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七氟烷用于小兒患者手術時的誘導和蘇醒特征,探究七氟烷用于小兒腹腔鏡手術麻醉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選取2012年12月到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鏡疝氣手術治療的患兒100例,采取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兒應用七氟烷進行麻醉,對照組應用氯胺酮進行麻醉,術后觀察比較兩組患兒在誘導過程中和麻醉后蘇醒的臨床特征,主要通過記錄患兒麻醉誘導后哭鬧持續(xù)時間、手術持續(xù)時間,觀察記錄麻醉誘導期間嗆咳憋氣、呼吸道分泌物、喉痙攣等并發(fā)癥情況以及術后蘇醒時間、術后躁動發(fā)生情況及術后不良反應,做好相關資料的記錄與分析工作,評價對比兩者用于小兒麻醉誘導的安全性及其優(yōu)劣。結果:采取對照麻醉,分析比較記錄的相關資料,誘導期兩組哭鬧持續(xù)時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嗆咳憋氣發(fā)生率觀察組多于對照組,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均無喉痙攣發(fā)生;蘇醒期自主呼吸恢復兩組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術后躁動觀察組發(fā)生例數(shù)為25例,對照組為17例,觀察組患兒出現(xiàn)術后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例數(shù)為3例,而對照組為7例。結論:七氟烷作為一種新型的吸入全身麻醉劑,血氣分配系數(shù)低,對循環(huán)呼吸影響較小,麻醉誘導快且易于接受,麻醉維持具有良好的可控性,蘇醒質量較高,應值得廣泛應用于小兒腹腔鏡手術麻醉中。
【關鍵詞】 腹腔鏡疝氣手術七氟烷小兒麻醉
【中圖分類號】R656.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7-0100-02小兒腹股溝斜疝是由于胎兒期腹膜鞘狀突未閉塞所致,是小兒外科常見疾病之一。在腹股溝斜疝的手術治療中,腹腔鏡隨著各種器械的微形化而得到廣泛應用。采取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術與傳統(tǒng)的大切口外科手術相比具有美觀、微創(chuàng)、術時短、復發(fā)率低、恢復快、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1],在現(xiàn)代臨床應用上具有很好的前景,值得推廣應用。小兒腹腔鏡手術對麻醉的要求特點為:快速、短效、安全,能解除人工氣腹造成的不適,盡量減少二氧化碳對腹性生理變化的影響,使得患兒術后可以盡早恢復。七氟烷作為一種新型吸入麻醉藥,與其他吸入麻醉藥相比具有起效快、消除快且無氣道刺激性等優(yōu)點,本文對比分析七氟烷吸入復合靜脈麻醉和氯胺酮靜脈復合麻醉在小兒腹腔鏡疝氣手術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F(xiàn)將研究報告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2月到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鏡疝氣手術治療的患兒100例,其中男92例,女8例,年齡1~10歲,平均年齡3歲。所有的患兒均為單側斜疝,手術方式均采用腹腔鏡下疝囊高位結扎術。根據(jù)隨機分組的方法,將患兒分成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0例,男46例,女4例,采用七氟烷吸入誘導麻醉;對照組50例,男46例,女4例,采用氯胺酮靜脈誘導麻醉。所有患兒年齡、性別和病情等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價值。
1.2方法
觀察組50例患兒均以七氟烷吸入誘導麻醉,對照組50例均以氯胺酮靜脈誘導麻醉。所有患兒術前禁食6h、禁飲4h,術前30分鐘肌肉注射阿托品0.01~0.02mg/kg,常規(guī)選擇0.9%氯化鈉生理鹽水靜脈滴注。觀察組先將螺紋管內充滿8%七氟烷,然后將面罩輕扣于患兒口鼻部,新鮮氧流量為4~6L/min,接著開放靜脈通道,對照組患兒由家屬陪同下行臀大肌肌內注射氯胺酮8mg/kg,等患兒停止哭鬧后開放靜脈通道,兩組患兒在入睡后常規(guī)監(jiān)護心率、心電圖、血壓、血氧飽和度,靜脈依次給予咪達唑侖(0.1~0.15mg/kg)芬太尼(2ug/kg),接著行骶管麻醉或硬膜外阻滯。術畢均送PACU。
1.3監(jiān)測數(shù)據(jù)
記錄患兒麻醉誘導后哭鬧持續(xù)時間、手術持續(xù)時間,觀察記錄麻醉誘導期間嗆咳憋氣、呼吸道分泌物、喉痙攣等并發(fā)癥情況。術后送入PACU,觀察記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躁動評分及惡心嘔吐、呼吸道分泌物等并發(fā)癥情況。蘇醒期躁動評分采用5分評級法:0分:嗜睡,呼之不醒;1分:清醒,安靜,合作;2分:哭鬧,需安撫;3分:煩躁、哭鬧嚴重,不能安撫但無需制動;4分:煩躁不安,定向力喪失需制動。 2分為輕度躁動,3分為中度躁動,4分為重度躁動[2]。
1.4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
將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輸入統(tǒng)計軟件SPSSl7.0進行處理,計算得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對照組和治療組的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標準а=0.05,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被認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表2誘導期數(shù)據(jù)比較
表3蘇醒期數(shù)據(jù)比較
表4蘇醒期躁動發(fā)生率比較[例,(%)]
2結果
2.1一般情況(表1):觀察組與對照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兩組手術順利完成,術中均維持生命體征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在正常范圍內。
2.2誘導期對比(表2):兩組哭鬧持續(xù)時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嗆咳憋氣發(fā)生率觀察組多于對照組,而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低于對照組,兩組均無喉痙攣發(fā)生。
2.3蘇醒期比較(表3,表4):自主呼吸恢復時間兩組無統(tǒng)計學差異,觀察組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率低于對照組,惡心嘔吐發(fā)生例數(shù)少于對照組。蘇醒期躁動發(fā)生率觀察組為50%,對照組為34%,其中兩組輕度躁動發(fā)生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中、重度躁動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
3討論
腹腔鏡由于具有美觀、微創(chuàng)、術時短、復發(fā)率低、恢復快、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目前在小兒外科得到廣泛應用,然而CO2氣腹后,腹壓的增高可引起高碳酸血癥,從而引起心臟回流量增大、血壓升高、心動過速、兒茶酚胺濃度高等血流動力學變化,由于人工氣腹擴張腹膜,常需進行較深麻醉處理。同時,由于幼兒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不成熟,腦血流比率高于成人,對其麻醉深度的掌握要求更高,過淺麻醉使循環(huán)波動大會加重心臟負擔,而過深的麻醉不利于患兒蘇醒,。小兒腹腔鏡手術患兒一般情況較好,手術時間相對較短,適合于進行快誘導的麻醉。因此,麻醉藥應該選起效快、代謝快的藥物,在確保麻醉平穩(wěn)、安全的同時盡快蘇醒并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3]。
七氟烷也稱七氟醚或者七氟異丙甲醚,是一種含氟類吸入型麻醉藥物,其呼吸抑制作用明顯較氟烷者低,對于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也比較小,過敏反應發(fā)生率極低[4]。七氟烷在吸入麻醉后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到達麻醉效果,可以有效的去降低麻醉期間咳嗽、興奮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5,6],而且七氟烷主要經(jīng)呼吸系統(tǒng)代謝,可以明顯的擴張支氣管并且擴張冠脈血管降低冠脈阻力從而保護心肌供氧的平衡,正是鑒于如此,七氟烷對小兒的心肌細胞損害較小,可以有效維持患兒心肌供氧平衡。非巴比妥類靜脈全麻藥氯胺酮屬于苯環(huán)己哌啶類藥物,其鎮(zhèn)痛作用主要是通過對丘腦內側核的選擇性抑制[7],阻滯脊髓網(wǎng)狀結構束對痛覺的傳入信號, 也可能是與 κ 阿片受體結合而產(chǎn)生鎮(zhèn)痛效應, 是目前唯一具有確切鎮(zhèn)痛作用的靜脈麻醉藥[8]。 它起效快、對呼吸循環(huán)影響小,數(shù)十年來在小兒麻醉中占重要地位。但與此同時氯胺酮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有擬交感神經(jīng)作用,可使心率增快、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梢耘d奮邊緣系統(tǒng),導致蘇醒期病人出現(xiàn)精神運動性反應,惡心嘔吐等。傳統(tǒng)麻醉方法中,氯胺酮使用量大,副作用多,在改進的麻醉方法中通過多加用咪達唑侖來緩解氯胺酮的不良反應,同事也減少氯胺酮的總用量,但也延長了氯胺酮麻醉的蘇醒時間[9]。
本次研究分別使用以上兩種藥物行麻醉誘導,術中麻醉維持方法相同,觀察兩種藥物誘導期及蘇醒期的臨床特征,進行對比,得出七氟烷吸入麻醉誘導較傳統(tǒng)的氯胺酮誘導效果更好,更適合用于腹腔鏡下的小兒麻醉。結果顯示,氯胺酮誘導時可明顯增加患兒呼吸道內分泌物,雖然七氟烷誘導時患兒發(fā)生嗆咳憋氣高于氯胺酮組,但這可能由于本試驗在進行麻醉誘導時均未使家屬陪伴患兒左右,使得患兒產(chǎn)生恐懼抵抗心理,而且七氟烷有特殊氣味,部分患兒不能接受。在誘導的過程中,患兒有抵抗造成高濃度的七氟烷漏出增多,使得部分麻醉醫(yī)師有反感情緒。在患兒的蘇醒期,七氟烷吸入患兒較氯胺酮麻醉組呼吸道分泌物少,發(fā)生惡心嘔吐概率低,但是七氟烷術后躁動發(fā)生率較高,其發(fā)生機制目前尚不是十分清楚,可能與疼痛和年齡相關,也可能與在麻醉過程中七氟烷濃度的下降過快有關[10]。由此可見,七氟烷吸入麻醉較氯胺酮靜脈麻醉對于小兒手術治療中的心率、動脈壓穩(wěn)定性維持具有更積極意義。觀察組的平均麻醉時間、蘇醒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并均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于觀察組,并具有顯著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梢娖叻槲肼樽淼牟涣挤磻l(fā)生率明顯較低,但是七氟烷的術后躁動反應較大,應該加強對其機制研究,降低患兒的術后躁動,使其更適用于小兒外科手術的麻醉。由此可見,七氟烷在小兒腹腔鏡手術麻醉的應用上仍具有十分良好的前景。
綜上所述,七氟烷在臨床小兒腹腔鏡手術麻醉方面具有重要臨床意義,其具有麻醉誘導迅速、蘇醒時間較短安全可靠的優(yōu)點,應加強對其臨床研究,提高用藥的有效性,值得進一步在小兒科麻醉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Schier F.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ia repair aprospective personal series of 542 children [J].J Pediatr Surg,2006,41(6):1081-1084.
[2]Cohen IT,Finkel JC,Hannallah RS,et al.Rapid emergence does not explain agitation following sevoflurane anaesthesia in infants and children:a comparison with propofol.Paediatric Anaesthesia,2003,13:63-67.
[3]雪桃,李秋萍,馬勁光.瑞芬太尼與芬太尼在小兒腹腔鏡手術的麻醉比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7(6):70一71.
[4]江海霞,劉進.七氟烷與丙泊酚麻醉誘導的比較[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8(06):659—659.
[5]楊壽娟,任青竹.七氟烷應用于小兒麻醉的臨床體會[J].重慶醫(yī)學,2012,41(24):2521—2523.
[6]毛美睿.七氟烷吸入麻醉誘導在小兒唇腭裂手術中的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0(16):101.
[7]吳新民.麻醉學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6:83.
[8]全國衛(wèi)生專業(yè)技術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麻醉學[M].第 2 版.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167.
[9]戴體俊.麻醉藥理學[M].第2版.
[10]Kuratani N.Oi Y.Greater incidence of emergence agitation in children after sevoflurane anesthesia as compared with halothane: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Anesthesiology,2008,109(2):225-32.
作者簡介:作者簡介:彭君女1980.5.5 籍貫:湖南株洲學歷:大專研究方向:小兒麻醉單位:株洲市婦幼保健院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