個人演奏會;另一則報道則關于4歲萌娃曲雋希,有東北版秀蘭?鄧波兒之稱的她早已成為眾多節(jié)目的???,令許多家長恨不能讓自己的孩子也變成這樣一個明星寶寶。
新京報曾穎評論,這是一場掌聲與鮮花做成的刀子對孩子進行的一場華麗麗的殺傷。盡管家長堅稱未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但忽視了拔苗助長帶來的嚴重后果及其危險的示范意義。這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浮躁氣氛,并成倍地轉化成壓力撂在孩子們瘦弱的肩上。
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3月3日下午開幕,全體與會人員為在3月1日晚云南昆明火車站發(fā)生的嚴重暴力恐怖事件中遇難的群眾默哀。
博主碧翰烽談到,政協開幕默哀雖不是我國國家形式上的第一次,但這是第一次為恐怖襲擊中的遇難者默哀,它所體現的意義與價值十分明顯,體現的信號也十分明確:一是彰顯了依法嚴懲恐怖分子的堅強決心,二是彰顯了國家尊重生命價值的共識,三是彰顯了維護國家安全、保障人民安居樂業(yè)的信心。
馬航失聯的消息牽動了很多人的心。事發(fā)后,各大媒體積極反應,由此也引發(fā)了大家對記者職業(yè)道德和新聞倫理的思考。
牛城晚報張軍瑜評論,一邊抱怨媒體消息少,另一邊又罵記者采訪沒人性,這對記者乃至整個媒體行業(yè)都是一種“兩難”。災難發(fā)生時,媒體有責任在第一時間把最新進展告訴大家,但不能把災難變成“消費狂歡”,該注意的報道禁區(qū)必須注意,否則,真應了那句“記者不怕事多,就怕事不大”的傳言。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集寧一中校長李一飛提出,應將政治課改成公民常識課,不要喊那些空洞的理論。
羊城晚報何龍認為,政治學博大精深,我們無法要求在中學就能習得它的廣義和深意,但要開政治課就必須讓學生知道最起碼的政治知識,可是中學課本所教的大多是考完就如數還給老師的空洞口號和空泛概念。政治課如果無法克服自身障礙,那么還不如開一門文明守則和生存保護的常識課程,顯得更有意義。
看一個國家有沒有希望,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看他是“人才大國”還是“人才流失大國”。而看一個村子有沒有希望,關鍵看能不能留住年輕人。
自由作家程萬軍指出,“美麗的中國鄉(xiāng)村”留不住年輕人,主要是“三無”所致:無組織,是指現在的農村基層組織大都無法解決本村農民各自為戰(zhàn)的“渙散問題”。無地權,指中國農民只有土地經營權而沒有所有權。無文化,就是目前中國農村缺失文化生活,青年人找不到精神寄托。
(以上被轉載的博客作者請與本刊聯系,以便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