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躍兒
“叮,請問山東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A.泰山 B.黃山,給你5秒的時間請選擇?!币粋€男孩提問。
男孩名叫云云,今年6歲,在山林基地的長期班學習。中午吃飯的時候,我第一次見到云云,他就給我出了這樣的考題。
“泰山。”我答道。
“恭喜你,回答正確?!痹圃苹貞?/p>
“你吃飯了嗎?”我關心地問。
云云根本沒有理會我的問題,下一個考題緊接著又出現(xiàn)了。
“法國最高的鐵塔叫什么? A.埃菲爾鐵塔 B.比薩斜塔,請回答。”云云看著我,似乎想把我難倒。
“太難了,我不知道。”我假裝回答不出來。
“哈哈,大李,這題你都不會。我來告訴你,是埃菲爾鐵塔?!痹圃菩χf。
“天呀,太難了。你吃飯了嗎?”我又一次重復了我的問題。
云云仍舊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又問我蜜蜂的英文單詞怎么拼寫。
云云出考題的場景已經(jīng)出現(xiàn)很多次了,不管對方在說什么,他總是自顧自給別人出考題,試圖難倒對方。表面看上去,云云很聰明,懂很多知識。但我知道,這些光環(huán)下其實存在著很多問題。
被拒后的困惑
一個孩子的哭聲打破了下午的寧靜,我轉身一看,原來是云云。一見到我,云云就哭著跟我說:“大李,他們不讓我去?!薄安蛔屇闳ジ墒裁?,你告訴我?!蔽覇柕??!八麄兙褪遣蛔屛胰ィ瑔鑶?,不讓我去。”云云念念有詞。
從別人口中,我才得知云云的好朋友跳跳下午和媽媽一起出去買東西,云云很想去,但跳跳媽媽沒主動說帶他去。此刻,云云很難受。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次拒絕,而我們也是在拒絕過程中慢慢成長??墒牵覀兒苌僖姷揭粋€6歲的孩子,尚未經(jīng)歷拒絕便如此傷心。
“云云,看你哭得這么傷心,我們去后院的草地上去走走吧?”
云云同意了,和我一起往后院走去,但哭聲依舊沒有停止。
“跳跳沒邀請你跟著他去玩,你很傷心,是不是?”我開始疏導他。
“哇……”云云哭得更傷心了。
5分鐘后,云云漸漸平靜下來?!盀槭裁床灰胰ツ兀俊痹圃坪藓薜卣f道。
“哦,他們走之前說要你跟他們一起去了嗎?”我問道。
“沒有?!痹圃普f。
“如果人家沒有邀請你去,同時你也沒跟人家說你要去,那跳跳的媽媽是不知道你要去的?!蔽覍λ忉尅.斘艺f完這句話之后,看到云云有一點詫異,隨后似乎明白了什么。
“所以下回如果你還想跟他們一起去玩的話,就要跟跳跳媽媽提前說一聲,這樣別人才會知道?!蔽矣纸忉屃艘槐椤?/p>
云云似懂非懂地看著我,我知道,沒有關系,這是幫助云云理解他人意圖的第一步。
讓孩子學會溝通
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一些知識是需要的,但是如果接觸了過多間接性的概念,對孩子反倒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間接經(jīng)驗不能解決孩子的問題。就像云云想跟人家去逛街,卻不知道要先去表達自己的意圖一樣。孩子在6歲之前,更多需要的是直接經(jīng)驗,需要跟別的小朋友一起互動,只有這樣才能理解別人說的是什么,以及別人在還沒有說話的情況下,真正的意圖是什么。
為了能夠讓云云在群體里面更好地跟別人產(chǎn)生互動,理解別人的意圖,我們決定從溝通入手。
讓孩子學會溝通,首先是父母要給孩子做一個榜樣,于是我給云云的爸爸媽媽設定了“每日三問”—你今天心情怎么樣?你需要我的幫助嗎?你有什么好玩的事情要跟我們來分享嗎?
這樣問的原因是孩子跟大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很容易看穿孩子的想法。時間久了,他以為所有人都能了解他們。但事實上在同齡孩子之間,卻不是這樣的。孩子們會因為一個玩具產(chǎn)生爭執(zhí),如果云云沒有練習如何跟別人互動,就會在群體里不知道如何應對這些事。
為了能夠讓母子達到高效溝通,我和媽媽約定,無論做什么事情,只有孩子自己提出了要求,媽媽再去滿足他。
今天,云云和媽媽一起做樹葉畫?!霸圃疲绻阈枰獘寢尩膸椭?,你可以跟我說。”云云點點頭。
畫畫的時候,云云看了一下蠟筆,抖了抖手,媽媽本能地想過去幫孩子拿蠟筆,我一把拉住媽媽的手說道:“不可以,讓孩子自己表達?!?/p>
云云媽媽愣了一下,隨后反應過來,說道:“怎么了,云云,有事請告訴我?!?/p>
剛開始,不管媽媽怎么問,云云都不說。
大約過了3分鐘,云云終于說:“媽媽,我需要紅色的蠟筆,請幫我拿出來?!?/p>
“我聽到你告訴媽媽你要做的事情,你太厲害了?!眿寢尮膭钤圃?。
“云云媽媽,你今天上午做得也特別好,我看到了你的成長和用心。”我說。
家里的練習慢慢進行過程當中,云云與外面小朋友的交往,也在有序開展著,但偶爾也有不樂觀的時候。
“媽媽,你快來,云云搶我的玩具?!痹谏晨庸ぷ鞯男∨笥褬窐泛傲似饋?,“這是我媽媽給我買的,可是云云沒有經(jīng)過我的同意就拿我的玩具。”
“云云,剛才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我希望雙方都能表述自己的觀點,只有每個人說了,才能了解對方的意圖和做法,這就叫做“觀點采擇”。
3分鐘過去了,云云終于開始說話,“我想玩樂樂的玩具?!?/p>
“我知道你很想玩,但是你要征求樂樂的同意。你可以跟樂樂說,我可以玩你的玩具嗎?”我說。
“樂樂,我可以玩你的玩具嗎?”云云模仿我的口氣,征求樂樂的想法。樂樂想了想,說道:“好,我們一起玩吧?!?/p>
說完兩個孩子相擁在一起,笑了起來。
讓知識跟生命產(chǎn)生鏈接
在溝通這件事情上,云云父母和我已經(jīng)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我希望孩子在知識體系建構上,媽媽也下一些工夫,讓孩子的知識和生活發(fā)生關系。
春天來了,山林里的桃花開了,我們帶上家長和孩子一起去踏青。云云和媽媽也去了。
“大李,在我們那個小縣城,像我們這樣具有超前意識的家長是很少的?!痹圃茓寢屪院赖卣f。
“您可以舉個例子嗎?”我想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情況。
“孩子小時候就對文字很敏感,我們會根據(jù)孩子的興趣,給他提供文字環(huán)境。雖然我們沒有刻意教過孩子,但云云能認識很多字。”云云媽媽驕傲地說。
可想而知,云云家應該有許多書。
“大李,你看黃色的花?!痹圃拼舐暫埃斑@種花叫迎春花,花大約會開10到15天就凋落了,然后就變成綠綠的葉子?!痹圃评^續(xù)說。
面對美麗的花,云云想到的都是與花相關的知識,但是花的顏色、味道,以及花帶給人的感受,云云卻感覺不到。如果我們小時候學到的只是知識,記住很多名詞,那么這些知識對孩子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也許現(xiàn)在還看不太出來,但等到孩子學習了一定程度的知識之后,就不愿再學習,因為他無法意識到知識帶給人的影響。
“云云,你來聞一下花的味道?!蔽蚁胍I云云對于事物的看法。
云云開始聞了起來,我沒有問他花的味道是什么,但是迎春花的味道已經(jīng)通過他的嗅覺在大腦里形成了鏈接。
“你再摸一下剛出芽的小葉子?!?/p>
這時候的云云格外小心,摸了小嫩芽后,激動地說:“摸到手上是滑滑的。”
孩子6歲之前是通過身體來認識事物的,而不是通過大腦的思考。所以在孩子小時候,我們應該充分讓孩子多體驗、多感受,帶他去大自然,到泥土和沙池里面去,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活得健康,也能建構起完善的心智結構。
因為我們上山時有點早,迎春花上還帶著露珠。而云云因為摸了樹葉后,對事物的良好感覺被激發(fā)了,對山上的許多植物都充滿了好奇,一會兒摸摸松果,一會兒摸摸樹皮,我們都快要下山了,可他說還想再玩一會兒,因為他剛才發(fā)現(xiàn)了一個神秘的螞蟻洞穴。
就這樣,我們通過多種方式,來幫助云云了解別人的意圖,扭轉他對知識的學習方式,同時我們也努力改變媽媽養(yǎng)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我發(fā)現(xiàn),云云在一天一天地變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