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
【摘要】 目的:應用B超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臨床診斷,并觀察其臨床診斷價值。方法:回顧分析法是對經B超診斷的子宮肌瘤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本文采用這種方法對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46例病患資料進行臨床分析,并觀察B超診斷的臨床價值。結果:我院應用B超確診的46例子宮肌瘤患者經手術及病理確診為43例,準確率達93.5%。結論:采用B超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臨床檢查,有利于提高診斷準確率,縮短診斷時長,為預后提供實踐性依據。
【關鍵詞】 B超子宮肌瘤臨床觀察診斷
【中圖分類號】R737.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7-0053-011引言
子宮肌瘤是嚴重困擾女性健康的一種生殖器官疾病,病發(fā)者多在30歲以上育齡女子中,因此對女性健康造成極大威脅,我院應用B超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確診,并觀察其臨床診斷價值,現將診斷結果報道如下。
2一般資料與方法
2.1 一般資料
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子宮肌瘤患者共計46例,對這些病患資料進行臨床分析,并觀察B超診斷的臨床價值。
我院收治的患者中年齡在27歲~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23±4.22)歲。其中有27例患者臨床表現為月經不調、15例患者臨床表現為腹部包塊待查,2例患者臨床表現為流產。
在這些患者中有15例應用子宮肌瘤剝除術進行治療、有21例應用子宮次全切除術進行治療,有10例應用子宮肌瘤全切除術進行治療。
2.2 方法
2.2.1 儀器選擇
我院選擇的儀器為邁瑞DC-6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儀器的探頭頻率為3.5~5.0MHz。
2.2.2 掃查方法
患者接受檢查前,護理人員叮囑其以及家屬進行禁食,次日清晨予以臨床診斷?;颊哌x擇平臥位躺在手術臺上,治醫(yī)師調節(jié)探頭頻率后沿肋緣對患者進行檢查,并用手按壓觀察患者膀胱是否充盈,然后將恥區(qū)暴露出來[1,2],涂抹耦合劑,調節(jié)探頭后沿恥骨按照上緣線進行縱、橫、斜切掃查,并將探頭前后、左右移動,觀察子宮上的肌瘤是否出現隨體位移動的情況,判斷子宮大小是否正常,外觀是否符合規(guī)則,通過對子宮的邊界光滑度、厚度、亮度以及內光點分布、雙附件正常性進行觀察從而判斷是否存在子宮肌瘤。
同時對照腫塊聲像圖,對腫塊進行縱、橫、斜切掃查,聯合陰道探頭進行檢查,對子宮相關情況進行記錄,分析腫塊位置與子宮之間的相應關系[3,4]。
2.3統(tǒng)計學分析
首先進行數據分析,選用的軟件為SPSS17.0。其次采用假設檢驗方法即卡方檢驗進行計數資料的對比應用。再次應用Student t檢測方法進行計量資料的對比應用。最后檢測P值,如果P值<0.05,那么數據之間存在差異性,說明其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結果
我院應用B超確診的46例子宮肌瘤患者經手術及病理確診為43例,準確率達93.5%。
3.1 超聲圖像表現
在我院子宮肌瘤的超聲圖像診斷中有四種類型,分別為低回聲型,高回聲型,中等回聲型以及混合型。
在高回聲型圖像中可以看到子宮的相應部位有分離于周圍組織的的團塊出現,組織內部存在高回聲光點。在低回聲型圖像中結節(jié)狀的回聲光點十分低,且周圍組織境界分離于病灶,使病灶向外突出。在中等回聲圖像中,我們可以十分清晰的看到周圍組織與回聲團塊之間的界限,回聲光點表現為結節(jié)狀。在混合型回聲圖像中,我們可以發(fā)現中心性缺血誘發(fā)的一系列變性,其中病灶的大小與缺血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當缺血嚴重時會誘發(fā)脂肪樣變以及鈣化、水腫、紅色變性、壞死、囊性變等表征。
3.2 超聲診斷結果
我院經超聲診斷的46例患者中,均從超聲圖像中觀測到子宮內部回聲光點不均勻的現象,其中有32例患者為子宮增大者,表現為子宮形態(tài)的不規(guī)則,其中有22例患者子宮表面明顯不平;同時經超聲診斷有15例患者為漿膜下子宮肌瘤患者,有10例患者為粘膜下子宮肌瘤患者,有15例患者為多發(fā)性子宮肌瘤患者。
我院收治的患者中多為低回聲者,共有28例,其次為高會省者,共有10例,中等回聲者與混合型回聲者各有4例。
3.3 手術及其病理診斷結果對比
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經手術及其病理診斷發(fā)現有34例子宮肌瘤患者,有2例子宮腺肌瘤患者,有4例子宮內膜增殖患者,有3例子宮內膜息肉患者,與子宮肌瘤B超診斷的符合率為93.5%。
4 討論
根據患者病史資料、臨床癥狀、輔助性檢查資料可以可容易對子宮肌瘤病癥予以確診,應用B超進行檢查具有較高的臨床診斷價值,其不僅具有安全可靠性,還能夠縮短診斷時長,提高了患者臨床診斷有效率。B超能夠提供人們肉眼無法觀測到的血流信息,了解滋養(yǎng)血管的血流的重要性,還能夠觀測到腫瘤內的血流情況,通過其血供是否充盈或是否缺乏的情況作為臨床診斷的參考數據之一。我院主治醫(yī)師通過B超顯示的相關信息完善患者治療方案以及預后方案,提高臨床治療手段,具有指導性與預后價值,同時我院結合患者病史特點提出減少誤診率的相關方法。
4.1 病史特點的結合
當在聲像圖中發(fā)現患者子宮肌壁間肌瘤呈現不典型征象時,需要對患者病史資料、體征檢查資料等進行分析,二者結合進行檢查,如果患者不存在痛經史且能夠正?;顒觿t說明其為單純的子宮肌壁間肌瘤;如果患者存在痛經史,且子宮部位存在漸進性疼痛癥狀,則說明其為子宮內膜嚴重異位者[5]。
4.2 診刮或者動態(tài)觀察的建議
息肉以及子宮內膜增生在婦科疾病診斷中是極為常見的疾病類型,其臨床表現主要為月經量增多,月經不規(guī)律及不規(guī)則流血等,因此在結合不典型聲像圖進行臨床診斷時,不應單一憑借臨床癥狀得出診斷結果,而應該試試診斷性的刮宮術,將刮出的相關組織進行病理性研究,結合病理研究結果以及B超復查結果予以確診。
我院應用B超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臨床診斷取得了良好的診斷效果,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燕君.B超在子宮肌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醫(yī)學信息 ,2013,(17):107-108.
[2] 陳鳳珍.B超監(jiān)護下采用宮腔鏡治療粘膜下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J].當代醫(yī)學 ,2013,(29):88-89.
[3] 胡奕武,楊純.B超聯合宮腔鏡治療子宮肌瘤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27):82-83.
[4] 韓雅梅,李雨艷.縣級醫(yī)院婦女B超普查子宮肌瘤的情況分析[J].健康之路 ,2013,(12):522-522.
[5] 陳繼紅.回顧性分析陰道B超與腹部B超對子宮肌瘤的診斷價值[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2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