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德教授、博士生導師、一級主任藥師、本刊社長、總編輯,多年從事醫(yī)院藥學的科研、教學工作,在該領域內有較高的影響力。
發(fā)表學術論文350多篇,出版專著14部,培養(yǎng)了碩士與博士研究生近80名。
(接上期)
第三講 藥物不良反應、藥源性疾病與安全用藥
1.藥物的治療作用
藥物與人體的器官、組織或細胞接觸就會與組織或細胞大分子發(fā)生相互作用,改變有關細胞的功能,從而激發(fā)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變化,此即藥物的作用。絕大多數藥物的作用具有選擇性,表現(xiàn)為只對某一兩種器官或組織發(fā)生明顯的作用,而對其他組織作用弱或者毫無作用。藥物作用選擇性越高,作用范圍越小,不良反應就越少,相反選擇性低,作用范圍廣泛,不良反應就多。藥物作用選擇性是相對的,這和用藥的劑量有關。一般來說,小劑量時選擇性高,而大劑量時,作用范圍擴大,選擇性降低,不良反應增多。
藥物作用之所以有選擇性是由于藥物在該器官、組織或細胞的集中分布造成的,也與藥物作用的受體有關,主要包括:①藥物對不同組織親和力不同,能選擇性地分布于靶組織;②藥物在不同組織的代謝速率不同;③受體分布的不均一性,不同組織受體分布的多少和類型存在差異。
2.藥物的副作用
藥物的副作用是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指藥物在正常治療劑量下出現(xiàn)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的作用。任何藥物,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其產生的藥理基礎是藥物作用的選擇性低,作用范圍廣。當某一效應被用作治療目的時,其他效應就成了副作用??梢姼弊饔檬撬幬锕逃械淖饔?,是可以預知的。所以用藥前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了解其副作用,需要根據用藥目的來判定某藥物的作用是副作用還是治療作用,例如,撲爾敏、苯海拉明用于抗過敏治療時,有嗜睡的副作用,當作為催眠藥時,它的催眠作用就成為一種有益的治療作用。此外,藥物的副作用也是可以設法糾正或消除的,如抗高血壓藥利血平有減慢心率的副作用,肼苯噠嗪則有加快心率的副作用,兩者合用時,降壓作用互相協(xié)同,而影響心率的副作用可以互相抵消。
3.藥物的不良反應
藥物不良反應是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xiàn)的與用藥目的無關或意外的有害反應。根據藥品不良反應與藥理作用的關系,藥品不良反應一般分為兩種類型:A型反應和B型反應。A型反應為藥品本身藥理作用的加強或延長,一般發(fā)生率較高、容易預測,但死亡率低,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等。而B型反應與藥品本身的藥理作用無關,發(fā)生率較低但死亡率較高,如青霉素的過敏反應等。A型反應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遺反應;B型反應包括過敏反應、致癌、致畸和致突變作用等。①副作用:在治療量時出現(xiàn)與治療無關的不適反應。一般都較輕微、可逆。如麻黃素治療支氣管哮喘時有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即為副作用。②毒性反應:由于用藥劑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而引起,一般是在超過極量時才會發(fā)生。如阿霉素治療癌癥時可致骨髓抑制等。③變態(tài)反應:機體受到藥物刺激后所發(fā)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如抗生素等具有半抗原性,能與體內蛋白質結合成完全抗原,引起免疫反應。④繼發(fā)性反應:由于藥物的治療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稱治療矛盾。如長期用四環(huán)素類廣譜抗生素引起葡萄球菌性偽膜性腸炎或白假絲酵母菌病等。 ⑤后遺效應:停藥后血液濃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濃度以下時殘存的效應。如鏈霉素可引起永久性耳聾。⑥致畸作用:有些藥物能影響胚胎的正常發(fā)育而引起畸胎,如反應停致海豹型嬰兒。家庭用藥多為非處方藥,在沒有專業(yè)人員指導的情況下,常會因為藥物選擇不合理,用法用量不正確,引起藥物不良反應,所以要十分警惕。
4.藥物副作用與不良反應的區(qū)別
藥物的副作用,也叫副反應,這些作用本來也是其藥理作用的一部分,例如阿托品具有解除胃腸道痙攣的作用,同時也具有擴大瞳孔的作用。當患者服用阿托品治療胃腸道疼痛時,容易產生看物不清的副作用。
藥物不良反應,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xiàn)的與用藥目的無關或意外的有害反應。它不包括無意或故意超劑量用藥引起的反應以及用藥不當引起的反應。藥物不良反應包括藥物的副作用(副反應),還包括藥品的毒性作用(毒性反應)等;副反應只是藥品不良反應中的一部分。
5.藥害事件
用藥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可預測的有害結果,特別是新藥進入臨床的最初階段,因為臨床研究時的局限性,一些發(fā)生率很低的不良反應未能發(fā)現(xiàn),其中以藥物不良反應與用藥方法錯誤最常見。
6.藥源性疾病
藥源性疾病又稱藥物誘發(fā)的疾病,是由藥物為誘發(fā)因子,導致人體功能異?;蚱鞴贀p害的疾病,主要是藥物不良反應在一定條件下產生的后果。這種不良反應發(fā)生的持續(xù)時間比較長,反應程度較嚴重,造成某種疾病狀態(tài)或者器官局部組織發(fā)生功能性、器質性損害時,稱藥源性疾病。如慶大霉素引起的神經性耳聾。藥源性疾病比藥物不良反應要嚴重一些,如果發(fā)現(xiàn)得早,治療及時,絕大多數可以減輕癥狀或者痊愈,但若不能及早發(fā)現(xiàn),耽誤了治療和搶救,則可能引起不可逆性損害,甚至終身致殘乃至死亡等,造成難以設想的后果。
藥源性疾病的基本類型分為以下幾種:①中毒型:有些藥物會抑制細胞生長,有嚴重的細胞毒作用;有些藥物對酶有毒性,如抗代謝藥甲氨喋呤、秋水仙堿抑制細胞分裂。②炎癥型:此型多見于藥物引起的各種皮炎。③畸形發(fā)育型:有些藥物用于妊娠 3 個月內的孕婦能導致胚胎損害,引起胎兒畸形發(fā)育;若妊娠期間為預防先兆流產注射孕激素,可造成女嬰的生殖器男性化。④發(fā)育不全型:如嬰幼兒服用四環(huán)素引起牙齒釉質發(fā)育不全。⑤增生型:如服用苯妥英鈉引起的牙齦增生,多見于兒童。⑥萎縮型:糖皮質激素注射后可引起注射部位皮膚發(fā)生萎縮性變化,此時可見表皮變薄,乳突消失。⑦變性和浸潤型:此型屬某些藥物性皮炎的表現(xiàn)形式,組織學顯示此時表皮有嗜酸性粒細胞壞死及多形核細胞浸潤。⑧血管水腫型:多見于藥物變態(tài)反應時發(fā)生的血管神經性水腫。⑨血管栓塞型:如血管造影劑引起的血管栓塞。⑩贅生型和癌變:如長期使用砷劑時,掌踢部可產生疣狀損害并可演變成鱗癌或基底細胞癌。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