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健
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美術教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它是一種文化學習。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注重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強調(diào)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互動學習,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情感、思想的表達以及人文素養(yǎng)與美術素養(yǎng)。多年的教學中,我們對美術課堂教學進行不斷的研究、改進和完善,逐漸形成了“賞、議、練、評”的四字教學法。
一、賞,欣賞中感悟美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引導,可以讓學生快速、準確地進入課堂,營造氛圍。我覺得最有效的引導則是——賞!教師要在指導學生觀賞前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有目的地去賞。教學中,我們采用不同的形式欣賞不同的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興趣,喚醒學生認知,從而感悟美。
1.賞視頻
放一段有趣的動畫片,播一段新奇的VCR,孩子們的童心就會立刻跟著視頻洶涌澎湃。小嘴會忍不住地說,小手會激動地揮舞,他們會用這樣的方法來表達他們此時的情感。此時,教師要趁熱打鐵,快速讓他們同桌或小組相互說說觀看后的感想,這些好的想法將會對接下來的創(chuàng)作起決定作用。
2.賞作品
不是每堂課都可以找到適合的視頻來播放的,所以,更多的時候還要借用美術作品來直接引導,讓學生在欣賞中感悟。當遇到一個比較少見,或者遠離學生生活的課題時,就需要先拿出大量類似的作品,可以欣賞網(wǎng)上的大師佳作,也可以展示一些優(yōu)秀的學生作品,引導學生去感知作品內(nèi)容,習得技法,體驗作品的整體美,從而激發(fā)學生想要嘗試創(chuàng)造的欲望。
二、議,討論中發(fā)現(xiàn)美
在討論中辨析,在議論中總結。教學中,我們根據(jù)內(nèi)容的難易選擇不同的形式,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1.同桌二人議
在美術教學中,有很多簡單但卻又有些抽象,不肯定的知識,如外形、色彩,使用工具等方面。這時,我們就可以采用“同桌二人議”的形式:聽聽同桌的意見,肯定自己的想法。
2.小組大討論
當遇到教學重難點時,就需要“小組大討論”的形式:這個手工作品中最難的技法,該怎么處理?那幅繪畫作品中,我們又該從哪些角度理解它要表達的情感?解決這些問題時,教師要放開手腳,大膽地讓學生去說,甚至要走下臺來,加入到學生討論的行列中,聽聽他們的想法,說說自己的見解。當聽到學生獨特的見地時,教師要給予絕對的鼓勵,并讓他在全班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增強自信。
引導學生議,讓學生學會說。這是一個過程,需要時間去培養(yǎng)。但是只要掌握了議的方法,擁有了議的意識,課堂教學就會事半功倍。
三、練,嘗試中創(chuàng)造美
學生練可以分為小練習和大練習,而小練習又可以分為課前練,課中練,課后練。
課前練,在不透露任何即將講解的課題內(nèi)容前,讓學生自己嘗試練習一下有關知識或技法,為將來的創(chuàng)作埋下伏筆。
課中練,當講解了一些技法、技巧后,鼓勵學生在作業(yè)中實踐運用,感知所學的方法,強化技能技法。
課后練,可以理解為課堂知識以外的拓展延伸。
大練習,則是創(chuàng)作作品。
四、評,評價中感受美
評,一般可以分為自評、互評、師評三種。
自評,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畫面的內(nèi)容是什么,當初是怎么構思的,作品中運用了哪些獨特的手法,最滿意和稍有遺憾的地方在哪里等等。
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外形繪畫如何,色彩搭配如何,構圖比例如何,技法運用如何,寓意創(chuàng)新如何等等。
師評,教師點評。一般是補充說明學生之前所沒有說出的優(yōu)點,或者是共性的問題。起強調(diào),解釋作用。
其實,評不僅可以用做最后作業(yè)的點評,也可以用于上欣賞課時對大師作品的評析。先說說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再聽聽別人對作品的感觸,最后結合老師對作品的講解,最終達到欣賞美的境界。
美術教學看似簡單的“賞,議,練,評”四大塊,實則不易,需要用心思考設計,靈活操作,引導學生一步步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最終進入創(chuàng)造美的境界。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