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銀豐 景登攀 吳霏
小兒胸腔積液胸腔閉式引流術后80例的護理體會
郭銀豐 景登攀 吳霏
目的 總結(jié)80 例小兒胸腔積液應用胸腔閉式引流術后恢復情況,預防胸腔內(nèi)積液、積氣,觀察引流是否通暢及肺膨脹等情況。方法 胸腔積液術后下胸腔閉式引流管,觀察引流液情況, 保持引流管通暢。結(jié)果 80 例術后患者中, 無胸腔內(nèi)積液復發(fā),肺擴張不良等并發(fā)癥,其中5 例嚴重皮下氣腫,給予切開引流, 3例膿胸發(fā)生堵塞, 更換引流管。76例預期拔管痊愈出院, 因原發(fā)病死亡4例。結(jié)論對術后應用胸腔閉式引流的護理,使術側(cè)胸腔得到充分引流, 預防胸腔內(nèi)積液、積氣及引流不通暢、引流管脫出等情況, 恢復和保持胸腔內(nèi)負壓。
胸腔積液;胸腔閉式引流術;護理
胸腔閉式引流術是治療氣胸 、膿胸 、血胸及心胸手術后的重要治療手段, 本文重點觀察小兒胸腔積液采用胸腔閉式引流術的效果;胸腔閉式引流的目的是將胸腹膜腔內(nèi)的氣體、膿液 、滲液通過硅膠管引出體外, 使縱隔正常位置, 重建胸膜腔負壓, 促進肺膨脹, 緩解患者臨床癥狀[1,2]。胸腔閉式引流術是治療大量胸腔積液的有效手段, 而術后的護理措施可以有效的保證引流效果, 降低并發(fā)癥及死亡率。開封市兒童醫(yī)院自2011年1月~2013年 12月共收治大量胸腔積液需給予胸腔閉式引流手術患兒80例, 均給予胸腔閉式引流術, 術后給予綜合護理觀察,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80例, 其中男 56例, 女 24例, 年齡15 d~12歲。急性膿胸30例, 慢性膿胸胸膜剝脫后18例, 膿氣胸 8例, 外傷性血胸3例, 支原體性胸膜炎16例, 結(jié)核性胸膜炎5例。
1.2 方法 膿胸時應放置在膿腔最低處, 引流管常放置在第7, 8肋間腋中線或腋后線處;若膿腫有機化, 形成包裹,也可根據(jù)超聲波定點, 放置在膿液量最多處。硅膠引流管連接封閉式水封瓶, 保持水封瓶引流負壓及引流管通暢。
80 例術后患者中, 無胸腔內(nèi)積液復發(fā),肺擴張不良等并發(fā)癥。其中5 例嚴重皮下氣腫, 調(diào)整引流管位置或皮下切開引流后糾正, 3例膿胸發(fā)生堵塞, 更換引流管。76例預期拔管痊愈出院, 因原發(fā)病死亡4例。
3.1 保持閉式引流管通暢保證引流管引流通暢, 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水封瓶壓力管中水柱的波動情況表示胸腔壓力的高低并提示引流管是否通暢。引流管中的水柱隨呼吸或咳嗽上下波動表示引流通暢, 引流的負壓以超過吸氣末胸腔負壓5~10 cmH2O即可[3]。對于肺彈性差, 肺壓縮時間長肺表面有纖維膜覆蓋導致肺復張困難、合并氣胸患者, 較大兒童負壓可加大至10~15 cmH2O[4]小兒閉式引流的負壓尚沒有統(tǒng)一標準, 對于3歲以下小兒一般為3~5 cmH2O, 根據(jù)年齡及引流效果再逐漸增加負壓。術后12 h內(nèi)每30~60 min應擠壓胸腔引流管一次, 以免引流管被膿液或血液堵塞。妥善固定引流管, 防止因劇烈活動導致引流管脫落扭曲。
3.2 體位引流術后患者完全清醒、生命體征平穩(wěn), 抬高床頭30~45°。術后鼓勵患兒早期活動, 促進肺的康復。水封瓶應低于胸腔引流口40~50 cm以上, 引流瓶位置過高或高于胸腔傷口水平, 可導致引流液逆流入胸腔, 引發(fā)感染。正常引流管水柱波動范圍安靜呼吸時約為3~10 cmH2O,深呼吸或咳嗽時可增至12~16 cmH2O, 水柱波動消失, 多系引流不通暢或脫出所致。
3.3 妥善固定胸腔閉式引流管圍手術期患兒, 胸腔閉式引流管應牢靠固定于傷口周圍, 同時應保留足夠活動長度固定于床緣, 避免因翻身、牽拉等引起疼痛或引流管脫出。搬動患者時, 須先用止血鉗將引流管鉗閉, 以防導管脫落、漏氣。小兒胸腔引流管胸腔內(nèi)留置長度較少, 容易脫出, 部分患兒有引流管側(cè)孔脫出到皮下的情況, 可引起皮下氣腫, 此時應報告醫(yī)生進行處理。每天定時更換水封瓶1次。更換時, 應進行無菌操作, 用兩個止血鉗夾閉引流管, 蓋緊瓶蓋, 各部銜接要嚴密, 切勿漏氣, 鏈接引流管的管頭要在液面下3~5 cm, 保持直立位, 以免空氣進入胸膜腔。
3.4 咳嗽、咳痰促進引流胸腔閉式引流術后術后要鼓勵患者咳嗽, 做深呼吸運動, 使呼吸道通暢, 促進肺的復張, 較小兒童因不會呼吸配合, 術后疼痛不敢咳嗽, 可鼓勵孩子吹氣球, 吹笛子玩具?;純盒g后痰液較多, 應定時給予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 促進痰液稀釋, 易于咳出, 對于痰液較多粘稠的患兒, 可給予電動吸痰。
3.5 記錄引流液的量、顏色、性質(zhì) 胸腔閉式引流液術后可為血性, 一般24 h后顏色逐漸變淡。部分膿液稠厚患兒, 如需生理鹽水及藥物沖洗胸腔, 應該嚴格無菌操作, 沖洗液溫度37~40℃, 注意沖入液量與沖出液量平衡, 操作不當?shù)男厍粵_洗不但不能減輕胸腔感染, 反而易引起胸腔污染, 引發(fā)新的二重感染。部分膿氣胸患兒有術后引流管逸出氣泡現(xiàn)象, 多為中小氣泡, 提示肺臟層胸膜有破裂口, 通常24~48 h可修復。
3.6 拔管的護理拔管時機選擇很重要, 過早會影響療效, 過晚易造成感染。若患兒病情穩(wěn)定, 通過 胸片檢查, 若胸腔已無積液、肺膨脹好, 24 h引流量<100 ml(小兒引流量應少于50 ml), 無氣體排出, 聽診呼吸音清晰, 可先夾管2~3 d, 觀察患者全身情況無異常, 即可拔管。拔管時, 囑患者深吸氣后屏氣, 快速拔除引流管, 可用凡士林紗布覆蓋引流傷口, 無菌紗布壓迫, 并用膠布加壓固定。拔管后要觀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難、氣胸或皮下氣腫, 觀察引流管口是否有繼續(xù)滲液、敷料滲濕情況。
胸腔閉式引流術的原理是利用重力、利用胸腔閉式引流瓶內(nèi)液面與大氣壓壓力, 形成一個負壓, 引流出胸腔內(nèi)的積液、積氣, 恢復胸腔內(nèi)負壓, 促使肺膨脹, 恢復呼吸和循環(huán)功能。術后引流管的正確護理, 能促進胸腔積液患兒早日康復, 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 顧沛.外科護理學.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0:321.
[2] 賀萍.103例開胸術后胸腔閉式引流的護理體會.當代醫(yī)學, 2010, 16(22):112.
[3] 汪小華,惠杰.心血管護理學.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4:422.
[4] 王志紅,周蘭妹.危重癥護理學.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2005: 599.
475000 開封市兒童醫(yī)院
景登攀 E-mail:jingdp12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