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煥宗
教育是一項極其復雜而細致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社會和家庭緊密配合,形成目標統(tǒng)一,要求一致,內容科學,方法優(yōu)化的教育網(wǎng)絡。家長會是進行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家長會,可以把學校的先進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展示給家長;可以展示班主任老師的風采,加深對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可以進一步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從而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傊议L會是溝通學校與家庭、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保持密切聯(lián)系、協(xié)調一致的重要途徑,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家長會的重要性
教育追求的是合力效應,需要家長的大力支持與密切配合。支持與配合的程度,取決于家長對老師的認可度。因此,與家長的首次見面會尤為重要,作為班主任必須高度重視第一次家長會。第一次如能達到的最基本效果:“家長出門后感覺,哎呀!這個老師不錯,挺好,孩子跟著他放心?!蹦敲?,更高一個層次的效果就是:“這個老師真的是有水平,孩子有福氣,能跟這樣的老師學習”。家長認可我們了,就會大力支持和配合我們了,今后的工作就好做了,班級也會越帶越順心。那么,如何達到這種基本效果呢?
1.班主任首先要從教室的布置、講話的內容以及我們自身的著裝等方面做出精心的準備;向家長介紹你的帶班理念,班級會搞哪些活動服務于這個理念,為今后博得家長支持埋下伏筆。
2.班主任要多說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善于挖掘學生的閃光點,擴大表揚范圍,由學生到家長,突出優(yōu)秀的學生背后一定有優(yōu)秀的家庭教育的中心思想。
3.班主任結合班級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并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有針對性地講解案例,并能給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及措施,強調家校攜手搭建教育平臺的實用性和重要性。
4.班主任在關于課后輔導方面,要做到不埋怨家長,不給家長派活,但可以指導家長怎樣去做。例如:一二年級是不允許布置書面作業(yè)的,但我們面臨的實際問題是:如果沒有作業(yè),孩子回去后不復習,大多數(shù)孩子是不能達到熟練認知水平的;如果布置作業(yè),一是違反了上級規(guī)定,二是作業(yè)量又很難把握,會出現(xiàn)有的嫌多,有的嫌少!跟家長闡述清楚這個現(xiàn)實存在的情況后,提供有效解決的方法,每天利用短信平臺、QQ群、微信等方式給家長發(fā)留言,告知孩子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哪些需要熟知,哪些需要掌握,這樣就給家長提供了方向,課后輔導權移交到家長手里,家長可視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孩子是否需要復習,長此以往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必將有所斬獲。
二、語言藝術是與家長溝通的法寶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群基督教徒在做禱告。有兩個教徒想抽煙。一個說:“教主,做禱告的時候能抽煙嗎?”教主嚴厲地說:“不行,這是對真主的極大不敬!”他只好忍住煙癮而做禱告。另一個說:“教主,抽煙的時候能做禱告嗎?”教主謙和地說:“完全可以,這是對真主的極大尊敬!”另一個開始抽煙。班主任和家長都是為孩子服務的。班主任應該借家長會激起學生今后學習的動力,讓家長今后協(xié)助自己的工作,把每一個學生的感動之處一一告訴家長;把對每一個學生的希望(不足之處)充滿信心地告訴家長;還可以事先開個師生交流會,讓學生把家長關心自己的感動場景講出來,作為贊揚家長之用;孩子(包括家長)是在鼓勵中成長起來的。通過家長會,要達到家長信心倍增,學生熱情高漲的目標。千萬不要告學生的狀,更不能埋怨家長。同樣一件事情,由于表達的方式不一樣,其效果截然不同。這就是語言的藝術,班主任與家長溝通同樣需要語言藝術!
1.坦誠相待,絕不盛氣凌人
班主任和學生家長,從工作關系上講,地位是平等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想培養(yǎng)好學生。所以,說話態(tài)度要謙和,語言要禮貌。與家長談話時坦誠相見,推心置腹,給人可近、可親的感覺,這樣家長才會敞開心扉,才能贏得家長和學生的尊敬和信賴,才能“親其師,信其道”。無論是家長會現(xiàn)場還是日常家長到校來訪時,都不要盛氣凌人,好像自己是來傳這“圣旨”的“欽差”,家長只是洗耳恭聽的“臣民”,自己說一不二,家長必要的申訴一概不睬,好像這樣才保持“嚴師”的尊嚴。其實,恰恰適得其反,如果班主任給家長留下主觀武斷,綜合素質不佳的印象,是絕對不利于今后班級工作的開展的。
2.實話實說,絕不“添油加醋”
班主任找家長進行單獨談話,很多是因為學生在某一方面出了問題。班主任首先要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誤,切不可當著全體家長的面,數(shù)落某個學生的過失,更不能不調查實情而“添油加醋”,將“恨鐵不成鋼”的怨氣轉嫁給家長,達到懲罰的目地。必須就事論事、實事求是地指出過失,可形成案例與家長共同探討合理的解決方法,爭取更多的意見,力求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3.自知之明,絕不炫耀自己
班主任要有自知之明,謙虛謹慎地評價自己,才能給人謙虛、誠實的印象,即使工作中有不足之處,家長也能體諒。不要炫耀自己,例如:“你的孩子誰都不怕,就怕我這個班主任”;“這孩子想什么壞主意,我一看就知道”;“你孩子以前太差,經(jīng)過我一教,毛病少多了”等等。家長聽到這些就會想,你如此神通廣大,何必找家長;你未卜先知,何必調查研究;別的老師都不如你嗎?這樣班主任的形象會大打折扣,也很難博得家長的信服與支持。班主任與家長溝通,同時肩負著溝通家長和全體科任教師關系的任務,要力求褒獎科任老師的工作精神和教學水平。對教學能力強、知名度高的老師要著意宣傳他們的教學成果,對經(jīng)驗不足的新教師,著重介紹他們的工作熱情和上進心,使家長充滿信心和希望,不要說某門功課不好就是科任教師的責任,發(fā)生某件不愉快的事,又是某某科任老師的錯等等,轉嫁責任會使家長認為教師之間不團結,師資力量差。
4.要胸有成竹,絕不隨意發(fā)揮
班主任家長會前,要對每個學生的性格、品行、愛好、學習方法、學習成績都要做到胸有成竹,這樣既能表現(xiàn)出你對孩子的關心和了解,又可以掌握講話的主動權,和家長產生語言共鳴,使其產生仰慕之心。不要胸中無數(shù),隨意發(fā)揮,一會兒說學生某方面好,一會兒又說不夠好,模棱兩可,出爾反爾,自相矛盾,使家長捉摸不透,覺得班主任太懶,無主見,工作責任心差?!敖馃o足赤,人無完人”。對一個學生的評價要一分為二,不要以點概面。把自己喜歡的學生說成一朵花,沒有一點瑕疵,會使家長過分地寵愛孩子,放松必要的管教;把某方面較差的學生說得渾身毛病,毫無可愛之處,會使家長對孩子喪失信心,放任自流或導致棍棒教育,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敵視情緒。同時,還要注意與家長之間的交流,了解的方式可以用問卷調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在家表現(xiàn)評價打分,并要求家長以此標準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要求,期末進行再次評估),也可以在談話中完成,教師了解到的這些情況,可以為制訂教育措施提供詳細的依據(jù),使教育教學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5.說話留余地,絕不教條主義
班主任在注意自身修養(yǎng),提高綜合素質的同時,要不斷研讀兒童心理學,社會早已進入信息時代,孩子們在一個多元化環(huán)境下成長,可塑性很強,對他們的評價要留有余地,不能把話說死。不要輕易說:“你的孩子將來考上好大學絕對沒有問題”,也不要輕易斷言某個學生“你的孩子已無法教育”。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學會講“只要……,你的孩子就會……”,要用熱情感人的語言,促使家長滿懷信心地進一步配合班主任教育好孩子,要處處遵循“多報喜,巧報憂”的原則。
總之,要營造良好的學生成長環(huán)境,必須靠學校、靠老師、靠家庭,靠的是一致的合力。班主任工作中優(yōu)秀經(jīng)驗的探索、嘗試與溝通必將學生帶入一個有活力、有實效的狀態(tài),從而能更充分地展現(xiàn)教育的全面性,能為學生的良好人生奠定基礎。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