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忠晶
摘 要:課堂提問,是啟發(fā)和引導學生積極通過思索和討論來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以提問策略及其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為研究對象,主要探討了課堂提問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意義,分析當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在提問環(huán)節(jié)上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加強高中歷史課堂提問實效性的對策。
關鍵詞:課堂提問;問題教學觀;多元化提問
課程標準對課堂提問提出了具體要求:要培養(yǎng)學生探究和思維能力,增加對問題的深度思考,同時讓學生通過課堂提問提高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學生高中時代正是知識積累和道德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從而指導學生通過學習來獲取知識和能力,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課堂教學中提問策略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新課標致力于構(gòu)建和諧而有活力的課堂,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在當今課堂教學實踐中,還有許多與新課標的教學觀不適應的地方,還存在一些制約學生思維和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師的提問不切合實際
問題的設計要以學生為本,遵循一切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教師把問題設計得再完美,如果不符合學生的實際就不能達到提問的目的。我們的教學對象具有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知識水平和不同的心理特點,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特點和課堂教學需要,設計出不同的、符合實際需要的問題,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言的良好習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生對問題式學習興趣索然
回答課堂提問應該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過程,但當前教育教學中,由于教師的引導和方法的陳舊,學生對老師的課堂提問興趣索然。在課堂上,學生消極被動地“配合”教師提出的問題,沒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質(zhì)疑,回答問題成了一種課上學習的“任務”,學生失去了對課堂回答問題的興趣。
二、利用提問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
1.樹立科學的問題教學觀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教師的課堂提問藝術關系到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開展的實效。在教學中,首先要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可以精心設計提問的難度,使優(yōu)、中、差學生都可以獲取所需信息,起到“優(yōu)生能吃好,困難生能吃飽”的良好作用,啟發(fā)出每位學生的學習興趣。正確把握提問時機,巧妙設問,及時吸引學生注意力,發(fā)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自主探究能動性,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探究能力。
2.科學定位,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多元化課堂提問策略
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教師在備課時應突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做到充分了解“學情”,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要求,都能“跳一跳摘到蘋果”。提問要難易適中,過易的問題學生不需要經(jīng)過思考便能對答如流,這樣雖然課堂看似熱熱鬧鬧,其實毫無意義,沒有對學生注重啟發(fā)和鍛煉;提問過難,超出了學生的思維水平,會使學生有畏難情緒,易造成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思維僵滯。
其次,教師在備課中要注意課堂設計變“教”為“導”,形成多元化的教與學的互動模式。例如,在學習“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這節(jié)時,針對中學生的情趣特點,從國際熱點問題解讀出發(fā),設計課堂提問,注意多元化和層次性,例如可以設計“你知道當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嗎?”“你知道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原因嗎?”“中國威脅論成立嗎?”等問題,從了解當今世界的格局到學會分析國際政治,能力目標由低到高,讓學生能從不同的層次得到能力提高,在問題的思考中獲得感知,切實增強思維和探究能力。
3.提高課堂提問的實效性
課堂提問是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抓住問題的設計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課堂提問的質(zhì)量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zhì)量,影響著學生思維的訓練。問題指向要明確,要依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求,使問題的設計和解決真正成為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保障。正確運用課堂有效的提問策略,有助于積極開展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從而順利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教師要把握好課堂提問的度,在課堂問題的解決中引導學生將知識內(nèi)化,問題要具有現(xiàn)實性、有意義、富有挑戰(zhàn)性,使他們的思維和探究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綜上所述,課堂提問是學生獲取知識、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徑,是中學生獲取外界信息,提高自身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媒介。為此,在今后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我們應該通過多種形式提高教師的課堂提問水平,培養(yǎng)教師先進的問題教學理念,抓住課堂提問和問題引導等主要環(huán)節(jié)來提高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