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愛華 徐萌
2014年3月1日,5名青年因為斗毆一起進了北京市公安局拘留所,被治安拘留7天。到了所里,雙方依然各執(zhí)己見、叫罵不休??词貑T祁輝聽5人分別描述事情的經(jīng)過后,發(fā)現(xiàn)雙方的認識都停留在問題的表面上,看似復雜激烈,其實實質(zhì)就在于雙方的互不理解。這種情況,從警七年來祁輝遇到過很多次,用他的話說,大多數(shù)矛盾都因為糾結在“面兒”上,只要理清背后的實質(zhì),矛盾自然會化解。這次也不例外,祁輝找5個人分別分析了事情的真正原因,每個人都越聽越沉默,最后有的頻頻點頭,有的臉上露出了慚愧的笑容。
第二天一大清早,祁輝把5個人一起帶進拘留所矛盾化解室,雙方不僅握手言和,還主動提出承擔對方的醫(yī)藥費。拘留所向辦案單位反饋情況后,5個人提前辦理了解拘手續(xù)。
3月4日,已經(jīng)出所的5個年輕人,又一起回到拘留所,向祁輝送上一面錦旗。他們握著祁輝的手說:“從您這兒我們真是學到了東西!”送走他們,祁輝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腳步不禁為之振奮,走向談話室的身影更加堅毅……
在北京市拘留所七年的磨煉,讓監(jiān)管民警祁輝的身上多了一份超越年齡的沉穩(wěn)。而2007年,剛到北京市拘留所的時候,祁輝卻不時在問自己:七天,對一個人意味著什么?能做什么?用短短的七天就想改變一個人,簡直是天方夜譚。
這世界上有很多種度量衡,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而拘留所,就是由很多人生命中的七天組成的一個特殊場所。和七天長假或七天酒店不同的是,走進這里的人,幾乎都帶著滿腔的憤懣甚至絕望,對這生命中橫空出現(xiàn)又仿佛多余的七天感到莫大不平。
面對各式各樣憤怒、咆哮、痛哭、冷嘲熱諷、牢騷滿腹的被拘留人員,祁輝最初的想法就是讓他們痛痛快快把想說的說出來,平平安安過完七天走人??砷L年累月在一個小房間里專門傾聽別人的壞情緒,實在不是件愉快的事。幾個月下來,祁輝自己的心都有些消極,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
2007年冬天的一個午后,祁輝和一名60多歲的被拘留人員剛剛談完話,他自我感覺談得還可以,一個多小時里,對方把苦水倒得似乎差不多了。沒想到,被拘留人員一回到拘室,就趁其他人正在睡覺,偷偷把被子撕成布條,企圖自殺。祁輝在監(jiān)控里看到這一幕,心里仿佛被重錘狠狠砸了一下,他來不及震驚,便像離弦的箭一般沖進拘室,奪過被拘留人員手里的布條,緊緊摟住他的肩膀。
祁輝在心里把老人的故事重新拼湊了一遍,故事中被忽略的細節(jié)被迅速放大。原來,老人因為工作辛苦、身體不好,導致夫妻關系漸漸疏遠,幾天前因涉嫖被治安拘留。入所后,他認為自己的臉全丟光了,即使出去,也只會被妻子更加嫌棄。找到老人的心結后,祁輝將情況向所領導進行了匯報,并主動提出想跟老人的家人談一談。所領導同意后,祁輝準備了好幾份談話草稿,終于撥通了老人妻子的電話。電話里,祁輝將自己聽到、觀察到的老人對家庭的愧疚與牽掛講給對方,對老人性格中不善表達、愛要面子的特點進行了分析。當祁輝告訴對方,老人由于擔心不能被原諒而產(chǎn)生輕生念頭時,老人的妻子頓時哭出了聲,她嘶啞著嗓音對祁輝說:“警官!您可千萬千萬別讓他做傻事?。∥颐魈炀腿タ此?!”
第二天,老人在拘留所里見到了風塵仆仆趕來的妻子,難以抑制地熱淚滾落下來。在祁輝的勸導下,患難多年的老夫妻終于又把手牽到了一起。兩天之間,被拘留人員經(jīng)歷了從死到生的轉(zhuǎn)變,祁輝的內(nèi)心也升騰起一份激情,該怎樣用這短短的七天去真正改變一個人,祁輝有了全新的認識。
羅曼·羅蘭說:要拯救弱者,就應該讓自己成為強者,而不是和他們一樣變成弱者。祁輝意識到,自己之前那種只簡單聽被拘留人員傾訴,卻沒有采取積極疏導的管理方法無異于飲鴆止渴,不僅沒有化解矛盾,還消磨了自己的職業(yè)榮譽感,讓自己越來越累。既然上帝創(chuàng)世也只用了七天,拘留所中的七天,何嘗不能大有所為?
是非分明,做被拘留人員心底的一輪朝陽,找回被拘留人員生命中的一片欣欣向榮,就是祁輝的雄心壯志。為了這份壯志,他自學手語、惡補英文。考下心理咨詢師資格,甚至學會了種地和養(yǎng)雞。每名被拘留人員走進拘留所時首先看到的是一片花草園林,這其中飽含著祁輝精心栽種修剪過的痕跡。這份不遺余力喚起被拘留人員人生希望的熱忱,在祁輝身上整整保持了七年。
在用七天改變被拘留人員的過程中,祁輝還給自己總結了一套“被拘留人員黃金心理救援時間”的理論。從被拘留人員入所那天起,祁輝就為自己負責的每名被拘留人員啟動了一份“黃金心理救援計劃”。簡單來說,七天中的每一天都有獨特的使命和意義。
第一天,被拘留人員情緒亢奮,需要舒緩心情;第二天,被拘留人員情緒逐步轉(zhuǎn)向消極,需通過交流培養(yǎng)信任感;第三天,被拘留人員情緒趨向平穩(wěn),要深度交流、尋找心結;隨后的三天,根據(jù)被拘留人員的具體情況和社會關系,嘗試化解矛盾和心結;最后一天,幫助被拘留人員積極調(diào)整回歸社會后的心態(tài)。
祁輝提出的七天,是個循序漸進又爭分奪秒的改變過程。按他的話說,被拘留人員一旦錯過了黃金心理救援時間,以后再想建立對他人、對社會、對人生的信任與信心,就要花上幾十倍的時間,甚至走更多的彎路。所以,陪伴被拘留人員的每一天,在祁輝心里都至關重要,關乎到一個民警對百姓的責任,一個老百姓對政府的信任。
北京市拘留所是全市唯一接收外籍被拘留人員的公安監(jiān)管場所,大多數(shù)外籍人員由于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和語言的不通,和民警的溝通與信任很難建立。為了實現(xiàn)對外籍被拘留人員的有效管理,祁輝除了不斷提高英語聽說水平,還查閱整理了50多個國家或民族的宗教文化和風土人情。
2010年,一位來自非洲的被拘留人員,性格孤僻、態(tài)度倨傲,從入所后便一言不發(fā),無論祁輝怎么循循善誘,都始終一臉不屑。通過觀察,祁輝發(fā)現(xiàn)這名被拘留人員常常獨自哼唱一首旋律特別的歌曲,祁輝把曲調(diào)用心記下來,一回家就向愛聽音樂的朋友們請教這段曲調(diào)的出處。在朋友的啟發(fā)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幫助下,祁輝終于找到這段旋律是一首非洲歌曲的片段。第二天,祁輝胸有成竹地再次把這位外籍被拘留人員請到談話室,面對對方的不理不睬,祁輝假裝隨意地唱起了這首非洲歌曲。聽到熟悉的家鄉(xiāng)旋律,外籍被拘留人員猛地抬起頭,不可置信地盯住祁輝??粗钶x臉上友善的目光,被拘留人員很快心花怒放,跟著祁輝的節(jié)拍一同唱起了這首“非洲小調(diào)”。一曲唱罷,兩人的溝通再無障礙,被拘留人員主動打開了話匣子,從音樂到自身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祁輝。出所前,大使館派人來接這位外籍被拘留人員,他緊緊擁抱了祁輝,用生硬的中文對工作人員說:“中國警察,好!”
2011年,一名被拘留人員在拘室內(nèi)突發(fā)疾病暈倒,祁輝和兩名民警帶著他輾轉(zhuǎn)三家醫(yī)院就診,眼看著病情一步步惡化,被拘留人員家屬又始終聯(lián)系不上,祁輝心急如焚。在最后一家收治醫(yī)院的走廊里,為了不引起周圍群眾反感,祁輝和民警們堅持4個多小時,始終站立在走廊兩側。當醫(yī)生走出病房詢問誰是病人家屬時,祁輝立刻回答了一句:“我!”被拘留人員事后說,那一聲響亮的應答,讓自己的心里忽然裝滿了溫暖,瞬間又有了堅持下去的信心。
2012年,一名高考考生在高考前夕入所,為了在被拘留期間不耽誤考生復習,所里安排祁輝和其他三名民警,每人負責孩子一門功課的輔導工作。為了節(jié)省時間,祁輝專程到孩子家里取來復習資料,先自己學,再陪著孩子學。面對孩子的任性和自暴自棄情緒,祁輝更拿出百倍的耐心,用一個個歷史典故不斷激勵引導他。最終,孩子準時參加了高考,并順利考上了自己理想中的大學。在給祁輝的來信中,孩子說:“你就是我心目中警察叔叔的樣子……”
2013年,兩名殘疾被拘留人員出所時,面帶愁色、沉默不語。祁輝看著兩人肩膀下的拐杖,立刻恍然大悟。他向所領導請示后,開車將二人送到地鐵車站,并為他們買好車票。站臺邊的人潮熙熙攘攘,看著七天前還愁眉不展的被拘留人員,此刻卻帶著真誠的感激即將踏上全新的旅程,祁輝向他們揮揮手,臉上露出了溫暖笑容……
七天,在人的一生中是多么短暫的一瞬。但對于一名拘留所民警而言,七天所賦予被拘留人員的意義卻包含了信念、鼓舞、關懷、無私,公正與崇高的道德。就像樸實的種子撒向大地,在時光中成長壯大,總有一天它會為你撐起一片綠陰,指引你找到生命中的美好與力量。祁輝,北京市拘留所管教民警,2007年8月參加工作,先后榮獲個人嘉獎4次,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 2008年榮獲市局奧運安保標兵榮譽稱號,2013年榮獲監(jiān)管總隊“平安監(jiān)管之星”榮譽稱號。
(編輯·韓 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