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鑫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幾位家長朋友一定是代表不同的層次,我大概是代表那些比較落后、正在進步的孩子家長講幾句話,所以我講話的前半部分可能更像檢討。
我和孩子的媽媽都很關心孩子的學習,也付出很多,但這不是個愉快的過程。
我是個教育工作者,有滿腦子的教育理想、教育理論,所以開始我力圖對孩子的學習不干預,抱定多觀察、多鼓勵、多引導的原則,堅持不在外邊報班,相信自己的教育。結果呢,我看到孩子的磨磨蹭蹭,大腦經常像斷了線一樣,長時間愣神,作業(yè)常常耗到晚上10到11點。
于是,我們終于放棄原來的理念,開始陪學、輔導,從那以后,家里就充斥著呵斥、不滿和哭泣。我不能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做老師的都知道,不怕你笨,就怕你缺意志力,不怕你學不會,就怕你沒有一個緊湊、自我管理的好習慣。
失敗的情緒容易轉化為煩躁和憤怒,黔驢技窮的我也打孩子,有時下手很重。
每當打過孩子,尤其下手比較狠的時候,我的心情就壞到極點。看到孩子蜷縮到角落,十分無助、默默哭泣的時候;看到這個平時那么漂亮可愛的孩子,而他無論在體力和智力都遠遠不能和我對抗,僅僅因為學習,就要承受心理和肉體的摧殘,我內心的憐惜、悔恨、心疼等各種復雜情緒,難以明說。
直到現(xiàn)在,每當回想當年,還是感覺很對不起孩子。我對得起他的就是爸爸的堅持,永不放棄的堅韌。
下面,我還要跟各位朋友分享幾個我的觀點:
接受我們孩子的現(xiàn)在,無論怎么樣的現(xiàn)在和將來,但你總要按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
不是優(yōu)秀的父母就一定有優(yōu)秀的孩子。有遺傳就會有變異,一切可能的現(xiàn)在都在上天能夠忍受的正常范圍內,我們只能接受。但,既然這是我們的孩子,我們把他帶到這個世界,我們就只能最愛他,給他你能夠給予的最好的教育。
也許這是一種幸福,別相互折磨成痛苦。
也許有這樣兩種情況都可能是幸福,如果你的孩子聰明、漂亮、有好習慣、善于自我控制,學習從不讓你操心,老師夸你教子有方,你自己也覺得很有成就,你的確很幸福。如果你的孩子沒有這么優(yōu)秀,你要教育,你要反復教育,你要耳鬢廝磨,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多,說的話多,我認為所有的天倫就在于在一起,這不是幸福么?孩子成人之后,彼此親近的機會就少了,在他未成年的時候,比對別人多一點的時間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也許就是幸福,千萬別像我先前那樣,讓呵斥和哭泣成為主流聲音,把可能的幸福變成彼此的折磨。
世界上只有最親近的人,能給最親近的人傷害,而且長久。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說的是各個方面,孩子做不到有時候不是態(tài)度,是能力。
沒有誰因為孩子身高比不上別人而天天打孩子,沒有誰因為孩子跑不過劉翔而天天罵孩子,因為外表的差異看得見。
家長朋友們,當孩子做不到的時候,很可能不是因為他的態(tài)度,就像學不會、長不高、跑不快一樣,我們只有幫助他進行時間管理,和他一起進行學習生活規(guī)劃,用表格、用小結幫他,而沒有辦法怪他。
問題不要定性,解決事情道理不要多講,孩子需要具體幫助不要空談方法,一切技巧都在于做一個個具體的事情,做具體的題目的過程和積累中。
我特別想說一句,孩子們報的輔導班,有沒有效,是不是要想想?我是覺得如果他在學校聽不進去,他能在外邊聽進去嗎?而且,一周一次,間隔太長,內容自成體系,跟學校老師的內容不一致,得不到鞏固,不如把每天的作業(yè)處理好,跟老師的教學同步,而且相互鞏固,這一點,絕大部分孩子都能做到。
當然,沒有任何一個方法適應所有的孩子,我的方法也是一樣,況且,我離成功遠著呢。
對老人,我們常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那是遺憾;對孩子,如果我輕言放棄,那么萬一將來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我會內疚和后悔,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我沒有幫助他。
對孩子的教育和幫助,我做好了進展緩慢的準備,做好了一直不見效的準備,沒有辦法,就是因為他是我的孩子。
盡管我準備好了堅持,但我依然不知道什么時候見效,也許我努力的時候見不到效,也許某一時刻我沒有準備的時候孩子忽然成長,即使他成長了,我也不能貪天之功,感覺是自己的成功,影響生命的因素有多少,誰能說得清呢?
但我要堅持,就像人的身高一樣發(fā)育有早晚,說不定智商、情商也如此,我寧愿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