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秀
【摘要】 摘目的探討下消化道出血的發(fā)病因素構成,為下消化道出血的診治提供參考。方法對目前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進行總結分析,討論其發(fā)病的相關因子,從而找出下消化道出血中影響最大的幾個因素。結果導致下消化道出血最重要的因素有腸息肉、腸癌、肛周病變、腸炎四個因素在導致下消化道出血因子中所占的比例在86.3%以上。直腸和乙狀結腸所占的比例高達83.2%,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發(fā)病部位。結論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集中在腸息肉、腸癌、肛周病變、腸炎四個方面,發(fā)病部位集中在直腸和乙狀結腸,但診斷存在著很高難度,因此綜合利用各種方法,考慮各種因素對該病的影響,才能對該病進行準確的診斷。
【關鍵詞】 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相關因素
【中圖分類號】R57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7-0033-01下消化道出血的定義是指屈氏韌帶往下的小腸以及結腸病患引起腸道出血的癥狀[1]。在整個消化道出血的癥狀中,下消化道出血的比率約占整個消化道出血發(fā)生率的15%,盡管其比例相對少,但是病因復雜,出血部位難以判斷[2]。該病的臨床癥狀表現為鮮血或者暗紅色的血便,少數患者有黑便或腹痛的癥狀[3]。根據其出血的特點,可以將下消化道出血劃分成慢性隱性出血,慢性少量顯性出血以及急性大出血三類[1,4]。下消化道如特別是小腸出血,由于其腸管長且重疊、同時蠕動快、出血的病因復雜,常規(guī)的方法進行定位診斷難度較大[6,7]。
1下消化道出血診斷
1.1下消化道出血常見病因
導致下消化道出血原因較多,但常見的病因有以下6類:①腫瘤性:各種腫瘤,癌變,如結腸癌、小腸癌、直腸癌、息肉、小腸間質瘤等。②血管性:由血管的病變引起,如腸道的血管畸形、遺傳性的毛細血管擴張、動脈瘤等。③炎癥性:各種腸道炎癥導致,如感染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出血壞死性腸炎、放射性腸炎等。④機械性疾病:腸道受到機械損傷導致的,如腸套疊。⑤腸道先天性疾病:例如腸重復畸形等。⑥全身性的疾病:例如尿毒癥、鉤蟲病、出血熱[2]。
1.2下消化道出血的診斷
下消化道出血常用的診斷技術有(1)結腸鏡:可以檢查整個結直腸,并可推進至末段回腸20至30cm,具有清晰、直觀等優(yōu)點,還可行內鏡下治療。(2)小腸鏡和膠囊內鏡結合:其具有觀察范圍大,圖像清晰的優(yōu)勢。(3)血管造影檢查:通過造影劑外溢進入胃腸腔、異常血管的顯現和腫瘤染色,對消化道出血做出定位、定性診斷。(4)多排CT掃描:多排CT掃描可進行血管成像,能清晰地顯示病變血管形態(tài)、腫瘤血管浸潤情況、與周圍組織關系。
2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和出血部位的分析
2.1下消化道出血原因
通過對國內五家醫(yī)療機構下消化道出血原因的分析發(fā)現,其中導致下消化道出血最重要的因素有腸息肉、腸癌、肛周病變、腸炎等四個因素,這四個因素在導致下消化道出血因子中所占的比例在86.3%以上。具體情況見表1。
表1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病因
注:“-”表示在樣本中無該病因
2.2下消化道出血常見部位
對下消化道出血常見出血部位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直腸發(fā)病的概率最高,達到了百分之58.5%,依次為乙狀結腸、降結腸、脾曲、橫結腸、肝曲、升結腸,其中直腸和乙狀結腸所占的比例高達83.2%,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發(fā)病部位,見表2。
表2下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分布
3討論
下消化道出血較上消化道出血少見,其病因也相對復雜,本文所得出的主要的病因是腸息肉、腸癌、肛周病變、腸炎四個因素,這與國內文獻報道大同小異,但是同國外的文獻報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4]。有報道稱,這種差異可能與種族、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6]。
有研究表明2O年前下消化道出血最主要病因為大腸息肉(31.8%),而近1O年來結直腸癌上升為第一病因(22.7%)。大腸息肉發(fā)病率由31.8%下降至20.1%,排在第二位。肛周病變變化不大(17.7%,15.8%),為第三大病因。炎癥性腸病發(fā)病率明顯升高(分別為9.6%,15.8%),推測與人們的飲食、生活習慣改變、冰箱的普及化,以及醫(yī)師對該病診斷水平的提高等有關[1]。
還應注意到的是,不同年齡,性別,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研究表明,青年組慢性結腸炎發(fā)病率顯著高于老年組慢性結腸炎發(fā)病率(P<0.01);而老年組大腸癌發(fā)病率更高,顯著高于青年組(P<0.01);缺血性結腸炎發(fā)病率女性顯著高于男性(P<0.O1)[6]。因此,由于下消化道出血影響因素眾多,并且其影響因素的地位也在發(fā)生著變化,醫(yī)師有責任和義務采用多種診療技術,以準確的診治下消化道出血的癥狀。
參考文獻
[1]朱琪麟,楮行琦,史肖華,等.1542例下消化道出血病因腸鏡診斷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16):79-80
[2]童仕倫,吳紅學.下消化道出血的診斷及處理策略[J].腹部外科,2010,23(3):134-135
[3]何妍.下消化道出血62例診斷及治療體會[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23):2578-2579
[4]陳國慶,陳桂芬.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136例分析[J].臨床醫(yī)學,2012,32(9):62-63
[5]饒向東,張慧.下消化道出血176例臨床分析[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2,16(5):327-328
[6]陳維安,李緯明,李春億,等.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診斷[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綜合版,2010(10):63-65
[7]孫杰.下消化道出血103例腸鏡檢查分析[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0(28):3551-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