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印
【摘要】 目的分析探討在進食困難的危重病人中床旁應用分步循序盲插法進行腸內營養(yǎng)的臨床應用。 方法80例擬行腸內營養(yǎng)(EN)支持的ICU病人作為研究對象,以Fresenius Kabi AG生產(chǎn)的"福瑞可"螺旋型小腸喂養(yǎng)管,經(jīng)鼻置入胃腔,每隔24小時分步置入,在輔助體位及藥物應用下,利用腸道自身蠕動,使之進入空腸,并應用X線攝片及引流液的PH值進行確認。結果所有病人行空腸管經(jīng)鼻置入后均無明顯不適癥狀及體征。所有病人均成功置入胃腔內,48小時內進入空腸的有33例,48-72小時之間進入空腸的有27例,72 -148小時之間進入小腸的10例,10例滯留胃內而未進入空腸。其中失敗病例原因:6例胃癱,2例中止治療,2例腦死亡病人。結論 分步循序盲插經(jīng)鼻腸管置入術成功率較高,僅需借助床邊X線攝片機,操作方便,對于需要進行空腸內營養(yǎng)的危重病人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價值和推廣意義。
【關鍵詞】危重病人腸內營養(yǎng)(EN)鼻腸管
【中圖分類號】R45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7-0055-01我們知道,隨著危重醫(yī)學科的不斷研究與發(fā)展,在臨床上對腸內營養(yǎng)(EN)支持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而且臨床應用不斷地增多,有效的EN可使腸道得到休息,并且有利于腸功能的恢復,EN除了供給營養(yǎng)之外,還具有促進腸粘膜細胞生長與修復的作用,有助于維持腸粘膜屏障。然而,通常的鼻-胃管途徑往往有胃潴留、容易致嘔吐和誤吸等缺點。流行病學的資料顯示,重癥加強病房(ICU)收治的病人,胃排空障礙發(fā)生率高達50%[1]。一些因胃部疾病的病人無法進行普通的胃內營養(yǎng),而建立幽門后腸內營養(yǎng)輸注途徑,可有效地減少或避免返流、誤吸等情況。多項研究及臨床操指南也推薦:“對不耐受經(jīng)胃營養(yǎng)或有返流,誤吸高風險的危重病人,宜選擇經(jīng)小腸進行腸內營養(yǎng)”[2]。
現(xiàn)在,經(jīng)鼻放置鼻空腸管的方法主要包括:在胃鏡引導下,X線輔助,或手術中放置。這幾種方法均需要一定的設備和技術條件,有些也不利于危重病人床旁進行。最近,我們在ICU床邊對80例不能進食的危重病人應用分步循序盲插經(jīng)鼻胃腸管置入術成功地放置了鼻-空腸喂養(yǎng)管,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組研究采集了2010.08-2013.12之間在我院ICU住院的病人共80例,擬行經(jīng)鼻空腸管營養(yǎng),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腦外傷20例,AECOPD 30例,腦血管意外18例,心肺復蘇后2例,多發(fā)傷4例。
1.2研究方法
1.2.1材料
使用Fresenius Kabi AG生產(chǎn)的“福瑞可”螺旋型小腸喂養(yǎng)管,材料為聚氨酯,管頭部有金屬重力頭及螺旋的異型頭,穿入導絲時為直型,管道長度120cm,外直徑2.9mm,管腔內徑1.9mm。
1.2.2置入方法
1)取病人半臥位,若遇清醒病人,應進行心理疏導,囑鼻空腸管進入咽喉部時做吞咽動作,以利鼻空腸管順利進入食道,若是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病人,適當減少氣道氣囊的壓力,減輕對食管的壓迫;2)病人胸前鋪無菌鋪巾,測量鼻腔至賁門的距離(劍突-耳垂-鼻尖),將金屬導絲預先置入管腔內,直至導絲頭與管腔頭持平,均勻涂抹無菌石蠟油于管表面;3)經(jīng)鼻置入胃腔,置入至賁門位置后,拔出金屬導絲,用注射器注入空氣,胃區(qū)聽診聞及氣過水泡音后確認,再置入約15-20cm,鼻管膠布固定;4)以30-60度抬高床頭或半臥位,并鼻飼胃腸動力藥物:莫沙比利片5-10mg,3次/日,促進胃腸蠕動,24小時再置入10-15cm,并經(jīng)注射器注入空氣,保證暢通;5)48小時后抽取少量消化液行PH值測定,PH>7,提示已進入空腸,并再次將鼻腸管置入約10-15cm,并攝片確認,若PH<4,提示仍在胃腔,不宜再次置入鼻腸管,以免空腸管在胃腔內打折甚至打結;6)每隔24小時行PH值測定及X線攝片確認,一般置入90-100cm即可。
2結果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所有病人均成功置入胃腔內,48小時內進入空腸的有33例(41.25%),48-72小時之間進入空腸的有27例(33.75%),96小時-148小時之間進入小腸的10例(12.5%),10例(12.5%)滯留胃內而未進入空腸。其中失敗病例原因:6例胃癱,2例中止治療,2例原因不明。
3討論
我們的研究表進,空腸內營養(yǎng),對于危重病人,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它在積極進行腸內營養(yǎng)的同時,可有效地減少因胃腸返流而發(fā)生吸入性肺炎的幾率,鼻空腸管道置入術一般需要借助胃鏡、DSA等手段置入,但在床邊,以上設備搬運不便,大大地增加了胃鏡室工作量,影響了臨床醫(yī)生使用該技術的積極性,并且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以往有報道,盲插法成功率較低,但我們在自行摸索中,通過對80例ICU危重病人進行鼻空腸管置管的統(tǒng)計:48小時內進入空腸的成功率41.25%,72小時內進入空腸的成功率75%,148小時內進入空腸的成功率87.5%。將我們的研究總結一下,有以下幾點:
1.利用Fresenius Kabi AG生產(chǎn)的“福瑞可”螺旋型小腸喂養(yǎng)管,有管頭端的重力金屬球及螺旋型彎曲的制作工藝,可有效使空腸管在腸蠕動作用下,分步推進直至進入空腸;
2.抬高床頭30-60度,聯(lián)合應用胃腸動力藥,病人可使自身胃腸蠕動得到加強;
3.PH值測定及X線攝片,有助于確定空腸管位置。
我們的研究通過我科對80例的臨床實踐總結表明:分步循序盲插經(jīng)鼻腸管置入術,是一種成功率較高,操作方便,病人痛苦少,實用性較強的鼻胃腸置管方法,值得向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大為主編《實用重癥醫(yī)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3.7 P797頁。
[2] 安友仲《危重感染病人的腸內營養(yǎng)支持》[J] 臨床腸內營養(yǎng)與置管新進展,201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