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紅波
近年來,隨著內鏡技術不斷提高,可對胃出血患者在胃鏡檢查后,直接采取鏡下止血的輔助治療后配以藥物治療,得到了較為滿意的療效。選取胃出血患者116 例,對比胃鏡輔助下治療胃出血與其他方法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1 年5 月-2013 年5 月洛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收治的胃出血患者58 例(男39 例,女19 例)作為觀察組,年齡25~67 歲,平均年齡(47.6±8.3)歲,采用胃鏡聯合奧美拉唑和奧曲肽的治療;出血原因:胃潰瘍出血14 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出血25 例,胃黏膜出血10 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6 例,胃癌出血3 例。另外選取同期入院的58 例胃出血患者采用奧美拉唑和奧曲肽治療,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臨床癥狀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入選標準:患者均符合WHO診斷胃出血的臨床標準,并排除甲狀腺、肝臟、腎臟及胰腺等慢性疾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基礎治療,如口服去甲腎上腺素冰生理鹽水、營養(yǎng)支持、補液、對癥治療等,對于血壓低者給予升壓藥物,并根據患者病情酌情輸血[1]。觀察組與對照組傳統(tǒng)藥物治療均為緩慢靜脈注射0.1 mg奧曲肽和20 ml生理鹽水的注射液后繼而再以25 μg/h的速度微量泵持續(xù)靜脈泵入;靜脈注射奧美拉唑40 mg,2 次/d,持續(xù)3 d。觀察組加用胃鏡治療,做好術前檢查,對于大出血患者及時輸血,監(jiān)測生命體征,待穩(wěn)定后進行胃鏡診治。具體方法[2]:在內鏡下見活動性出血患者,5%孟氏液或凝血酶溶液局部噴灑,并觀察止血效果,如未能止血者,則應用局部黏膜下注射1∶10000 的腎上腺素高滲鹽水溶液;對動脈血管破裂性出血患者則給予金屬鈦夾止血術;對食管靜脈曲張破裂的患者,應用5%孟氏液或凝血酶溶液噴灑加局部套扎來止血;對于持續(xù)性出血的患者應用高頻電、氬氣刀、金屬肽夾或微波等方法給予止血。
1.3 療效評價標準 臨床癥狀常為嘔血或黑便,根據出血量大小確定是否緊急。(1)顯效:臨床癥狀基本痊愈,各項體征正常,12 h內止血;(2)有效:臨床癥狀及各項體征有所改善,24~48 h止血;(3)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出血處無止血表現或復發(fā),各項體征不正常。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效率為96.55%,平均止血時間(30.4±13.7)h;對照組總有效率70.69%,平均止血時間(48.6±13.6)h,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3 d后療效比較[n(%)]
胃出血是消化道出血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病具有發(fā)病急、難診斷等特點,常規(guī)療法為藥物止血和手術止血。胃出血的常規(guī)用藥奧美拉唑(洛賽克)作為第一代PPI質子泵抑制劑(PPI)又叫H+-K+-ATP酶抑制劑,主要功能為抑制胃酸分泌。奧曲肽通過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釋放,促使門靜脈收縮、血流量減少;還可預防門脈高壓,抑制內皮素的縮血管物質。因急性胃出血具有起病急、難診斷、死亡率高的特點,應采用胃鏡檢查查明病因和出血病灶,并及時鏡下止血。具體方法[3-4]:應用鈦夾治療,止血確切、直接、迅速;應用微波生物學的原理達到熱凝固止血;采用聯合止血藥物止血。止血中采用的去甲腎上腺起的作用為促使胃黏膜小血管收縮,加大血栓形成可能,迅速止血的效果。
綜上所述,胃鏡聯合常規(guī)藥物治療胃出血患者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具有止血時間短,復發(fā)率低等特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陳少文.奧美拉唑聯合奧曲肽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3,3(2):67-68.
[2]黃雋.上消化道出血急診胃鏡診治的臨床價值[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29):135-136.
[3]付松如.上消化道出血急診內窺鏡治療64 例療效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3,19(1):105.
[4]許志霞,孫麗濤,張繼曄,等.內鏡下治療急性胃出血的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7(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