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值
我校正在進行“和諧快樂”課堂教學改革,課改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教師編寫導學案。
事實證明,編寫得好的導學案,課堂上使用起來,師生樂教樂學,事半功倍,課堂高效。要達到導學案的編寫要求,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我們注意:
一、注意優(yōu)化教學目標,讓課堂教學目標單一、明確
每堂課的學習目標是三維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目標的制訂既要符合文本教學要求、課標要求、學生實際,又要簡潔、準確、清晰、具體,有可操作性、可檢測性。但是,每堂課目標不能太多,更不能面面俱到,以1~2個目標為宜。導學案中的學習目標用“能記住”“能說出”“會運用”“能解決”等可檢測的明確用語,讓學生明白本堂課有哪些目標是要檢測的。比如,語文教學的導學案,由于每篇課文承載的內(nèi)容太多,如果在每篇文章學習時,我們都從字、詞、句章多角度去分析、品味,反而達不到教學目的。學習說明文,要是都從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語言等幾方面去閱讀課文,學過幾篇說明文后,學生也就厭煩了,他們會以為說明文也不過如此,反正教師要求學的也就那么點。學生帶著厭煩的情緒進入課堂,那教學效率可想而知了。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在備課之前,一定要通讀該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了解它在本冊、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力爭每篇課文解決一個問題,這樣目標單一了,每節(jié)課學生都有新的知識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目標,學生也就有了新鮮感,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課堂上學生有內(nèi)在的求知欲,課堂效率也就提高了。學校語文課題組教師,已經(jīng)確定了八年級所有課文的教學目標,做到了課文教學目標的系統(tǒng)化,避免有知識的缺陷、遺漏,這有利于我們今后的語文課堂教學。
二、注意為新知識搭建橋梁
一堂新課,要想讓學生能順利自主學習(獨學),教師在編導學案時,新舊知識間的搭橋工作很重要。在即墨28中,我們親身體驗了一堂物理課。這堂課的教師特別注意把以往學過的那些知識聯(lián)系起來,為本課要學習的新知識作鋪墊,掃清學習新知識的障礙。那堂課上,教師共設(shè)計了五個問題(教學步驟)。第一個問題,沒有任何物理知識的人,都可以回答出來;第二個問題,要我們回憶以往所學的知識能夠直接作答;第三個問題,是舊知識與本堂課新知識的過渡,翻翻課本就能作答;第四個問題,要運用新的知識,基礎(chǔ)較好的體驗者可以獨立作答;第五個問題,新知識的拓展延伸,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或在教師的引導下,體驗者才能作答??v觀整個課堂,教師共設(shè)計五個問題(教學步驟),問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那些不是教物理的體驗者也能順利完成本堂課的學習任務(wù)??梢哉f,這五個教學步驟,前面的三個步驟,都是在做搭橋的鋪墊工作。橋搭好了,學生學起來就順利,課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三、注重課堂教學問題設(shè)計
一堂課,教學問題設(shè)計不在多,而在于精,具有啟發(fā)性、具有探討性的問題,有那么一兩個就行了。比如,洪四明老師主備的導學案《馬說》,整堂課就圍繞一個問題展開,“作者認為到底是先有伯樂還是先有千里馬?”湯曉亮老師在用該導學案參加全縣課改課教學比賽時,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熊瑞華老師主備《我的第一本書》這篇課文,也只有一個主要問題“課文中哪些內(nèi)容你覺得好笑,而哪些內(nèi)容又讓你笑不起來?”這些問題看起來不經(jīng)意,但實際都是經(jīng)過導學案編寫者深思熟慮的結(jié)果。審視思考,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都能起到提綱挈領(lǐng)、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學生討論起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問題一拋出,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通過條論爭議,往往能引起情感態(tài)度的共鳴。圍繞這些問題,通過學生獨學、互學,教師的點撥引導,教學任務(wù)能很順利的完成,也就達到了課堂教學的高效。
(作者單位 湖北省通城縣雋水寄宿中學)
?誗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