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井才
摘 要:結合教學實踐經(jīng)驗,圍繞初中英語課堂常用的教學方法展開認真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討論法;實物演示法
所謂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地采用各種教學手段、教學組織形式等的總稱。在一定程度上,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影響著課堂最終的教學效果及其質量。以下筆者僅從自身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出發(fā),嘗試圍繞初中英語課堂常用的教學方法展開分析與探討。
一、課堂討論法是構成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方法的有效組成部分
課堂討論法,顧名思義是指教師依據(jù)學生的主觀實際情況,為其巧妙設置與具體學習內(nèi)容密切相關的疑難問題,促使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此問題展開充分的研究與討論,并在此基礎上積極獲得更好認識與深刻理解的一種教學方法。
課堂討論法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極大地尊重了學生英語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討論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小組合作、自主討論的活動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團隊合作精神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與進步,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
我在日常英語教學活動中就非常注重課堂討論法的運用。例如,在教學這章內(nèi)容之前,我就向學生提出了問題并鼓勵學生依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對此問題展開討論,并將自己喜歡某一學習科目的原因進行明確的闡述與表達。這一問題切合學生實際,因此他們在討論中也敢說、樂說、有話可說。如此,不僅有效地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以及學習思維,輕松實現(xiàn)新章節(jié)的巧妙導入,為接下來具體知識點的講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實物演示法是初中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方式之一
實物演示法,是指教師在講解具體的知識點時,輔以各種直觀教具或者實物的展示,以此豐富學生感性認識、增強其對所學知識點的深刻認識與理解的一種教學方法。
英語對我們來說是一門外來語言,具有較強的抽象性與邏輯性特征,因此,教師若是能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實物演示這一方法,不僅能使抽象的英語知識點更加形象化與具體化,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有效建立英語單詞、語句與內(nèi)在含義的具體聯(lián)系,而這很明顯將為學生英語學習水平以及學習效率的顯著提高起到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對此,我深有體會。如:at,in和on表示地點時的區(qū)別是很多初一新生的學習難點。鑒于這種情況,我在教學這一知識點時,將一張地圖作為道具帶到了課堂上。并明確告訴學生地圖上較小的地方(像火車站、飛機場、公交車站等)用at表示,I will wait for you at the airport.in則多用于地圖上較大的地方或地點(像上海市、北京市等),She lives in Beijing.on表示地點時,一般指與面或線接觸,意為“在……上;在……旁”,The map is hanging on the wall.
如此,借助地圖還有地圖上的具體地理位置,便將原本抽象與復雜的知識點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與具體,有利于學生切實增強對其的深刻認識與獨特理解,進而為切實提高這一節(jié)內(nèi)容的教學效率及質量打下堅實而有力的基礎。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并不僅僅簡單局限于上述所列舉的兩種,其他像任務驅動法、情景教學法、參觀教學法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這就需要我們初中英語教師結合學生以及教學內(nèi)容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而巧妙的選擇,這樣才能真正將教學方法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從而為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切實提高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參考文獻:
劉永香.初中英語教學方法新探[J].英語廣場,2013(3).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