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非
在世界經濟繼續(xù)緩慢前行之際,國際油價近期出現巨大波動,從五個月前每桶一百多美元暴跌25%,下挫至每桶80美元左右。這輪石油價格大幅度下跌對產油國和消費國主意味著什么?與地緣政治的關系又是如何?大國政治在背后起著怎么樣的作用?中國作為石油消費大國和地緣政治大國又該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國際能源署(IEA)已經將今年石油需求增幅預期下調至自金融危機后五年多來最低水平。同時IEA 估計,這輪美元強勢升值將影響歐佩克成員關于減產的討論,這意味著達成一致的可能性較小,油價下行壓力繼續(xù)存在。
從全球經濟角度分析,油價下跌原因首先是供求關系。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全球總需求疲軟,對石油需求必然下降。這種放緩顯然帶有普遍性,但石油需求較大的中國、印度、日本、韓國等經濟增速放緩則是石油需求下滑的主推力。據美國能源信息局預測,2013至2024年中國和東南亞新興經濟體石油需求增速僅2.8%。
其次是石油供應持續(xù)增長。當前雖然中東局勢動蕩依舊,尤其是伊拉克、利比亞等國內憂外患不斷加劇,但整體石油出口卻未受大的影響。伊朗核問題談判在美國主導下出現一線轉機,伊石油出口數量在增加。特別值得指出的是,頁巖油氣革命使美國油氣產量大幅增加,美2014年最高日產石油已超1100萬桶,達到自1970年來最高水平,很可能在數年內超過沙特和俄羅斯成為世界最大產油國。
再則是美元升值問題。美國經濟與西方整體相比仍是亮點,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14和2015年美經濟增速將達2.2%和3.1%。經濟上行預期拉動美元幣值走強。美元是石油主要定價貨幣,美元與油價一般呈相反走勢。美元升值及其預期是導致油價大幅下跌的原因之一。
還有就是地緣政治的博弈因素。決定油價的因素中供需關系約占60%,其余是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所致,特別是地緣政治的考慮占了較大比重。美國和西方利用油價下行趨勢,順勢而為將油價壓力“精確制導”,對準俄羅斯、伊朗和委內瑞拉等國家,以收事半功倍之效。委內瑞拉需要油價維持在每桶120美元以上才能平衡預算。安哥拉預算的基礎是每桶98美元。
然而在美、西方與俄羅斯就烏克蘭危機呈“拉鋸”狀態(tài)之時,油價下跌對俄的殺傷力是最大的。在俄羅斯與西方這輪較量中,俄羅斯利用歐洲對其天然氣的依賴分化西方陣營,以期打破西方對俄的制裁。而西方則希望通過油價下跌的經濟壓力迫使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做出妥協。俄專家認為,目前油價暴跌的主因是美國和沙特等合謀所為,矛頭針對莫斯科。2014年俄財政預算是以油價93美元為底線制定的,今后3年預算是以100美元制定的。如果石油價格在目前地位徘徊,勢必嚴重影響俄羅斯財政和民生,甚至影響俄政局穩(wěn)定。油價低迷、經濟疲軟、美歐制裁將使俄經濟步入近20年新低。
俄專家預測,如油價維持在每桶90美元,2014年底前俄經濟就可能開始萎縮。好在現在俄羅斯盧布貶值緩沖了油價的下跌,俄尚有數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加上與中國簽訂的大額油氣出口協議,美西方石油武器的殺傷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其實,油氣對雙方都是“雙刃劍”,到頭來鹿死誰手,還真有一搏。
歷史上美國和沙特合謀利用石油武器是有先例的。1985年,沙特曾將原油出口從200萬桶/天增加到1000萬桶/天,油價為此從32美元跌到10美元以下,使前蘇聯每年損失200億美元。當時這可是天文數字,也是壓垮前蘇經濟的“最后稻草”之一。
從石油進口國的角度看,油價下跌并維持相對低位自然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油價大跌有利于壓制中國通脹上行,2014年9月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漲幅已降至四年來最低位。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關鍵時刻,油價下跌將給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改善環(huán)境和民生,增加政策調整空間和時間。按2013年中國原油進口量計算,油價每下降1美元,中國為此節(jié)省21億美元。6月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下跌25%,粗略估算,2014年中國進口油價將節(jié)約250億美元。
油價下跌的不利因素包括推動新能源發(fā)展的勢頭減弱,高成本油氣開采項目將受影響。這有可能會在數年后推動油價反彈,屆時能源消費國將面臨壓力。中國應未雨綢繆,充分利用目前低油價良好勢頭,抓緊調整能源結構,增大油氣包括頁巖氣開采力度,大幅增加石油儲備,逐步減少石油對外依存度,增加戰(zhàn)略回旋空間。
中國需要認真考慮能源安全問題,往西發(fā)展,作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從俄羅斯和中亞資源富集國進口油氣是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舉措。美西方與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博弈客觀上也將推動中俄能源合作和戰(zhàn)略合作深入發(fā)展。
同時中國需要集中力量解決頁巖氣的開發(fā)利用和加大石油戰(zhàn)略儲備問題。中國能否商業(yè)化開發(fā)大量頁巖氣資源,對中國非常重要。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能源進口國,對進口能源依賴度越來越大。新開采技術的發(fā)展使頁巖油氣成本大大降低。美國頁巖油氣產量大幅度增加,已經給美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包括制造業(yè)成本降低、制造業(yè)回流美國等等,而且還讓美國收獲了地緣政治的好處,降低美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增加其調整全球戰(zhàn)略向亞洲轉移的回旋空間。中國作為全球大國,在能源安全上受制于別國的局面需要下大力氣加以改變。美國在這方面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據了解,中國頁巖油氣開采技術已逐漸跟上世界步伐,新能源技術方面也與歐美縮短了差距。一旦中國頁巖氣能夠以低于每桶80美元的原油價格實現自主開發(fā),那么中國能源自力更生的程度就會提高,能源安全的步伐也會加快。
同時中國應該利用當前有利時機加強石油儲備。海關總署最新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4年6月,中國進口原油2327.93萬噸,平均777.63美元/噸,7月進口2375萬噸,8月2519萬噸,9月躍升至2757.71萬噸,環(huán)比增9.5%,且油價降至743.75美元/噸。這些數字表明,中國利用當前油價下跌增加從海外進口原油,很可能是為國內石油戰(zhàn)略儲備擴容。目前中國戰(zhàn)略石油儲備約70天,距離90天儲備目標仍有距離。
中國在與有關國家通過談判逐步解決海洋權益爭端的同時,還需要加快南海石油開發(fā)步伐,實現“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的目標。中國已經在節(jié)流開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緊開發(fā)可再生能源以及清潔能源生產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包括在保證安全基礎上加大核能利用力度。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能源安全的戰(zhàn)略目標就一定會實現。