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走一步,看一步
常聽人說:“過了一夜是兩天!”
童年時,我常聽到這句諺語。記得有一次,眼看一大家人過不了幾天就無米下鍋了,但父母商量來商量去,也未想出破解之策,索性不想了,不繼續(xù)討論下去了,父親就總結(jié)似的說:“過了一夜是兩天!”
民諺的第二個意思是:不作出結(jié)論,也不急于選擇,走一步,看一步。
沒有辦法了,實在無法了,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這當(dāng)然是下策。下策多半都是老百姓的選擇。上策達不到,中策做不到,還能怎么辦?
人生本來就是無奈的,人的選擇,多半都是逼出來的。
向前看,向后看
民諺說:“二八月的擺條風(fēng)。”
我喜歡這個“擺”字,它用得非常好:恰當(dāng)、貼切。它把看似平常普通的話說得活靈活現(xiàn),它把不痛不癢的話說得飄舞起來了。這個“擺”字無疑是這句民諺的“眼睛”,是貨真價實的點睛之筆。民間并不缺乏語言大師。這一句民諺,也是佐證。
“擺條”是擺動枝條。想要擺動枝條的,正在擺動著枝條的,當(dāng)然是風(fēng)。
二月刮大風(fēng),刮得遮天蔽日,塵土飛揚。仿佛要把僵硬的冬天掀翻了,再重新組裝一次。在這樣的風(fēng)中,樹干劇烈地晃動著,樹枝激烈地舞動著,仿佛在歡呼著春天的到來。那么,春天到底來了沒有?
來了,也沒有來。
說它來了是因為,河谷里的野草已經(jīng)星星點點地探出頭來,發(fā)了芽了。說它沒來是因為樹木似乎還未從沉睡中醒來,尚未發(fā)芽,打蕾,出葉,更沒有開花的跡象。遠遠近近,山上山下,仍是一派蒼褐死寂的顏色。但這狂風(fēng)的到來,仿佛就為了把沉睡的大樹小草都叫醒一般。
大風(fēng)吹過之后,天氣慢慢暖和起來了。最早開花的杏樹、桃樹、李樹,就要開花了。
農(nóng)歷八月,也會這么狂暴地刮一陣子風(fēng)。在八月的大風(fēng)中,那些抓緊枝頭不想飄落的樹葉再也抓不牢了,在風(fēng)中無限惆悵,戀戀不舍地脫離樹枝,跟著風(fēng),時上時下,在天空里旋舞,在大地上哀鳴,仿佛在表演著生命里最后的舞蹈。當(dāng)大風(fēng)消遁于無形,能夠看見的只有沉寂的落葉,它們雜亂而又無奈地橫陳于地,最終必將回歸泥土。
八月的風(fēng)刮過之后,天氣明顯涼了,再也不熱了。
是該考慮考慮越冬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