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美
綜觀當前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學生學習方式得到了改變,由“接受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式”轉變。小組合作的教學形式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這一要求而受到很多教師的推崇,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筆者也進行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有了一些體會和思考。但是,有些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沒有在具體環(huán)節(jié)上下工夫,導致合作學習事與愿違,實效甚微。如各自為政,秩序較亂;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教師評價和獎賞重小組、輕個體等。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健全小組激勵機制
為了進一步提高探究性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效果,應建立了“共同進退,分甘同味”的小組捆綁式激勵機制。當小組中的學困生回答問題或動作展示正確時,全組得分;若小組長回答正確,則只是小組長個人得分?!肮餐M退,分甘同味”的小組捆綁式激勵機制,有利于解決小組內出現(xiàn)的分化現(xiàn)象,促使小組長盡職盡責地充當帶頭人,帶領學困生及其他成員積極參與小組間的競爭,全面實現(xiàn)“兵教兵”。小組成員中“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他們有著共同的期望和目標定向,增強了“利益共同體”的集體榮譽感,從而激發(fā)了全體學生樂于參與體育課堂教學的興趣和動機,為學生主體性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提供了無窮的動力
二、教師認真研究教材,合理分組,享受合作的快樂
并不是所有的體育教學內容都適合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實施教學,比如大強度的身體練習。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方法是小組內學生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運用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完成學習任務。而大強度的練習主要是用來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這類練習學生必須克服生理上的不適,需要一定的外來壓力。小組內部相互間的壓力達不到強迫練習的要求,從而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這類練習比較適合在教師的統(tǒng)一組織下進行。
應當按照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要求不斷的變換編組。教師根據(jù)教材的性質,結合學生的各自特點、掌握技能的情況等等來分組。比如快速跑、耐久跑、游戲類類練習就比較適合使用“強——強”一組,“弱——弱”一組的形式分,使組內成員之間實力相當,練習起來相互間差距不大,有利于大家相互競爭、相互比較、共同提高。而技能類練習就比較適宜采用“強——弱”結合分組,如武術、技巧等教材,有利于成員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相對差一點的學生可以向好的學生學習、請教,好的學生在幫助他人提高的過程中鞏固完善自身技能,不僅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團結友愛。
根據(jù)有效合作學習特點,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來分組,每組的學生在學習能力、組織能力、性別、個性、興趣、特長等方面進行合理搭配,以此來保證組內成員間的差異性、互補性和組間競爭的公平性。如:在教學中,一般我們根據(jù)學生的四列橫隊(或者四路縱隊)把學生分成四個大組,這樣的分組只適應學習同一個簡單的內容,如做游戲,分小組400~600米自然地形跑,但帶有技術性的項目,我一般按人數(shù)要求來分組,如二人一組籃球傳球技術學習,四人一組足球傳球練習,6~8人一組迎面接力等;分組時學生既可以自由結合,也可以教師引導結合,此時教師還得隨時關注游離在組外的學生,這些學生往往自身原因,許多小組“不歡迎”,被“拒之合作大門門之外”,此時教師盡快“牽線搭橋”,讓這些人歸隊,此外,教師還得盡量考慮合作的每組中有的活潑好動的,有文靜內秀的;或者有的是學習上較好的學生,有的是學習困難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根據(jù)合作學習的內容來靈活確定合作的組別,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合作中去,享受合作帶來的樂趣。
三、合理分配,各盡其責
俗話說的好“鳥無頭不飛,兵無將不勇”,教師在放手讓學生自由討論時,一定要把每組大致情況分配好。特別是小組長,不管做什么事有了一個好的指揮官辦事就有可能事半功倍,所以在選小組長時一定要選好,小組長不一定要求學習好的但必須要有威信的,其他學生要能信服的,教師可以在課上培養(yǎng)、樹立幾個小朋友,“以點帶面”讓學生知道怎樣的學生在體育課上是好學生,讓學生向他們學習,特別是對低年級因為他們的自制力較差,好動、貪玩,如果沒有一個有威信的小組長,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就會導致課堂紀律散漫,教學效果低下。因此選一個有威信的小組長至關重要,當然小組的成員也應有事可做,承擔不同的角色和責任并獲得不同方向的發(fā)展,這樣就不會因為沒事做而做其他的事。小組分工也很重要,可以有主持的、匯報的、管紀律的等等。在教學中,教師的放手,決不是放任;學生的自主,也決不是“自由”。因此,教師要正確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合理的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充分挖掘學生的個性與潛能。另外,包括組長在內,小組成員的分工要定期輪換,以便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多方面的發(fā)展。
四、多樣評價,體驗成功
合理恰當賞識的評價起著導向與促進作用,因此采用什么樣的評價方式也有一定講究,通??梢圆扇∽栽u、互評、指評等方式;不失時機地對每位學生和小組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參與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合作精神、個性特點的展現(xiàn)、與成果達成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以此肯定成績,保護積極性。如在《合作學習玩健力器》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的:先讓學生分組合作,完成1~2種用健力器鍛煉身體的方法,再以小組為單位在班上展示交流,說說自己小組玩法的特點,然后再組際互評,指出你們認為哪個小組的玩法最好,好在哪里?這樣的評價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精神,并通過小組內自評不斷完善學生的合作技巧,提高合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榮辱與共,息息相關”的團體意識,使合作學習從形式走向實效。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中對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情感交流等方面有著很強的實踐意義,是我國新課程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我們在學習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這樣和那樣的問題和不足也是難免的,我們只要不斷實驗,不斷總結完善,不斷研究探索,就一定能取得實效,從而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