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霞
學(xué)校舉行拔河比賽,同學(xué)們歡呼雀躍,興奮不已,上場隊員虎虎生威,拉拉隊員喊聲震天,比賽現(xiàn)場人聲鼎沸,好不熱鬧?;氐浇淌?,讓學(xué)生記錄比賽場面,大多數(shù)人則像霜打的茄子一樣——萎靡不振。究其原因——不會描寫場面。這樣的例子,我們在教學(xué)中定會經(jīng)常遇到。那么,怎樣才能讓學(xué)生們高高興興地玩,輕輕松松地寫,讓場面描寫不再成為孩子們的寫作難題呢?
一、有點有面,點面結(jié)合
場面描寫必須首先寫出某一個特定場合的整個面上的情況,這如同電影中的“大全景”拍攝。如《狼牙山五壯士》一課中“為了拖住敵人,七連六班的五個戰(zhàn)士一邊痛擊追上來的敵人,一邊有計劃地把大批敵人引上了狼牙山。他們利用險要的地形,把沖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zhàn)斗,讓敵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就是整個戰(zhàn)斗場面的概括描寫,使我們感受到了戰(zhàn)斗的激烈。場面描寫不是寫出“面”上的情況就行了,還要寫出整個面上的“點”,這如同電影中的“特寫鏡頭”。還如本課中“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zhàn)斗,讓敵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細(xì)小的槍口噴不完他的滿腔怒火。戰(zhàn)士宋學(xué)義扔手榴彈總要把胳膊掄一個圈,好使出渾身的力氣。胡德林和胡福才這兩個小戰(zhàn)士把臉繃得緊緊的,全神貫注地瞄準(zhǔn)敵人射擊?!本褪恰疤貙戠R頭”。五個戰(zhàn)士那對日寇的憎恨和不怕犧牲、英勇殺敵的形象就清晰地在我們的頭腦中出現(xiàn)。也就是說,場面描寫既要寫出總輪廓,又要寫出具體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動。把“點”和“面”結(jié)合起來,能起到“綠葉襯紅花”的效果。
二、突出重點,寫出氣氛
既然是場面,必定有很多人物。因此,就要分清主次。詳寫主要人物的神情、動作等,略寫次要人物,這樣才能突出重點。如《開國大典》中對“群眾游行”一部分的描寫:游行隊伍分東西兩個方向出發(fā),他們擎著燈,舞著火把,高呼“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央人民政府萬歲!”他們一隊一隊按照次序走,走過正對天安門的白石橋前,舉起燈籠火把,高聲歡呼“毛主席萬歲!”毛主席在城樓上主席臺前邊,向前探著身子,不斷地向群眾揮手,不斷地高呼“人民萬歲!”“同志們?nèi)f歲!”主席臺上的人很多,向群眾揮手致意的同樣很多,但特別突出的人物是毛主席。毛主席的活動構(gòu)成這個特定的喜慶場面中的重點,所以文中對毛主席的動作、語言等描寫比較詳細(xì),其余的人只字未提。
無論什么場面,都會有氣氛,如慶祝場面有歡樂的氣氛;比賽場面有緊張的氣氛;送別場面有難舍難分的氣氛等等。本課中“空中禮花綻放,地上人潮涌動,人們在高呼萬歲,整個天安門廣場一片”這個特定的環(huán)境也就決定了這是一次喜慶的游行。尤其是人群通過“正對天安門的白石橋前”,人們“舉起燈籠火把,高聲歡呼‘毛主席萬歲!毛主席在城樓上主席臺前邊,向前探著身子,不斷地向群眾揮手,不斷地高呼‘人民萬歲!‘同志們?nèi)f歲!”時,整個氣氛也被推向了高潮。這樣的描寫向讀者展示了一幕精彩的場面,使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層次清楚,有條不紊
場面描寫既要全面顧及特定場合下的各方面,又要重視場面氣氛的渲染,因而常常出現(xiàn)人多、事多、物多、景多的情況。因此,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怎樣寫才能使人感到層次清楚,就成為值得注意的問題。常見的寫法有總分順序、空間順序、時間順序等。但一個場面的安排究竟采取怎樣的順序,要根據(jù)特定場面的具體需要而定。
總之,有點有面、點面結(jié)合;突出重點,寫出氣氛;層次清楚,有條不紊,是場面描寫的基本要求,做到了這幾點,就會描寫出比較完整生動的場面,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