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純漢
也許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許多人不愿面對,但輪到自己不得不面對時,卻發(fā)現(xiàn)通過面對,能夠讓自己的心靈有所安慰,也能夠好好地珍惜親情友情和眼下的日子。
我是個從小就失去母愛的人,老實巴交的父親便是我所有的寄托和依靠,可以想象,當年父親養(yǎng)育我時是多么地艱辛,父親和我之間許多點點滴滴的往事是多么地深刻。因此,在我心中就久藏這樣一個心愿:待日子好轉(zhuǎn)了,定要讓父親吃好,穿好,生活好。
隨著歲長,日子確也漸趨好轉(zhuǎn),但我的心愿卻并未一一實現(xiàn),晚年的父親喜歡跟我聊天,因此,唯“聊天”一事,算是我對他老人家的“投其所好”,也成了我向別人傳授孝敬長輩的“法寶”。
忽一日,父親突然離我而去。轉(zhuǎn)眼間便又輪過了七個春秋。一想到父親經(jīng)歷過的種種心酸和無奈,我便有了一種本能的理解,這種本能的理解,源于父親的心酸和無奈為我開啟的那扇窺視世界的窗口。通過這扇窗口,讓我領(lǐng)略到了世界的色彩斑斕,感受到了人間的寒暑冷暖。因此,父親的離去給我?guī)淼谋春吐淠强上攵?。每當思念起父親,心便飛向了老家和父親長眠的地方,無奈不是工作脫不了身就是天公不作美,許多時候只好將這一念頭深深地埋在心底。
然而,在別人看來,我也許是個不知感恩的人。雖然父親給予我的大恩大德我做牛做馬也償還不了,但當初對他“后事”的處理卻顯得十分“小氣”:沒有像樣的“排場”,沒有搞什么“道場”之類的儀式,甚至連他的“安身吉地”也極其簡單。這其中的原因,客觀上可能是自己的經(jīng)濟實力不強,加上自己是“上班族”精力也不夠,還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政府在殯葬改革上提倡移風易俗、勤儉節(jié)約;而在主觀上也覺得沒那個必要,并且還認為那些對自己的長輩生前不孝、死后大操大辦的做法,多半是為了自己的“臉面”,個別的還有借機“斂財”的嫌疑。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父親“歸山”那天,自己沒有當著眾鄉(xiāng)親的面悲痛欲絕、淚流滿面,而是獨自一人溜到村外那塊常常和父親在一起干農(nóng)活的大平地里靜靜地徘徊、流連,并回憶當年和父親在一起時的往事,仿佛又回到了從前的日子,仿佛父親就在眼前?;剡^神兒來,仿佛又讓人清醒地感悟到了一個生命的升華和羽化的全過程,仿佛自己的父輩就像一頁書紙那般輕輕地翻過,繼而便發(fā)出人世滄桑、歲月易逝的喟嘆。我一直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有這幾近怪誕的想法和做法,一直不知道這種復雜的狀態(tài)是一種什么行為,更不知道有誰能解釋出我的這一心理。只覺得經(jīng)過這一過程,反倒有痛哭一場過后的那種輕松感。
后來,在讀李敖先生一篇題為《用冰冷表現(xiàn)潔白》的文章時,才找到了一個清晰的答案。李敖先生在文章里對情感傷痛的另一種對待方式就是:不是痛哭也不能算是逃避,而是用冰冷表現(xiàn)潔白,如:莊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張良的弟弟死了,他卻不辦喪事;胡適出外求學,其母滴淚未流。讓我感到和我有驚人相似心理的是:有個小男孩跟爺爺感情最好,兩人常常一塊兒去釣魚。后來他長大了,一天爺爺死了,開追悼會時,他卻沒有參加,而是獨自一人跑到常跟爺爺釣魚的地方流連了整整一個下午。對此,我完全能讀懂當年的那個小男孩,也完全能夠理解,那個下午去跟爺爺一起釣魚的地方流連時在想些什么,因為他的行為顯然是我的影子。我們的喜怒哀樂可寫在臉上,這是一種真實,確實也算得上真實;我們公認哭悼親人是感人的,方法也多種多樣,可那另一種追逐回憶的悼念,是否情更濃、意更重?!
當然,在父親離開我的那些日子里,一靜下心來,便會想起他老人家。晚上偶爾睡得香時,便常常會在夢中回到童年,常常和父親生活在一起,一起敘談,一如平常,不少時候還跟父親同睡一張床,而且一定是睡在老家老房子那張溫暖的老式床上。此時,若父親果真在我身旁,我定會不顧一切地將他緊緊抱住,痛訴離別之恨、思念之苦。也許是上天的有意安排,那一年單位里的事特多,不少時候真的連讓你難過和思念的時間也不能保證,才使我的情緒表面上讓人覺察不出多少低落。
想想也該感謝人間有夢,能讓我在夢中重續(xù)父子間的血脈相連之情,只是夢醒時分讓人品嘗的仍是夢的滋味。
在之后的幾年里。每當思念襲來,我最想去的,仍是當年曾經(jīng)和父親一起生活過、勞動過抑或走過的地方,并想在這些地方獨自默默地待一待:那玉米叢中是否還會傳來父親憨厚的笑聲?那塊耕作地里是否還能覓見父親當年的身影和父親踩踏過的腳???哪怕是一點點的蛛絲馬跡?
然而,當我真的去那里尋尋覓覓,看到的卻是雜草叢生荒蕪著的土地時,人去地荒,歲月的滄桑便驟然涌上心頭。這恍若夢中的一切,讓人真切地感受著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匆匆。面對這莫名的凄迷和悵惘,有時真想大哭一場,但一想到自己已不是當年的孩童,且肩上擔著更多的責任時,便又會振作起精神,尤其是將親人的離去與人類的生命規(guī)律放在一起思考時,就會有一種釋然感。在思念父親時,我常常會以這樣的方式自慰:也許他老人家現(xiàn)在比原來過得更好,也許在那里可以見到他一直在世間時默念的父母、兄長、妻子、親友……
我想,親人間心靈相通,若父親在天有靈,定認同我的想法和做法。
責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