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荷芬
摘 要: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新的技術課程,是與信息技術教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相銜接,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為主旨,以設計學習、操作學習為主要特征的基礎性教育課程。增設通用技術課程是高中新課改的亮點之一,試圖通過一線教師的實踐,談談上好這門課程的體會,以期拋磚引玉。
關鍵詞:通用技術;教學途徑;技術素養(yǎng)
通用技術課程是普通高中新增設的一門技術課程,是與九年義務教育中的信息技術教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相銜接,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為主旨,以設計學習、操作學習為主要特征的基礎性教育課程。中國工程院院士呂志濤先生認為:“通用技術課程對學生的發(fā)展有重大作用,它有利于提高學生思考能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促進學生手腦結合,全面發(fā)展。它將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痹鲈O通用技術課程是高中新課改的亮點之一,因為是門新增的學科,困難很多,一學期來,我的備課指導思想是:在扣緊書本的同時,把課講活,在出新、出奇上想辦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興趣。下面我著重談談自己上這門課的幾點做法,不當之處望同行指正。
一、緊扣教材,求新求變,把課開得輕松有趣
通用技術課程屬于這次高中新課程八大領域中的技術領域,是一門嶄新的課程。學生一開始就認為:這門課程高考又不考,何必花那么大功夫學它?因此,學生在課堂上都不太樂意參與。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首先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把課開得輕松有趣,激發(fā)學生學習技術的興趣。讓他們知道技術素養(yǎng)的匱乏會影響他們的終生發(fā)展,通過事實讓學生和家長認識到開設的必要性,以學生的實際收獲來告訴社會,通用技術課的開設會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對學生終生發(fā)展有不可估量的
影響。
我注意及時把最新的實例帶入課堂。以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災為例,我們看到了很多缺乏技術素養(yǎng)的抗災方法,如2008年5月初全國人民都十分關注的唐家山堰塞湖搶險工程,5月9日那天,唐家山泄流槽的流量是10 m3/秒,但是漂浮物經常堵塞,一位將軍腰綁背包帶,帶頭下到泄流槽里手工排除堵塞河道里的漂浮物,差點被水沖走。用抗災流傳的一句話來說“軍人很感人,技術很落后”。什么是技術素養(yǎng)?什么是創(chuàng)新?能成功地運用新技術、新方法來解決問題就是創(chuàng)新,就是技術素養(yǎng)高。將軍下河排障恰恰說明整個民族的技術素養(yǎng)亟待提高,你的工兵呢?你的手榴彈呢?不信這手榴彈一炸就會潰堤了。在10日上午,唐家山終于出現(xiàn)了無后坐力炮,接著是爆破專家炸開巨石使泄流槽的流量從10 m3/秒迅速達到了6000 m3/秒的理想流量。比較一下,技術的普及和利用是多么重要啊。及時有效地利用技術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傷亡,抗震救災的效率會更高、效果會更好。
再如,2008年11月14日晨6時上海商學院中山西路校區(qū)女生宿舍602室發(fā)生火災,4名女生慌不擇路從6樓跳下當場身亡。11月17日,通用技術課正好上到“人機關系要實現(xiàn)的目標——安全”,結合火災現(xiàn)場的照片,就把課插入了“我在現(xiàn)場能做些什么?”的討論。高二(1)、(2)、(3)班的學生想了不少逃生及自救、互救的辦法,有很多是有效可行的,相信比一些沒有實際意義的演練要有效得多??磥砩哂谝磺胁荒苤皇且痪淇谔?,而要在平時多加教育和演練。一旦遇到險情,才能作出正確的本能反應,4個如花的生命就此隕落,令人悲痛。這難道不是技術教育的缺失?
這些案例,是他們平時關注的,挖掘出新意,和書上的知識點融合到一起,充分利用學生求新求變的心理,使他們始終對通用技術課的學習興趣盎然。
二、精心準備,貼近生活,把學生的心留在通用技術的課堂上
為了打破技術的神秘感,課堂上選的案例應盡量貼近生活。從學生宿舍的床到上課的課桌坐椅,從每天騎車經過的路到教室多媒體設備的安裝方案等等,都是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例,很容易激發(fā)起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
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動手,我把學生同齡人或老師的一些創(chuàng)新發(fā)明介紹給他們,通過這些例子,以小見大,充分認識技術可以改變世界。如手機充電器的改造宣傳了環(huán)保的理念;對電子體重秤電源的改造,簡單實用;用塑料小夾子做的轉換頭,把手機的耳麥巧妙地連到了筆記本電腦上成了上課時的優(yōu)質麥克風。通過這些小制作教給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他們課后也積極動手,在家庭搞些小革新,增加生活情趣,在學校里把班級的電視信號連接到投影機投到大屏幕上,充分挖掘了設備潛能,提高了觀看質量。
我還及時地把學生的點滴成績在課堂進行宣傳。學生用廢紙板做的小板凳模型、用牛奶包裝箱的提把作班級門上的把手、可調插袋式座位表、招貼畫做的窗簾等,都被我隨手拍下及時在課上展示,鼓勵大家積極去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三、利用網(wǎng)絡,積累素材,把課上得豐富多彩
計算機網(wǎng)絡集文字、圖形、影像、聲音、動畫于一體,組成一個交互系統(tǒng)。整合課堂教學過程,根據(jù)教學目的和要求,把通用技術較抽象的概念和內容具體形象化,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例如,在講第二章中的《技術與設計的關系》一節(jié)時,我利用網(wǎng)絡多媒體播放了“神六”的視頻,學生很是興奮,課堂非?;钴S。當問到火箭有哪些設計時,有的學生說出了火箭的設計,有的學生說出了逃逸飛行器的設計。我又問:“降落傘設計大了會有什么問題?”學生回答:“浪費材料?!蔽以賳枺骸敖德鋫阍O計小了又會有什么問題?”學生回答:“浮力小,降落傘起不了作用。”經過這樣的問答,很輕松自然地總結出在人類的生產活動中,設計是普遍存在的技術活動。再如,全球定位衛(wèi)星,光靠教師講,學生聽起來沒什么意思,聽過之后能記住的學生也寥寥無幾。我就用Google衛(wèi)星定位軟件給大家講解,學生的興趣大增。問題很多,有好多我都不知道,我就引導學生上網(wǎng)查相關資料。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上網(wǎng)查資料、設計制作模型的過程中對通用技術逐漸建立了感情。
除了利用網(wǎng)絡資源,我注意積累自己的素材。我用自己的眼光來看身邊的事物,及時用數(shù)碼相機拍了幾千幅圖片,以便課上使用。在講公共設施的設計時,展示的照片中有北京天安門顯而易見的
中國第一廁,也有深藏不露的我市龍泉山上的公廁;既有北京長安街體貼入微的過街標識,又有余姚市開發(fā)區(qū)路口永遠過不去的紅綠燈等等,這些照片都是平時留心拍下的,上課時信手拈來。這種注意積累的習慣影響了不少學生,他們發(fā)現(xiàn)新的設施、產品也會用手機拍下和我交流,我也經常把他們的圖片資料搬到課上。
為提高課堂的容量,我充分利用教學設備,精心制作PPT課件,做到看得清——拍攝大畫面,記得牢——聲畫并茂,提煉精品——保證學習效果。上課的時候,及時抓住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靈活處理,充實課堂內容,師生互動,教學相長,使備課的案例不斷更新,保持通用技術課對學生的新鮮感,力爭把通用技術課開出特色來,讓新課改通過這門課的開設閃現(xiàn)出可貴的光輝。
(作者單位 浙江省寧波余姚七中)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