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衛(wèi)紅
【中圖分類號】R7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5-2751-02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隨著離婚率的不斷上升,我國離婚率逐年上升,到了2002年,我國的單親家庭已達到1500萬個以上,如果按每個家庭一個孩子計算,我國就有1500萬個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里。加上各種突發(fā)事件所造成的喪偶家庭,導致單親家庭日益增多。因此,單親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長,尤其心理護理,成為至關重要的社會問題。
1 心理表現(xiàn):
1.1自卑內向型:
1.1.1 自卑:在心理學上,是指一種自我否定,主要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可以說這是一種性格的缺陷。主要的表現(xiàn)在于對自己的能力、品質評價過低,還會有一些特殊的情緒體現(xiàn),如害羞、不安、內疚、憂郁、失望等。
1.1.2 自責:因個人缺點或錯誤而感內疚譴責自己。消極的自責常常表現(xiàn)為過度的責備自己,致使自產(chǎn)生沮喪、悔恨、郁悶、絕望等心理,影響身心健康。
1.1.3自閉: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發(fā)育障礙性疾病,以嚴重的、廣泛的社交發(fā)展不足和溝通技能的缺乏以及刻板的行為、狹窄的興趣和活動為特征
1.2敏感脆弱型:
1.2.1焦慮:是指一種缺乏明顯客觀原因的內心不安或無根據(jù)的恐懼。是最常見的一種情緒狀態(tài),預期即將面臨不良處境的一種緊張情緒,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精神緊張或發(fā)作性驚恐狀態(tài)。
1.2.2抑郁:是一種感到無力應付外界壓力而產(chǎn)生的消極情緒。抑郁癥則是一種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狀態(tài)為特征的病癥,常伴有焦慮、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是社會上青少年自殺輕生的主要原因。
1.3自暴自棄型:
淡漠,指的是對身邊的人和物的在意度不高,把一切都看得很淡很淡。對周圍世界的任何情況漠不關心。放縱自己的行為,沒有親情觀念,肆意行動不顧后果,禍及鄰里傷及無辜。
2原因分析:
2.1家庭關系的失調:
父母之間的矛盾激化后身邊的孩子成為替罪羊,首當其沖受到傷害,成為父母的出氣筒。而面對這些無法逃避的惡性刺激,一個心理心智發(fā)育都不成熟的孩子,面對自己的父母雙親,毫無心理準備的孩子沒有辦法給予理解和幫助,久而久之孩子就出現(xiàn)心理陰影,心情沉重悶悶不樂,感到自己處處不如人,從而自卑自閉,緊張不安甚至焦慮抑郁。甚至發(fā)泄失當,殃及他人,或者自殘致傷。
2.2監(jiān)護者教養(yǎng)方式的失當: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面對家庭破裂,監(jiān)護者心懷內疚,對孩子無原則地一味滿足孩子、遷就孩子,希望通過對孩子進行補償,傾向于溺愛型的撫養(yǎng)方式。在伴侶先逝單親家庭中,有的父母為了博得孩子的歡心,采取“收買”的辦法,孩子會察言觀色,拿這些“軟肋”當做要挾的工具,而達到自己的目的要求。放縱孩子無法無天,不知約束自己的行為,讓孩子失去安全感歸屬感。再就是單親家庭,唯恐家庭教育缺失,采取過度彌補的方式,對孩子言行要求過分苛刻,沒有張弛有度,壓力過大,失去同齡人成長中的樂趣導致淡漠。
2.3社會評價壓力大:
當今社會離異家庭雖然能夠讓人們理解接受,但是畢竟不是完整幸福的,社會輿論導致思想壓力大,孩子認為自己家庭情況和同齡人不一樣,容易孤僻焦慮。喪偶家庭單親父母帶著孩子獨自生活,經(jīng)濟生活壓力大,遇到事情沒有商量的對象,容易偏激易憤怒,導致家庭氣氛冷淡沉默,孩子不想與大人溝通可能抑郁。子女心理調試能力減落,溝通能力減落,回避問題逃避社會。
3解決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問題的護理對策
3.1重視單親家庭心理教育:
3.1.1加強對喪偶家庭監(jiān)護者宣教,不要隱瞞、夸大事實,應該平靜地告訴孩子,鼓勵孩子勇敢地面對現(xiàn)實,給孩子一個安全、輕松的生活環(huán)境。
3.1.2離異者面對婚姻的失敗,積極面對現(xiàn)實,而不是把夫妻之間的矛盾,和負面情緒帶到孩子面前,導致孩子心智無法理解,造成沉重的精神負擔。單親父母,不能把離異責任完全歸于對方,在孩子面前貶低對方充滿敵意,拒絕對方探視。
3.1.3單親家庭父母應該肯定地告訴孩子錯誤不在孩子,不要自卑,樹立遠大人生目標,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積極進取,積極融入學校、團隊、社會,理解父母的決定,面對問題不要逃避,及時和大人溝通。
3.2提高學校教育的科學性,優(yōu)化學校資源,健全家庭教育組織,正確引導學生心理衛(wèi)生發(fā)展。
3.2.1當苦惱時,找你所信任的,頭腦冷靜的知心朋友傾心交談,將心中的憂悶發(fā)泄出來,以免積壓成疾。遇到較大的刺激、挫折、失敗而陷入煩悶時,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學會釋放不良情緒,自我調整好心態(tài)。轉移注意力,暫時回避,恢復心理平靜,將心靈創(chuàng)傷填平。
3.2.2當情感遭到激烈震蕩時,宜將情感轉移到其他活動上去,忘我地去干一件你喜歡干的事,從而將你心中的苦悶、煩惱、憤怒、憂愁、焦慮等情感轉移、替換掉。
3.2.3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終,當面臨很多難題時,宜從最容易解決的入手,逐個解決,以便信心十足地完成自己的任務。性格急躁的人不要做力不從心的事,容易心理壓力過大。對別人要寬宏大量,能原諒別人的過錯,保持人際關系的和諧,交友慎重。
3.2.4還應培養(yǎng)多種興趣愛好,以增加自己的情趣與活力,使生活充實,富有情趣。
3.3健全社會各種保障:
3.3.1健全社區(qū)各種功能,彌補家庭教育不足,及時調節(jié)家庭矛盾,號召夫妻之間互敬互愛,能不離婚就不離婚,促使人們生活在一個安全、健康、積極向上的社區(qū)環(huán)境中。開展社區(qū)文藝活動,豐富文化生活,建立各種義工組織,鄰里相望團結互助,排憂解難,使社區(qū)人們生活在穩(wěn)定祥和氛圍中,對于單親家庭的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社會功能。
3.3.2健全社會法制觀念,規(guī)范在離婚家庭中,理順家庭成員關系,明確監(jiān)護者對于孩子撫養(yǎng)義務權力,不能一味地追求自己享樂,棄兒童身心不顧,保證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成為社會有用之人。
3.3.3對于喪偶家庭,社區(qū)給以生活關注,提供經(jīng)濟生活保障,減輕他們孤獨無援的心理,關注其子女成長,接受正規(guī)學校教育,使他們積極融入社會大家庭。
參考文獻
[1] 鄧偉志、徐榕著:《家庭社會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版
[2] 右安門街道婦聯(lián)《關于單親家庭子女教育的調研報告》201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