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光珍
(廣東省廉江市婦幼保健院,廣東 廉江 524400)
飲食干預對治療婦產(chǎn)科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的效果觀察
許光珍
(廣東省廉江市婦幼保健院,廣東 廉江 524400)
目的觀察飲食干預治療婦產(chǎn)科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婦產(chǎn)科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孕婦8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n=43)與對照組(n=43)。對照組給予口服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飲食干預治療,1個月為1個療程,兩組孕婦均治療2個療程后觀察比較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血細胞比容(HCT)、孕婦血清鐵(SI)、血清鐵蛋白(SF)變化及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結果兩組治療前RBC、Hb、HCT、SI、SF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RBC、Hb、HCT、SI、SF水平均比治療前有不同程度升高,兩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比對照組升高明顯,兩組治療后各指標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35%,對照組為74.42%,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飲食干預治療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臨床療效顯著,有效減少了孕婦因貧血所引起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飲食干預;妊娠合并貧血;缺鐵性;療效
缺鐵性貧血是妊娠期最常見的一種合并癥,我國孕婦缺鐵性貧血的發(fā)生率約為30%~50%[1],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可導致孕婦引起一系列的乏力、頭暈、心悸等不良反應,降低孕產(chǎn)婦免疫力,嚴重者會出現(xiàn)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產(chǎn)褥感染、早產(chǎn)、低出生體質量兒甚至胎兒死亡的現(xiàn)象發(fā)生[2],嚴重影響孕婦及胎兒身體健康,藥物雖能改善貧血,但胃腸反應重,孕婦不易耐受,因此對孕婦進行有效的營養(yǎng)指導及飲食干預并正確補充鐵劑對治療妊娠期缺鐵性貧血非常重要,本研究對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婦產(chǎn)科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孕婦在藥物治療基礎上給予有效的飲食干預,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婦產(chǎn)科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孕婦86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3例,年齡22~34歲,初產(chǎn)婦39例,經(jīng)產(chǎn)婦4例;輕度貧血2例,中度貧血16例,重度貧血25例。對照組43例,年齡20~38歲,初產(chǎn)婦41例,經(jīng)產(chǎn)婦2例;輕度貧血3例,中度貧血19例,重度貧血21例。所有孕婦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有頭暈、眼花、乏力、倦怠、心慌、面黃,并伴有浮腫及低蛋白血癥,均排除巨幼細胞及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前均未服用任何鐵劑,無心、肝、腎及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兩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孕婦各貧血指標比較
表1 兩組孕婦各貧血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 兩組孕婦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1.2 診斷標準
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標準參考文獻[3],紅細胞(RBC)<3.5 ×1012/L,血紅蛋白(Hb)<100g/L,血細胞比容(HCT)<30%,紅細胞平均體積(MCV)<80 fL。輕度貧血:RBC(3.0~3.5)×1012/L,Hb 81~100 g/L;中度貧血:RBC(2.0~3.0)×1012/L,Hb 61~80 g/L;重度貧血:RBC(1.0~2.0)×1012/L,Hb 31~60 g/L;極重度貧血:RBC<1.0×1012/L,Hb<30 g/L。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硫酸亞鐵片口服(飯前1 h和飯后2 h內不宜),每天3次,每次0.3 g,服藥前后避免飲用濃茶、咖啡,同時避免服用堿性藥物及食物,以免與鐵劑發(fā)生反應而影響鐵的吸收。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飲食干預,讓孕婦多吃高蛋白、高維生素、含鐵豐富的食物,通過膳食調整進一步改善貧血狀況,具體干預措施為:①午餐前食豬肝、雞肝或羊肝約50 g,每周食用3次。②每天食用雞蛋、紅棗以益氣補血。③食用維生素C等含量較高的食物和水果,菜心、西蘭花、西紅柿、橙子、獼猴桃、蘋果、葡萄等,有利于鐵的吸收。④多吃含鐵豐富的海產(chǎn)品如黑木耳、海帶、紫菜等。⑤多食用維生素B12和葉酸含量較高的食物,如酵母、蛋類、各種豆制品等。⑥多食用含鐵豐富的堅果,如瓜子、松仁、開心果及芝麻等。⑦每天要食用500~600 g的新鮮蔬菜。⑧不要飲用煙、酒、碳酸飲料及吃各種辛辣油炸食物。1個月為1個療程,兩組孕婦均與治療前與治療2個療程后檢測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血細胞比容(HCT)、孕婦血清鐵(SI)、血清鐵蛋白(SF)變化,并評價臨床治療總有效率。
1.4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RBC≥3.5×1012/L,Hb≥100 g/L,HCT≥30%。有效:臨床癥狀有所好轉,RBC、Hb、HCT均比治療前增加,但未達到治愈標準。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RBC、Hb、HCT無變化。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RBC、Hb、HCT、SI、SF以均數(shù)±標準差(xˉ±s)表示??傆行市笑?檢驗,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孕婦各貧血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RBC、Hb、HCT、SI、SF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RBC、Hb、HCT、SI、SF水平均比治療前有不同程度升高,兩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比對照組升高明顯,兩組治療后各指標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孕婦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35%,對照組為74.42%,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孕婦妊娠期隨著血容量增加需鐵為有650~750 mg,同時胎兒生長發(fā)育也需要鐵250~350 mg,孕期共計需鐵約1000 mg,因此妊娠期鐵的需要量增加是導致孕婦缺鐵的主要原因[4],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必需原料,如不能及時補充鐵劑,孕婦將逐漸消耗體內的儲備鐵,導致血清鐵蛋白降低,生成缺鐵性紅細胞,最后血紅蛋白降低,尤其是妊娠后半期,有25%的孕婦可因鐵的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而表現(xiàn)有缺鐵性貧血[5],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可導致孕婦形成缺血性心臟病,使得分娩時心力衰竭的風險增加,還會削弱產(chǎn)婦的抵抗力,使產(chǎn)褥期容易感染,同時胎兒因母體缺氧而營養(yǎng)不夠,導致胎兒發(fā)育遲緩引起早產(chǎn)甚至死胎,嚴重危害孕婦和胎兒健康。
孕婦補充鐵最傳統(tǒng)的方法是口服鐵劑,目前臨床上廣泛使用的補鐵藥物很多,但多易引起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等不良反應,其中硫酸亞鐵吸收較好,在十二指腸易吸收,雖然能改善貧血,但化學穩(wěn)定性差,有胃腸道反應較大和口腔金屬味等不良反應[6],部分孕婦不耐受,不能按療程口服易導致停藥而使治療失敗。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為膳食結構,有些孕婦懷孕前為保持身材就節(jié)食,不注意均衡營養(yǎng),同時孕婦早孕反應影響食欲,進食差且長期偏食加重了營養(yǎng)攝入缺乏,加上飲食結構不合理等原因會進一步導致貧血加重,因此對貧血孕婦進行飲食干預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觀察組孕婦除口服硫酸亞鐵外,還調整了膳食結構進行飲食干預,如食用豬肝、雞肝或羊肝,食用益氣補血食物雞蛋、紅棗,多補充維生素C增加鐵的吸收,多吃含鐵豐富的海產(chǎn)品,多食用含鐵豐富的堅果,多食用維生素B12和葉酸含量較高的食物,每天多吃新鮮蔬菜。治療后其貧血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單獨口服硫酸亞鐵,且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對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孕婦在口服藥物治療基礎上給予飲食干預取得顯著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一藥物治療,值得臨床推廣。
[1] 李梅英,丘春東.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信息, 2010,23(8):6-8.
[2] 王海霞,王慧麗.飲食干預治療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7):215-216.
[3] 樂杰.婦產(chǎn)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63-164.
[4] 閆明波.妊娠合并貧血的診斷和治療[J].中外健康文摘,2011,8(8): 96-96.
[5] 曾玉,孫慧謹,王衛(wèi)光.孕婦貧血和鐵營養(yǎng)狀況分析以及妊娠期缺鐵性貧血診斷指標的探討[J].臨床薈萃,2008,23(1):25-26.
[6] 白松濤,黃厚今,孫萬邦.妊娠期缺鐵性貧血不同治療方法及療效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2,18(8):1198-1200.
R556.3
B
1671-8194(2014)24-01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