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丙振
課內(nèi)閱讀是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語言的主戰(zhàn)場,小學(xué)生在誦讀中學(xué)習(xí)語言,不斷涵養(yǎng)語言素質(zhì),對提高語言表達(dá)能力大有幫助。
一、感悟用詞的妙處,學(xué)習(xí)用詞的方法
1.巧妙使用表示動作的詞。
古人非常注意推敲用詞,因此產(chǎn)生了很多苦吟的詩人。唐代的盧延讓寫道:“吟安一個字,拈斷數(shù)莖須?!笨梢娝麩捵指裢赓u力氣,為了把一個字用妥帖、用安穩(wěn),竟然拈斷了好幾根胡子,那拈莖深思,專心致志的場面,著實感人。
那個善于推敲的唐代詩人賈島更是用心,“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三年苦吟,寫出兩句詩:“獨行潭底影,數(shù)息樹邊身?!彪m不免夸張,但精神的確可嘉,不過能使人吟后淚流滿面,已經(jīng)十分難得了。
宋代詩人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有佳句“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一個“綠”字把春風(fēng)寫活了,足見春風(fēng)的強勁,就似一個出色的畫家,一筆勾出山清水秀,花好月圓。作者也是幾易其稿,先后用過“到、過、入、滿”等數(shù)個字,都沒能抓住春風(fēng)的特色,唯有“綠”字妙筆生花,似聞其聲,如見其形,給人一種靈動的感覺,一種視覺的沖擊力,一種自然的美感。
《魚游到了紙上》是這樣寫的:“‘喲,金魚游到他的紙上來啦!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边@女孩為什么驚奇,為什么叫喊?是因為她看到了青年的畫作。他畫得怎么樣?一個“游”字惟妙惟肖,寫出了畫作的逼真。在青年人的筆下,金魚就跟活的一樣,仿佛在畫紙上游來游去,那個頭,那動態(tài),那模樣,活靈活現(xiàn)。通過一個“游”字,我們似乎不僅看到了游魚的姿態(tài),還聽到了魚游的聲音。
一連串的動作,能給讀者完完整整的印象,一氣呵成的感覺。不同尋常的氣勢,讓人在靈動中感知世界,認(rèn)識事物,收效顯著。
《長城》中有一段:“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作者“站”上長城,腳“踏”方磚,手“扶”條石,身臨其境,浮想聯(lián)翩,自然而然想起萬里長城的修建者—古代的勞動人民,那運送條石、修葺城墻的場面歷歷在目,有多少人嘔心瀝血,有多少人絞盡腦汁,有多少人命喪黃泉。一座長城,簡直就是一座豐碑。
2.巧妙使用近義詞和反義詞。
漢語有數(shù)量豐富的反義詞,如此一來,才可以使我們的表述更準(zhǔn)確,避免了重復(fù)啰嗦、簡單枯燥。反義詞的使用,對比鮮明,給人的印象深刻。
我們還是看看朱自清的《匆匆》吧,作者這樣寫時光的流逝:“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弊髡呦群笫褂昧恕翱邕^”“飛去”“溜走”,把時光的匆匆寫得準(zhǔn)確傳神,有模有樣。那“跨”的動作、“飛”的架勢、“溜”的神態(tài)是多么逼真,簡直是活生生的,就像在眼前一樣。
還有“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fù)返呢?”“去”與“來”,“枯”與“青”,“謝”與“開”都是兩兩相對的,對比寫來,讓我們看到了自然的興衰,事物的更替,循環(huán)往復(fù),有來有往。唯有時光如電,日子如飛,一去不復(fù)返,前后比較,令我們心存疑惑,思緒悠遠(yuǎn),不自覺地會隨著作者去找尋時間。
3.巧妙使用疊詞或象聲詞。
很多作家的文章使用疊詞是個亮點,疊詞的使用會給人詩意的美,我們會覺得很自然、很親切、很精致。象聲詞更是對大自然聲音的臨摹,寫在文章里我們似聞其聲,如見其形,有一種真實感。
朱自清在《匆匆》里寫時光飛逝,頓有生存的緊迫感,用到了“頭涔涔而淚潸潸”,生命是有 倒計時的,失去沒有聲音,沒有影子,真的驚出一身冷汗,不免“頭涔涔”了,但“我生當(dāng)勉勵,歲月不待人”,我又做了些什么呢?似乎太少了,不禁“淚潸潸”了。兩個疊詞真實地寫出了作者面對逝去的日子,是何等的無奈,又是怎樣的遺憾!
作者寫歲月的匆匆,太陽“輕輕悄悄”地挪移,我“茫茫然”了,日子“伶伶俐俐”地飛去,我只好掩面嘆息。一系列疊詞,寫出了時光的輕盈,它逝去的一剎那,是那樣的短暫,那樣的快捷,我們根本抓不住它。
《祖父的園子》是這樣描寫蜜蜂的:“蜜蜂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圓滾滾,就像一個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動不動了?!薄拔宋恕焙苷鎸嵉拿枘×嗣鄯涞穆曇?,聽到這聲音,我們眼前似乎出現(xiàn)了“滿身絨毛,胖乎乎,圓滾滾”的小蜜蜂,采蜜好專注呀,落在花上,一動不動,嗡嗡嗡,嗡嗡嗡,好忙碌呀!
二、展開聯(lián)想,描形摹聲
作者看到眼前的事物,生發(fā)聯(lián)想,想到一個更具體、更形象的事物,就像雕刻一樣,就像繪畫一樣,就像譜曲一樣,描形摹聲,給讀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1.一般聯(lián)想
《梅花魂》寫到:“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常常抱著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讀唐詩宋詞。每當(dāng)讀到‘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xì)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p>
祖父“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是因為祖父讀到這些思鄉(xiāng)詩生發(fā)聯(lián)想了,想到了久別的祖國,想到了久別的親人,游子思鄉(xiāng)之情化作熱淚汩汩而出。
2.比喻聯(lián)想
老舍的《草原》頗見功力:“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p>
在作者的眼中,草原就是無邊的綠毯,踩上去軟綿綿的,還是綠色繡花大毯呢!那白色的大花,就是大片大片的羊群,真是景美如畫呀!什么畫?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不管是小丘,不管是羊群,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隨性,那么的灑脫。
3.擬人聯(lián)想
李漢榮的《山中訪友》好親切:“走進(jìn)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它們迎面送來無邊的青翠,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樹?!?/p>
走進(jìn)樹林,一切都擬人化了,“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边@是多么親切呀,唯有老朋友才會如此!更有甚者,我也變成樹了,與樹林融為一體了。作者源自生活的聯(lián)想,給人真實美妙的享受。
結(jié)合課文,學(xué)習(xí)語言,感悟語言,理解語言,是最現(xiàn)實的,也是最好操作的,讓我們靜下心來,向名家學(xué)習(xí),向課本學(xué)習(xí)吧!書中自有“言”如玉,正等待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品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