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麗紅
(濮陽市廣播電視臺,河南 濮陽 457000)
廣播評論的藝術特點
□蒲麗紅
(濮陽市廣播電視臺,河南 濮陽 457000)
近年來,河南濮陽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率本著“新聞立臺,評論強臺”宗旨,充分發(fā)揮廣播評論的短、快優(yōu)勢,更好地彰顯廣播媒體的思想性、權威性,增強了新聞廣播宣傳的輿論力量。廣播宣傳是靠聲音傳達思想的,廣播聲音一瞬即逝,聽眾來不及仔細琢磨,因此,廣播評論在文風、表現(xiàn)手法、語言等方面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如何寫好符合廣播特點要求的評論,也就成了一門獨特的藝術。
一篇廣播評論要使聽眾在短時間內(nèi)聽明白一個問題,就要簡練、明快,務必把文章寫得短些、更短些,精練、更精練。要寫好短評,就要力戒穿靴戴帽,務說空話套話,打破一般理論文章的寫作程式,只亮明觀點,不過多的展開議論,不做多方論證,“掐頭去尾”,畫龍點睛,截取“橫斷面”以簡潔明晰的筆調(diào),開門見山點出主題,一針見血直中要害。如:在撰寫獲河南省新聞獎一等獎的評論《“遮羞墻”難以遮羞》時,議論濮陽一些鄉(xiāng)鎮(zhèn)在村容村貌的整治中把墻壁刷白或搭建“遮羞墻”應付檢查的現(xiàn)象,論證做表面文章、掩耳盜鈴遮住的只不過是自己的耳目,擋不住的是群眾的心聲。評論原文一開始寫了兩千多字,總感覺著筆不力,開掘不深。后來,經(jīng)過去蕪存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地反復思考,終于捕捉到了具有現(xiàn)實意義、針對性強的主題:很多地方的“面子工程”不是發(fā)展是折騰,不是政績是羞恥,這樣的“遮羞墻”不但遮不住羞恥,反而暴露了一些干部勞民傷財、浮夸無效的工作作風。經(jīng)過忍痛割愛,大刀闊斧的刪節(jié),這篇評論最后只剩下下六百來字,不及原文的三分之一。但它與原文比,立意新,開掘深,有入木三分之感。
廣播評論要短,但問題要抓得準,道理要講得透,要真正切中時弊,最忌面面俱到,抓不住問題的要害。不能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要在認識上的進一步深化,抓住重點就事論事,就事論理。比如,要寫一篇關于土地流轉(zhuǎn)的評論,如果僅僅把土地流轉(zhuǎn)的典型個例、目前土地流轉(zhuǎn)存在的問題、今后發(fā)展的方向等一股腦兒塞進去,那只是一篇調(diào)查報告,而不是一篇評論。因此,只能擇其一點,如有人把土地的整合利用視為倒退,圍繞這一點進行評述,劃清前進與倒退的模糊認識,破除一部分群眾認為“土地流轉(zhuǎn)就是要農(nóng)民交出土地,是歷史的倒退”的錯誤思想認識。這樣的評論就顯得有力量?!皞涫福蝗鐢嗥湟恢浮?,面面出擊,不如攥緊拳頭擊其一點。
“大”就是宏觀思維,就是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胸懷全局。有了宏觀思維,就能夠看清世界大勢、國情民意、方針政策、現(xiàn)實問題、主要矛盾,在評論選題中就抓的準,在評論論述中就講的透、評論播出后就會影響大?!靶 本褪俏⒂^切入,就是從普遍問題中的一個點切入展開評論,像解剖麻雀一樣舉一反三。選題越準確越好,事實要準確,要可信,要有力,時間、地點、細節(jié)、結(jié)果、影響等要具體。越是準確具體越能證明觀點的正確,越能彰顯評論的意義,越能增強評論的影響力。濮陽臺獲河南省新聞獎二等獎的評論《韓國考察與邯鄲學步》從有關方面將派出農(nóng)業(yè)官員組成新農(nóng)村建設考察團到韓國考察一事著手,論述了新農(nóng)村建設要真抓實干,不能打著考察新農(nóng)村建設的名義,出國游山玩水。評論針砭時弊,切中要害。
有些評論,因題材大,涉及面廣,寫短有困難,則可以“一分為幾”,分開論述,把大題目換成小題目,寫成組的評論。為促進濮陽趕超發(fā)展,濮陽市開展了“創(chuàng)新思想觀念、優(yōu)化干部作風、優(yōu)化發(fā)展環(huán)境”的“一創(chuàng)雙優(yōu)”活動,濮陽臺為此策劃采寫了《超常才能趕超》、《從哄堂大笑到一號通報》、《“一創(chuàng)雙優(yōu)”從洗臉開始》、《抓過程就是抓結(jié)果》、《查擺必須到崗到事》、《清除垃圾首先要清除思想垃圾》等系列評論三十多篇。寫廣播評論既要短,又要觀點鮮明,要注意防止片面性。在寫作方法上,從“小”處著手,“攻其一點,不及其余”,但在觀察思考問題時,卻要堅持兩點論,掌握辯證法,使評論“短而不偏”。
運用典型對比方法,是寫好廣播評論的技巧之一。只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現(xiàn)真?zhèn)?,比較出優(yōu)劣,比較見高低。以事實為依據(jù)論述觀點,做到有實有虛,以實帶虛,就實論虛,就事論理,夾敘夾議。如濮陽臺獲河南省新聞獎一等獎的《情為民所系才能真情救災》,以及二等獎《好種子咋能沒有好收成》和《韓國考察與邯鄲學步》,這三篇評論都是采用了比較的辦法。比什么、怎么比、安排在什么地方比,是有學問的。新聞事實反差越大價值越大。《情為民所系才能真情救災》是把省長的要求同抗震救災的干部作風比,同抗洪救災不同的工作作風比,干部的思想覺悟與吳金印的思想境界比。大災來臨之際領導干部本應率先赴難,靠前指揮,同群眾同甘共苦,可有些干部恰恰相反,面對災情,西裝革履,花天酒地,車來車去,麻木不仁,這同我們黨倡導的“情為民所系”是天壤之別?!俄n國考察與邯鄲學步》是用上級的要求同我市建設新農(nóng)村的現(xiàn)實比,同李連成的先進典型比。新農(nóng)村建設是干出來的,不是考察出來的,更不是等、靠、要出來的??赡承╊I導干部熱衷于到韓國考察新農(nóng)村建設,目的是出國游山玩水,這同李連成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高唱吃虧歌而發(fā)展起來的西辛莊又是兩重天地。《好種子咋能沒有好收成》是把南樂推廣農(nóng)業(yè)科技同清豐縣、濮陽縣比,把清豐縣個體服務先進典型同濮陽縣科技推廣網(wǎng)絡比。農(nóng)民種植需要科學技術,農(nóng)業(yè)發(fā)展需要科技隊伍,農(nóng)村進步需要科技推廣,可在很多地方科技服務和農(nóng)民還是“兩張皮”,科技站所完全同農(nóng)民相脫離,有的干部甚至還埋怨農(nóng)民不識貨,這同黨和政府三令五申科技下鄉(xiāng)、科技幫扶的政策相背離,同科技興農(nóng)先進的地方又是十萬八千里。這些都是比出來的反差,比出來的價值。
我們播發(fā)的評論大都是一事一議。這類評論抓住新聞中反映出來的問題,闡明一個理論觀點,提出什么是對,什么是非,贊成什么,反對什么。實踐證明,這種一事一議的文體結(jié)構(gòu)是寫廣播評論較為理想的結(jié)構(gòu)。題目定的小,口子開的小,便于抓住要點,便于找到突破口,便于擊中要害。濮陽臺評論《領導干部應該多拜“民”、少拜“官”》,就是從春節(jié)各縣區(qū)、各單位一律不給市級領導拜年、單位與單位不相互拜年,而是領導主動到分管單位、到基層給群眾拜年這“一事”,來“一議”深入群眾才能鼓舞士氣、促進工作,深入基層了解情況,才能進一步改進干部作風,才能真正把“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落到實處,樹立黨和政府的親民形象。評論《民心工程為何失去民心》針對濮陽經(jīng)濟適用房管理混亂“一事”,“一議”民心工程只有搞好了,為老百姓解決實實在在的困難,才能贏得群眾的擁護;反之,如果徒有其名,甚至被一些人用來謀取私利,“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將會成為“貪心工程”、“傷心工程”。
廣播評論是通過聲音和聽眾進行思想交流的,要講究語言藝術,盡量多用群眾中的語言,做到通俗易懂,淺顯明白,口語化,使聽眾感到入心入耳。比如:濮陽臺評論《情為民所系才能真情救災》中引用了一段吳金印的話:“老百姓養(yǎng)雞為下蛋,養(yǎng)狗為看家,養(yǎng)我們干部為什么,否則,將豬狗不如”。這方面毛澤東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上世紀70年代初,在制定聯(lián)美制蘇的外交戰(zhàn)略時他就曾直白通俗說:“結(jié)成美、日一條線,聯(lián)合歐非一大片,共同對付北邊那個王八蛋?!边€有“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毙郧橹小按帧痹掃B篇,酣暢淋漓,卻表現(xiàn)出了鮮明的立場和觀點。寫廣播評論要打破官腔和八股調(diào),不搞指令性硬灌,少用“應該”、“必須”等指令性字眼。講道理時,要平等相待,不要盛氣凌人。在批評屬于思想認識問題的一些錯誤時,要堅持與人為善,不把批評當成打人的棍子。
要充分發(fā)揮廣播的優(yōu)勢,多運用有聲響的報道形式,聲音是廣播的主要特點之一,沒有聲音也就沒有廣播,感染力是靠聲音決定的。一篇評論需要很多人發(fā)言,誰說誰不說,誰說多說少,誰啥時候說,怎么來說,大有講究。一般來說,現(xiàn)場的當事人最有發(fā)言權,用事實說話就是讓當事人說話,哪怕當事人是老百姓,他的發(fā)言最有說服力,也是權威的聲音。但當誰講都行的時候,還是專家學者和領導最權威。權威的評論家說話最有說服力,職務高的領導講話最有權威性?!肚闉槊袼挡拍苷媲榫葹摹分惺¢L李成玉對一些鄉(xiāng)鎮(zhèn)干部在抗洪救災中西裝革履,送送礦泉水、送送方便面,務虛不務實的作風,進行了嚴肅批評“穿的絲絲掛掛的,像個救災干部嗎?”、“發(fā)方便面、礦泉水,只是到了萬不得已應急,一包包方便面多少錢,一瓶瓶礦泉水多少錢?就這點救災款,用好了可以給老百姓解決好幾個月的吃糧問題,抱著箱子到處送,表面上看著是轟轟烈烈救災,實際上是浪費國家資金。”對某些干部人在基層,心在上頭,只想伸手要錢,竟然在水災數(shù)字上摻水分,省長更是厲聲斥責“喊得很兇,用我們河南話說,‘邪火’的很厲害,要用這種態(tài)度,我們的救災工作永遠搞不好!”省長的話語厲聲厲色,毫不留情,這些同期聲的運用,自然生動,恰如其分,貼切關鍵。即興發(fā)言直抒胸臆,激情之中有感而發(fā),傷心痛苦聲淚俱下,痛恨無比破口大罵,這些都是廣播評論最生動的語音原素材。
1.周開球.廣播評論要有自己的獨特風格[J].廣播電視戰(zhàn)線,1985年第1期
(本欄編輯: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