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春 張 琪
(上海理工大學(xué))
傳統(tǒng)的語義理論以O(shè)gden和Richards提出的“符號學(xué)三角形”(semiotic triangle)語義理論為代表,認為概念和所指物之間的聯(lián)系是直接的、任意的和約定俗成的??墒?,語言中存在大量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如英語中的“key”既可以表示“鑰匙”也可以表示“答案”、“(打字機、鋼琴、風(fēng)琴等的)鍵”或者“(音樂的)調(diào)”等不同概念。此后,原型理論以及相關(guān)的研究用范疇化來解釋詞義,認為多義詞有一個典型義項或核心義項,其余義項通過隱喻、轉(zhuǎn)喻等認知原則而派生。這對多義詞的解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有其自身的不足。 Fast在“a fast car”和“a fast driver”中的含義是不是相同的?如果不同,那么這些不同概念間的聯(lián)系是不是也具有任意性呢?意思不同又是受到怎樣的影響呢?傳統(tǒng)語義理論在這方面很難解釋清楚。相反,發(fā)展中的認知語言學(xué)進一步從理論上對詞義解釋做出了貢獻,彌補了傳統(tǒng)語義上的不足。本文希望通過運用認知語言學(xué)的詞匯概念和認知模型對多義詞的研究提供借鑒。
詞匯概念與認知模型理論認為語言知識包括兩部分:符號單位(symbolic units)和認知模型(cognitive model)。符號單位是由語音載體(phonological vehicle)和詞匯概念(lexical concept)組成。詞匯概念是語言編碼的概念,即高度圖式化的知識,外化于語言形式。它有兩種特性,一方面將語言內(nèi)容編碼,另一方面又提供通向人類概念系統(tǒng)的路徑。概念是在話語中確定,語言使用者通過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下,通過人的認知經(jīng)驗和模型來構(gòu)建詞在語境下的意義。認知模型是詞匯概念提供通向路徑來到達,是非語言知識的內(nèi)容,是詞匯概念所提供的認知模型范圍和數(shù)量,即Evans將這些大量的經(jīng)驗知識儲備稱為認知模檔 (cognitive model profile)。
圖一 An overview of the architecture of LCCM(Evans,2009)
一個詞條聯(lián)想到多個不同概念。在語言或概念內(nèi)容上,詞匯概念存在相關(guān)性,那么詞就會出現(xiàn)多義現(xiàn)象。
(1)The plane/bird is flying.
(2)The pilot is flying the plane.
(3)The flag is flying.
詞匯“flying”(載體)在句中所表達的意思有明顯差別,因為該詞在各句中表達的詞匯概念是不同的。例(1)中的flying解釋為那些能在空氣中進行自推式或機動式運動 (self-propelled aerodynamic motion),比如鳥、飛機。反之則不能用在這種語境下,比如乒乓球。例(2)是對能在空氣中進行自推式或機動式運動的物體的操作 (operation of entity capable of aerodynamic motion),這當(dāng)然需要能對物體進行操作的施動者。這就是為什么飛機或者熱氣球能用在這種場合。例(3)中的flying選擇了能在氣流中懸掛著的物體(suspension of lightweight object),比如旗幟、圍巾、毛發(fā)等。
在語言運用和理解方面,語境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語境能夠縮小詞的范圍,最終確定詞在某一特定語境下的具體含義。LCCM理論認為,在具體的話語環(huán)境(utterance)下才能理解詞義的本質(zhì)。
(4)Mary opened her mouth.
(5)Mary opened the curtains.
(6)The doctor opened the wound.
(7)The carpenter opened the wall.
對句中“open”的理解,除了語境還需要一些背景知識或百科知識,這是人們生活體驗和經(jīng)驗積累所得,即體驗認知的主要觀點(embodiment cognition)。經(jīng)驗告訴我們,對于不同的對象,所打開的方式是不一樣的。這種打開方式的不同正是人們對事物的認知或感受的體現(xiàn),以致最后形成一種知識和體驗。比如例(6),“打開傷口”可能意味著醫(yī)生用手術(shù)刀在人體某部位上切開具有一定大小和形狀的缺口,來為病人清洗傷口或者是去除有潛在危險的組織或器官。“opened the wall”則可能是使用一定的木工工具來砸墻,來安裝一扇門。這都不同于“opened a mouth”,涉及嘴部肌肉的活動和“opened the curtains”,卻不是制造缺口。
因此,詞的解讀不僅是百科知識的體現(xiàn),而且百科知識也受語境的影響。以上是open在字面意義(literal meaning)上的運用,接下來我們看看open在比喻意義(figurative meaning)上的運用,語境的表現(xiàn)作用更為明顯。
(8)Tom opened a bank account.
(9)Tom opened the meeting.
(10)Tom opened a dialogue.
(11)The enemies opened the hostilities against us.
以上各例中“open”的意義跟不同的場景、事件本身、動作行為有關(guān)。“opened a meeting”要求一個附有權(quán)利的人,即主持會議的人來宣布會議的開始,在這種特定的言語行為下,會議才得以開始?!皁pened the dialogue”,交談的雙方可以面對面,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電話或者信件這些不同的方式使得對話進行?!皁pened a bank account”則需要完成一些形式過程,比如咨詢銀行工作人員、申請資料的填寫等等,最終才能使得申請人在銀行開戶。“opened hostilities”是描述戰(zhàn)場中發(fā)起者的動作行為。
詞義受特定的語境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為詞語的語用化現(xiàn)象。理解和處理詞不是一個簡單的信息編碼和解碼過程,也非尋找原型意義或原型特征的過程,而是根據(jù)語境條件對話語進行語用加工的過程,這一過程稱為 “語用充實”(pragmatic enrichment),它包括詞語、結(jié)構(gòu)及整個話語在特定語境下的語用收縮和語用擴充(冉永平,2005)。
1.語用收縮
詞義的語用收縮指交際中某一詞語所編碼的意義在特定語境中的特定所指,是其意義在語境中所指范圍或含義的縮小(冉永平,2005)。例如:
(12)The warehouse has been badly damaged by fire.
(13)The gunmen opened fire on the police.
(14)Her eyes were full of fire.
fire一詞在詞典中所給的含義多達幾種,但在以上例子中,只強調(diào)詞匯本身的多義而忽視語境的作用是不夠的。 可以看出,(12)指“fire”的原型意義;(13)指用槍支開火;(14)指一種強烈的情感,比如憤怒、熱情;由此可見,理解詞義時,聽話人需要根據(jù)語境對詞進行語用加工,構(gòu)建符合特定語境的相關(guān)信息,這個過程便是語用收縮。
2.語用擴充
語用擴充就是原型意義或常規(guī)意義的語用弱化和延伸(冉永平,2005)。
(15)He put his hands over his ears.
(16)He had an ear for languages.
(17)He wears a straw hat.
(18)He is wearing two hats tonight—parent and teacher.
上述例子中,ear,hat在第一句中都是其原型意義。而在第二句中分別表示“靈敏的聽力”“雙重的職位或角色”。第二句的意義是其原型意義的語用擴充,即某一詞語的原型意義在特定語境中被弱化、泛化的過程。認知語言學(xué)的研究表明,多義詞是通過人類認知手段由一個詞的中心意義或基本意義向其他意義的延伸過程,是人類認知范疇化和概念化的結(jié)果。
詞義尤其是一詞多義現(xiàn)象從不同角度得到研究。傳統(tǒng)的語義理論把它歸因于社會、歷史、風(fēng)俗習(xí)慣等外部因素,對多義詞各個義項間的理據(jù)性關(guān)系缺乏合理的解釋,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足。本文基于詞匯認知和概念模型理論來解釋多義詞,結(jié)論是多義詞意義擴展體現(xiàn)了語言發(fā)展的內(nèi)在規(guī)律性,也充分展示了人類認識世界的主觀能動性,是人類認知范疇化和概念化的結(jié)果。研究以期對詞義的學(xué)習(xí)和理解提供理論指導(dǎo)。
[1]Evans,V.How Words Mean[M].United Stat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New York,2009.
[2]Evans,V.Lexical Concepts,Cognitive Models and Meaning Construction[J].Cognitive Linguistics,2006(17):491-534.
[3]Ullmann S.Semantic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Meaning[M].Oxford:Basil Blackwell,1962:212.
[4]冉永平.詞匯語用學(xué)及語用充實[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2005(5):343-349.
[5]陳新仁.國外詞匯語用學(xué)研究評述[J].外語研究,2005(5):5-8.
[6]何兆熊.語用、意義和語境[J].外國語,1987(5):8-12.
[7]張曉鵬.詞義典型性在英語多義詞詞義表征和提取過程中的作用[J].現(xiàn)代外語,2010(4):395-402.
[8]趙翠蓮.多義詞心理表征的發(fā)展模式——基于中國EFL學(xué)習(xí)者的實驗研究[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2005(4):294-302.
[9]林正軍,楊忠.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歷時和認知解析[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2005(5):36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